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記者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
作為 “站-產-城”融合發展新型模式的
國家級試點項目
西麗高鐵新城
規劃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軌道交通部分
預計2027年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西麗高鐵樞紐(規劃效果圖)。圖源: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
超級樞紐為核
構建“南站北城、十字軸帶”空間
西麗高鐵新城位于深圳科創中軸(深圳灣-科技園-西麗)與“山海連城”重要節點(大沙河水廊、雙界河水廊)的山海綠廊雙軸交匯黃金地段,被廣深高速、龍珠大道、沙河西路、南海大道四條主干路環繞,占地面積1.89平方公里。
據介紹,整個西麗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分為高鐵車站工程、軌道交通工程、市政交通工程和站前廣場工程。
西麗高鐵樞紐作為深圳市“五主五輔”鐵路客運主樞紐之一,匯集4條國家鐵路、2條城際鐵路和4條地鐵線路,規模超過深圳北站,建成后將成為深圳最大的高鐵站和軌道交通換乘站,對深圳市建設國家鐵路樞紐城市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據記者了解,目前高鐵車站、軌道交通部分工程已經開始施工并穩步推進中,軌道交通部分預計2027年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西麗高鐵樞紐區域位置圖。圖源: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不僅如此,西麗高鐵新城規劃構建“南站北城、十字軸帶”的空間結構。
“南站”是西麗高鐵樞紐及南側交通接駁通道組成的交通功能片區;
“北城”則為北側科技創新服務和高品質生活片區;
“十字軸帶”為南北向科技創新軸和東西向的站城融合帶。
西麗高鐵新城南北分別連接西麗湖科教城留仙洞總部基地和南山科技園,借助絲帶公園與大沙河長廊,實現立體聯動,營造“公園里的總部園區”。
同時,西麗高鐵新城銜接“一脊一帶二十廊”魅力生態骨架,強化片區作為深圳生態網絡關鍵節點的作用。
西麗高鐵樞紐(規劃效果圖)。圖源: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
“東、西絲帶”延伸構建
超級生態綠廊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若將西麗高鐵新城比作熠熠生輝的明珠,生態綠廊便是纏繞其間的翡翠綬帶。
大沙河長廊。圖源:蛇口消息報
“東西絲帶”超級生態綠廊接城市繁華,引山海詩意,創造了多元生境空間。
“東絲帶”向東延伸,成為聯系城市和大沙河綠地系統的核心節點,通過一系列綠化手段,打造形成廣場區、屋頂層、架空層三個綠化層級,結合建筑空間結構,構建中庭、邊庭、下沉庭院、屋頂花園等多樣化綠色空間。
“西絲帶”以自然空間和開放空間為主,從地面到連廊到屋頂,以及附屬廣場分別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樣生態綠化方法。
試點“立體營城”
加快建設總部經濟集聚區
“創新不止步于地上空間,西麗高鐵新城作為深圳重點建設的總部經濟集聚區之一,也將努力打造全國空間開發立體營城、集約高效的典范。”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如以立體化生態設計理念重構復合型公共空間維度,創新利用橋下空間鐵路沿線及軌行區上蓋等低效區域,新城東側國鐵上蓋空間結合慢行路徑與綠化景觀打造連續可達的立體公園。
橋下空間嵌入社區體育場地與休閑設施提升空間活力;通過屋頂綠化空中觀景平臺等立體設計,構建“第六立面”生態界面,形成高密度開發區的多維綠色景觀。
環西麗湖碧道示范段。圖源:項目設計單位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規劃效果圖)。圖源:項目設計單位
對標“15分鐘社區生活圈”,西麗高鐵新城除了“站城和諧、公交優先”的綜合交通總體規劃思路,還將體現“綠網縫合、慢行互聯”策略,縫合樞紐南北片區,通過連續的慢行廊道拉近高新區、留仙洞等周邊區域的空間距離,規劃地面、空中立體慢行網絡,銜接軌道站點、公園與公共空間,構建5分鐘見綠地。
此外,西麗高鐵新城還將重點打造樞紐北側站前廣場、西側帶狀公園等城市客廳,提供全天候開放的公共活動場所,促進“站-產-城”融合與公眾共享。
西麗高鐵樞紐(規劃效果圖)。圖源: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
這樣的西麗高鐵新城
你期待嗎?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