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500強企業正加速向創新驅動與價值創造躍遷,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載體。10月29日,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發布《2025廣東500強企業發展報告》,中國平安、華潤、華為、南方電網、比亞迪、騰訊、富士康、招商銀行、美的、廣汽位列前十。
報告顯示,500強企業總營業收入達19.36萬億元,資產總額突破68萬億元,企業研發投入總額高達5849.61億元。
規模實力穩步增長
營收總額突破19萬億元 創歷史新高
過去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復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東500強企業攻堅克難、深耕主業,展現出穿越周期的韌性和創新發展的活力。
2021至2025年間,廣東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從16.73萬億元持續攀升至19.36萬億元,總量創歷史新高,2025年增速為3.36%,較2024年的0.37%明顯回升,顯示出較強的周期韌性。

資產規模同樣穩步擴張。2021至2025年,廣東企業500強資產總額從56.62萬億元持續擴大至68.33萬億元,五年間累計增長超過11萬億元,顯示出企業綜合實力持續夯實。
在“硬指標”穩步增長的背后,是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2025年廣東企業500強研發費用總額達到5849.61億元。
可見,廣東頭部企業正將創新資源更多投向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推動研發活動從量變積累向質變突破躍遷。
從行業結構看,知識密集型領域表現尤為活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19.00%的研發強度高居榜首,研發費用達1916.49億元;作為經濟壓艙石的制造業,以2795.08億元的研發費用總額占據規模優勢。

在資產、營收保持增長的同時,企業納稅總額呈現穩步下調,從2021年的9012.71億元逐步調整至2025年的6811.91億元,五年間累計減少超過2200億元。“兩增一降”的變化,反映出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發力,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擴大再生產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推動建立區域協同體系
“珠三角創新輻射+粵東西北特色承接”
盡管規模與研發數據亮眼,廣東500強企業仍面臨多方面挑戰,尤其在盈利效率與區域協調方面。
2021至2025年間,廣東500強企業的三大利潤率指標呈現連續性下滑態勢:資產凈利潤率從2.63%降至1.75%,凈資產利潤率從11.73%跌至7.55%,營業凈利潤率也從8.36%下降至6.19%。
這一趨勢反映出企業在成本管控、資產配置與產品附加值提升方面面臨系統性壓力。報告分析指出,運營成本持續上升、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盈利模式轉型等因素共同擠壓了利潤空間。
從區域布局看,珠三角地區的500強企業營收占比高達98.25%,凈利潤占比98.9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粵東地區各項指標占比均不足0.3%,粵西地區營收占比僅1.08%,粵北地區營收占比0.39%且凈利潤出現負值。

從城市分布看,深圳以216家企業保持絕對領先地位,累計營收突破10萬億元,凈利潤達8637億元;廣州雖企業數量略有減少(120家),但仍以5.1萬億元營收穩居第二。佛山(63家)、東莞(26家)等珠三角城市表現穩定,形成堅實的第二梯隊。
報告認為,這種“中心極強、邊緣極弱”的區域分布格局,不僅制約全省協調發展,更導致創新要素流動受阻,珠三角的創新外溢效應難以有效輻射帶動欠發達地區。
為此,報告建議,構建“珠三角創新輻射+粵東西北特色承接”的區域協同體系。支持廣深等中心城市龍頭企業在粵東西北布局產業化基地,推動技術、資本、人才跨區域流動;同時在粵東西北聚焦綠色能源、現代農業等優勢領域,建設特色產業創新平臺,形成錯位發展格局。唯有破解效益與協調難題,廣東經濟方能實現全域高質量躍升。
附:廣東500強企業名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