“國家的支持給澳門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很大的激勵和支持作用?!苯?,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在接受GDToday專訪時表示,回歸祖國后,澳門人的滿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政府在教育資源上的投入增加,澳門教育事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除了擔任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還兼任葡語國家研究院院長,開展了許多關于葡語國家的研究。葉桂平表示,許多人認為葡語國家如葡萄牙、巴西等是西方國家,但其實葡語國家的人與中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重視傳統文化、重感情等,而研究這些文化共通性有助于增進交流與合作。
展望未來,葉桂平認為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之一,可以為大灣區的國際化和拓展葡語國家市場作一些貢獻,葡語國家的科研成果也可以通過澳門落地轉化,進而助力大灣區制造業升級。
“在國家的支持下,澳門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1999年12月20日,澳門正式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那一天,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葉桂平,與幾個澳門同學一起到天安門看升旗,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澳門回歸以來,葉桂平也見證了這里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的蒸蒸日上。
記者: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您覺得回歸前后澳門有哪些明顯變化?
葉桂平:1999年澳門回歸時,我正好在北京大學讀碩士學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幾位澳門同學很早就起床了,懷著激動的心情一起去天安門看升旗。作為中國的澳門人,我們都有一種強烈的驕傲和自豪感,感覺真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25年來,我作為一個一直在澳門生活的人,感覺見證了澳門的變化與發展。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總體感覺到澳門人的那種滿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回歸后,作為澳門人,我確實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來自政府或國家的支持,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從我們做教育工作的角度來看,可以明顯看到回歸之后,政府在教育資源上的投入很大?,F在,澳門可以說是世界上少數能提供15年免費教育的地方之一。而在我小時候,在澳門能有一個高中畢業證書已經很難得,算是高材生。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澳門大學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很多澳門人開始追求更高的學歷,越來越多人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
記者:你如何理解“一國兩制”在澳門教育領域的一些實踐?
葉桂平:“一國兩制”的實踐證明,在澳門是非常成功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這幾年明顯感覺到“一國兩制”在教育領域的成功,國家保留了澳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面向國際的平臺地位,同時在教育方面給予了澳門大量的支持。比如,現在澳門的孩子特別幸福,每年國家都會支持澳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享有保送內地985和211高校的機會。
我覺得,國家的支持給澳門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很大的激勵和支持作用。澳門雖小卻有十個高等院校,目前有62000名學生,其中不少來自內地的學生。國家也在支持并給予部分澳門高校在內地招收本科、碩士和博士生的權利。我們在培養學生時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通過澳門走向國際。
“葡語國家的人與中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
葡語國家擁有超2.5億人口規模的市場,如何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各領域合作,在當下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澳門城市大學葡語國家研究院院長,葉桂平認為,研究院是應國家給予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定位而設立的,希望能為平臺的發展提供建議和策略。
記者:澳門城市大學在與葡語國家的教育合作方面有哪些特色項目?您如何看待這些合作對澳門城市大學乃至澳門特區的意義?
葉桂平:我在大學里兼任葡語國家研究院院長,我們這個研究院是應國家給予澳門的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定位而設立的。我們聘請了葡語國家的師資力量,以及內地和澳門的研究國際問題或區域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我們希望為平臺的發展提供建議和策略。
我們撰寫了一些研究報告,特別是結合世界上九個葡語國家,尤其是那些研究較少的小國,盡量填補這些方面的空白。我認為這些很重要,因為有時國家領導人想訪問某個葡語國家,我們面臨很多對該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了解和數據的需求。
另外,我們也做一些人才培養的工作。從2017年開始,澳門城市大學葡國研究院也正式設立了葡國研究的碩士和博士點,這屬于內地所謂的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這些設置一方面是從師生的角度出發,然后結合智庫和一些科研,從而為國家、大灣區和澳門特區政府在施政過程中提供更多的建議,發揮咨詢的作用。
記者:你參與過多項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研究課題,這些研究成果是如何促進中葡兩國的交流與合作?
葉桂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我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我和團隊研究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文化共通性。我認為我們的強國建設需要更多地探討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構建命運共同體,大家需要大聯合、大團結,我認為這需要對彼此的文化共通性有一個深入的挖掘。
通過研究之后,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我們通常認為葡語國家,如葡萄牙、巴西等是西方國家,在交流過程中,我覺得葡語世界的人與中國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一個是樸實無華,重視傳統文化,注重孝道。一個是大家在相互關心、體諒和支持方面,一旦建立了“amigo”(哥們、閨蜜)的情感基礎,他們非常愿意這樣做。這項研究成果,我認為對于我們重新審視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合作,如何構建更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啟發意義。
“澳門可助力大灣區國際化和拓展葡語國家市場”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五年來,澳門也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葉桂平認為,可以為大灣區的國際化和拓展葡語國家市場做一些工作。而澳門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培養更多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符合灣區需要的具有國際化特色的人才。
記者:今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澳門城市大學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葉桂平:我認為澳門作為大灣區9+2城市之一,可以為大灣區的國際化和拓展葡語國家市場作一些貢獻。比如,我們現在探討如何將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緊密聯系和平臺作用可以在這方面作出很多貢獻。
例如,我們看到葡萄牙每年有許多高校或科研團隊能夠獲得歐盟的研究經費,但研究后可能只發表論文。如果這些研究成果有機會通過澳門平臺落地大灣區的一些制造業城市,進行轉化,這可能對葡萄牙及其他葡語國家的研究成果轉化和大灣區產業升級都有很大幫助。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臺,在跨境電商方面也能為大灣區電商產業發展提供許多支撐作用,尤其是與葡語國家的跨境電商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記者:澳門城市大學未來有哪些發展規劃?您對學校的發展有哪些展望?
葉桂平:澳門城市大學作為一所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學校,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建立的東亞大學,從2011年開始使用“澳門城市大學”這個名字。我本人是在2017年加入澳門城市大學的,隨著學校的發展,我個人也一同成長。這幾年來,學校的發展得益于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從2017年只有幾千名學生,到現在我們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學生,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展望未來,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希望能夠依托澳門作為大灣區的一員,培養更多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更多具有國際化特色的人才。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學科建設方面,借助我們與葡語國家的優勢,開發更多對內地學生和家長有吸引力的國際化特色實用學科。在科學研究方面,澳門城市大學也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的支持,獲得了“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支持我們與葡萄牙的阿爾加夫大學在文化遺產保護和修復科學方面開展更多科研工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在國家的支持下,共同推動澳門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好。
?。ㄖ破?王勇幸 采訪/視頻 楊虓 吳采倩 文字/腳本 吳采倩 實習生 鄭瑋璐)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