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正式開港開航。600多名中外游客搭乘國際郵輪“藍夢之歌”開啟“廣州南沙—越南下龍灣—廣州南沙”共5天4晚的旅程。
“目前廣東郵輪產業已經顯現出快速、良好的發展勢頭,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第二輪郵輪旅游的熱點地區。”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年表示,當前大灣區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個郵輪母港,三個母港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可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郵輪訪問港口群。據悉,自2017年起步,目前廣州郵輪產業發展已后來居上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南都記者鄒衛、李鶴鳴實習生陳卓攝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戰略地位被看好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是廣東省、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據陳建年介紹,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岸線總長770米,建有1個10萬總噸和1個22.5萬總噸郵輪泊位及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同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海員之家等商業、辦公配套設施,建筑面積共約36萬平方米。
2015年底,在沒有專業郵輪碼頭的情況下,廣州港集團利用廣州港南沙集裝箱三期碼頭,通過改擴建碼頭候船設施和聯檢場地(臨時設施)開展國際郵輪業務,于2016年1月正式開港運營。運營期內,郵輪碼頭先后引進了麗星郵輪、歌詩達郵輪、星夢郵輪(名勝世界郵輪)、環球郵輪等多家郵輪公司,先后開通了9條國際郵輪航線,國際郵輪目的地達12個,共計運營414航次,累計接待進出港旅客達到166.59萬人次,連續4年(2016-2019年)位居全國第三,位列上海、天津之后,居華南區域第一。
2019年11月,由南沙區投資主導、中交城投建設的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投入使用,并于2019年5月設立郵輪運營公司,受委托專項負責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運營管理與服務。截至2019年末開港并試運營4個航次,2020年初郵輪業務暫停至今。
此次開港,由南沙國際郵輪母港起航的國際郵輪“藍夢之歌”,全長202米,12層甲板樓層,可容納1500人以上。
國際郵輪“藍夢之歌”。南都記者鄒衛、李鶴鳴實習生陳卓攝
“這是‘藍夢之歌’首次來到南沙港。” 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穎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從全國港口布局出發,一直希望在南部選擇一個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發展性的大型港口。“我們考察和分析了很多港口,無論是客源市場、郵輪培育、產業發展以及線下 “郵輪+”產品布局來看,南沙港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南都記者鄒衛、李鶴鳴實習生陳卓攝
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認為,南沙國際郵輪母港位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公交、地鐵、港澳水上客運等水陸交通網緊密結合;商務辦公、商業餐飲、酒店住宿等配套設施齊全。“從其先進性看,碼頭的設計標準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22.5萬噸的郵輪。”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碼頭還配備了國內母港中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岸電系統,航站樓配備了智能化、高科技的查驗設備。
廣州多舉措促進郵輪經濟發展
經國家移民管理局批準,自2024年5月15日起,廣州南沙郵輪口岸已正式實施外國旅游團入境免簽15天政策,即乘坐郵輪經由境內旅行社組織的2人及以上的外國旅游團,可從南沙郵輪口岸免簽整團入境停留15天,并隨同一郵輪前往下一港直至出境,活動范圍為北京市等12個沿海省市區。同時,南沙郵輪口岸還獲批成為廣東省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入境口岸。
“郵輪載客量大,在港時間短,對口岸通關效率要求高。”據南沙邊檢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曹仁平介紹,為進一步提升郵輪通關效率,目前已推行大型郵輪境外隨船查驗模式,根據船期安排和載客數量,提前為旅客辦理邊檢手續,實現訪問港郵輪“靠港即下、好來快走”。旅客邊檢手續辦理也進一步優化,對乘坐同一航次郵輪入出境的旅客可免蓋入出境驗訖章、免填外國人入境卡。
據廣州南沙海事處蘆灣海巡執法大隊副隊長潘海霞介紹,為保障郵輪安全進出港,目前已制定了郵輪“一船一策”跟蹤保障方案,提前做好碼頭系泊設施檢查、應急處置方案審核,督促碼頭、船舶代理等細化完善郵輪引護航方案,并通過共享共用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數據和電子海圖、監管數據和海事公共服務信息,強化與地方政府、搜救成員單位的溝通協調,加強郵輪安全保障。“在郵輪進港過程中,我們依托珠江口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統)船舶航行計劃預報系統,優化交通組織服務,優先安排郵輪進出港,原則上實行‘直進直靠、直離直出’,保障進出港‘零待時’。”
廣東郵輪產業顯現快速、良好的發展勢頭
據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會長宋德星介紹,中國郵輪經濟于2006年起步,并于2008年至2017年間進入第一個黃金十年。“預計經過2024年、2025年兩年的恢復培育,中國郵輪經濟將從2026年開始進入第二個黃金發展10年。”在他看來,廣州郵輪經濟的發展也恰逢其時。他建議,隨著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正式開航,未來可從“+郵輪”和“郵輪+”兩方向做文章。
“+郵輪”方面,可考慮金融+郵輪,如成立廣州郵輪制造業基金,由郵輪制造業帶動郵輪產業鏈;也可以智庫+郵輪,建立廣州郵輪智庫,提高軟實力;另外就是大灣區+郵輪,與深圳郵輪母港協同發展,建立合作機制,資本紐帶,共建共享,借力也助力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打造以集裝箱行業,以郵輪旅客并重的大灣區國際航運中心,建立政府協調推進機制,促進大灣區郵輪經濟大協同運行。
“郵輪+”也有三種探索。包括郵輪+高鐵,通過高鐵、動車、城際軌道,把珠三角華南郵輪客源吸引到廣州南沙;郵輪+采購,通過做大郵輪采購,擴展郵輪消費規模;游輪+康養為3億中國老年人,提供更有質量,更豐富多彩的康養生活。
“我們將積極發揮母港體量優勢,探索免稅購物、船舶物料供應等延伸業務作為郵輪經濟新的增長點。” 陳建年表示,大灣區內三個國際郵輪港口,客源渠道各有側重。而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在碼頭規劃設計已為城市發展預留了空間,南沙郵輪碼頭及水域可停靠目前國內運營最大郵輪,航站樓直通地鐵、公交,與港澳水上客運相接,為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提供條件。
郵輪經濟產業鏈長、帶動性強。依托南沙國際郵輪母港而生的中交郵輪·城悅天地也迎來了新的客流紅利。包括主力店在內的多個項目選擇在開航當天開業,共享流量。“除了周邊居民、游客,郵輪帶來的客源也是我們的主力客流之一。” 中交郵輪?城悅天地負責商業運營的吳卓東表示,該項目建筑總面積35.2萬㎡,一樓正是航站樓。截至6月25日,項目開業率已經接近七成。
中交郵輪·城悅天地。
活動當天,13對新婚夫婦還參與了南沙區“夢起南灣?幸福啟航”郵輪母港集體頒證活動,其中4對登船共同開啟郵輪蜜月之旅。
(統籌 鄭雨楠 采寫 伊曉霞 鐘麗婷 代國輝 實習生 趙瑞琦 通訊員 曹暢 攝影 鄒衛 實習生 陳卓)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