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廣東省提名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澳門、珠海,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中國繼青藏鐵路、三峽工程后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是中國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
港珠澳大橋項目開創性地提出了四大理念:全壽命周期規劃,需求引導設計;大型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立足自主創新,整合全球優勢資源;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涵蓋設計、施工、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創造了400多項新專利、多項世界之最。
從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前后歷時14年,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的重大意義在于徹底改變大灣區、珠三角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及交通現狀等,促使人們升級全新的生活模式和方式。近年來,港珠澳大橋持續發揮三地經貿發展的新引擎職能,成為三地政治文化交流新紐帶、居民跨境出行新方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 袁佩如)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