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18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2026年施政報告,題為《銳意改革提效能 聚力攻堅促多元》,明確提出2026年施政總體方向為深化行政改革、加力促進多元、精準優化民生、融入國家大局。
對標“三個要看”要求
加快推進橫琴建設
《報告》提出2026年特區政府主要施政目標之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澳琴一體化進一步加強。
打造澳琴融合標桿。落實“澳門+橫琴”新發展定位,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進一步強化與廣東省的協同聯動,重點打造一批標志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
促進澳琴產業聯動發展。聯動打造文旅會展商貿高地,澳琴聯動各方共建“一程多站”跨境精品路線,進一步深化“一會展兩地”模式,為國內外微短劇拍攝團隊提供便利服務,優化“澳門取景”、“澳門元素”影視資金補助計劃,推動商圈資源整合。創新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鏈,推進中醫藥產品的“澳門注冊+橫琴生產”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健康旅游體驗,推動中醫藥產品研發與轉化、中醫藥裝備示范應用以及中醫藥人工智能應用。共建澳琴跨境金融新格局,支持并推動合作區具資質的澳資銀行參與試點,推動合作區私募基金赴澳門展業,爭取雙幣種收單業務的試點范圍將由“澳門新街坊”擴展至整個合作區內的商戶。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機制創新,加快“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設,聯動澳琴兩地參與“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工作。
著力招商引資引才。做好招商引資,開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動,招引龍頭企業落地。加強企業服務,加強對優質項目的育苗培優,減少有名無實企業,加快研究制訂合作區促進企業高水平對外發展扶持辦法、租金補貼政策等配套政策。推進“澳門誠信店”商戶落戶合作區,進一步推廣誠信店互認機制,推動澳琴誠信店評定標準、管理與監察趨同。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加快完善人才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體系,推進“澳琴人才卡”計劃,探索建設國際“人才驛站”與“一站式”服務窗口。
促進澳琴民生和社會服務融合。健全澳門青年就業支持體系,開展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就業、實習及見習專項計劃,開展“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以及“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貼計劃”修法前期準備工作。打造趨同澳門的教育服務體系。完成“澳門新街坊”“澳門子弟學校”中學校舍的興建工程。便利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醫,推進在合作區實施便民用藥措施,推動更多澳門藥物可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使用,推進廣醫一院橫琴醫院新院區建設,在合作區開展澳門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試點。逐步推動跨境養老服務發展,拓展“澳門新街坊”的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和長者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推動澳門養老服務模式延伸至合作區。將合作區納入現時本澳6個分區協作聯網的機制之中,逐步形成“6+1”分區協作聯網,為居民提供具預防、支援及輔導的三級預防策略和標準的家庭及社區服務。
構建澳琴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穩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推進橫琴口岸“聯合一站式”車道升級“免出示證件”功能建設,推進2026年在橫琴口岸旅檢大廳增建合共46條具有“免出示證件”功能的合作查驗自助通道和6條人工通道,推進研究橫琴金融島至澳門的澳琴新通道選址方案,推動“橫琴單牌車”北上政策分批有序實施。持續深化規則機制“軟聯通”,研究優化實施更加開放的分線管理政策,制定需修訂的法律法規清單和工作計劃,促進貿易便利化,提升通關效率。
構建高效治理格局。落實執委會工作機構職能優化調整方案,推動人員交流輪崗。選派更多澳門優秀公務人員參與合作區建設,以更靈活形式委派公務人員參與合作區重要工作或重大項目,加強澳琴公務人員雙向在崗交流。面向澳門居民開展2026年員額制工作人員招聘。優化調整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指標體系,推動澳琴統計制度規則銜接。
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報告》強調,要加強區域合作,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國際交往,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按照“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要求,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完善粵港澳三地聯合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機制,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落實《2026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工作安排》,探索建立粵港澳三地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協同落實大灣區建設重點任務。
繼續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跨境交通建設協作,推進澳琴區域交通硬聯通,推進國際氣象數據樞紐建設。
強化區域旅游合作。充分把握外國人免簽入境中國政策持續擴大優化的有利條件,吸引國際旅客將行程延伸至澳門,與廣東省及香港相關部門保持緊密的合作,共同推廣大灣區旅游品牌,推出更多“一程多站”旅游路線,增強大灣區“9+2”城市旅游市場的協同效應。
深化科技創新及金融合作。進一步融入國家科創體系,爭取在資源配置、項目支持及平臺建設等方面向澳門進一步開放,鼓勵本地科研團隊及其他創新主體承接更多國家科技計劃和科研項目。推動澳琴及葡語國家初創科企善用大灣區資源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和企業規模。繼續透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更多金融機構試行跨境創新項目,支持現代金融及實體經濟發展。支持本地優秀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拓展大灣區市場。
充分發揮CEPA政策效應。支持和鼓勵業界用足用好《關于修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協議二》的優惠措施。同時與工信部深化對接,推進CEPA框架下的合作,為澳門更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推進粵港澳人才培育合作。推動并落實更多更高級別的“一試多證”考證項目,便利居民取得內地、香港及澳門認可的技能證明;持續深化粵港澳三地在人才培養及評價方面的合作,開展產業發展所需的培訓及考證項目;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在技能競賽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競賽對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
深化區域知識產權合作。落實中央相關惠澳政策,便利澳門創新主體在內地獲得知識產權保護,深化雙方在專利培訓等領域的合作。與粵港相關部門協同配合,落實《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共同打造優質生活圈。在民生和公共服務領域加強合作,便利居民在大灣區工作生活,重點包括:持續優化“澳車北上”,便利市民跨境出行;促進區域消保合作,保障跨境消費權益;完善跨境食品檢驗檢疫和監管工作,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區域應急協作,完善跨境救援機制;加強環保合作,共建美麗灣區等。
施政報告還在其他章節多處提及大灣區合作——
更好發揮和拓展中葡平臺功能。推進“中葡科技中心”建設。持續擴大巴葡科創大賽的影響力,加強與巴葡校企、孵化機構及創投資本等協作聯系,爭取更多優秀項目落戶澳琴。舉辦巴葡科技項目路演及大灣區考察團,吸引更多優質巴葡科技項目落戶澳琴和大灣區。
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為原則,重點圍繞“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新領域合作”五個方面,充分發揮工商界、僑界及各界人士的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深化與內地省市合作。在深化區域合作中把握機遇,在融入國家大局中拓展空間。特區政府始終以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立足“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定位,主動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進一步強化內聯外通,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