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騰訊、阿里巴巴、小米、唯品會等50多家“鏈主”企業,匯聚高新技術企業超300家,企業總數超3萬家,落戶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867億元……這是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下稱“琶洲試驗區”)交出的亮眼成績單。11月26日,記者跟隨“同心粵港澳 攜手大灣區”網絡主題活動走進琶洲試驗區這片數字經濟“熱土”。
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規劃圖。攝影/張國勤
打造產業融合創新新高地
從45層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展廳向外俯瞰,周邊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2020年1月,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以琶洲為核心、以珠江為紐帶構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一江兩岸三片區”空間格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琶洲試驗區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位于廣州市的中心城區,毗鄰珠江,與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魚珠、廣州大學城隔江相望,區位優勢突出。琶洲試驗區聚焦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展現出蓬勃生機。人工智能、電子商務、大數據、數字創意、產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細分領域產業集聚發展態勢逐步顯現。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2021年1-9月,琶洲試驗區實現營收2615.9億元,同比增長32.7%。“四上”企業數量從2015年642家增加至2021年1411家,年均增長17.1%。目前集中在琶洲試驗區的總部企業78家,其中國有企業34家,民營等其他企業44家。
10月,第130屆廣交會順利舉辦,會展產業加快復蘇。“今年前三季度,琶洲地區共舉辦展會138場,展覽總面積46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14%、79.6%。”琶洲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廣交會四期項目計劃于2022年8月建成,建成后廣交會展館展覽總面積達62萬平方米,將成為全球最大會展綜合體。
俯瞰琶洲試驗區。攝影/張國勤
加速產業創新集聚和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琶洲試驗區內集聚企業近3萬家,其中2020年凈增4000家以上。2020年,琶洲試驗區“四上”企業營收達2690億元,4家企業入選“中國獨角獸企業”。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推動制造業企業全面數字化,同時也為琶洲搶抓新機遇,加快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琶洲工業互聯網企業突出代表,連續兩年入選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的樹根互聯不僅吸引了眾多科研人才加入,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創新模式“聚才”、“育才”,持續助力琶洲打造大灣區工業互聯網“智慧高地”。“廣州優良的營商環境,各種政策領先出臺,率先形成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樹根互聯市場總經理修斌表示,憑借工業互聯網“新基座”的力量,廣東的經濟體系正從“大車間經濟”向數字智能、智慧經濟持續轉變。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互聯互通
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琶洲試驗區交通體系也日益完善。廣州中心城區首個跨境水上客運口岸——琶洲港澳客運口岸自2020年5月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
記者了解到,廣州琶洲港澳客運口岸項目已完成碼頭主體工程,臨時聯檢樓等其他工程也已接近尾聲,目前水上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初步具備通航條件。
據廣州琶洲港澳客運有限公司董事王俊介紹,該項目的陸上工程計劃今年11月底完成竣工驗收,水上工程計劃12月底完成驗收。“口岸建設完成后,首期將開通廣州琶洲至香港國際機場航線及澳門市區航線,項目二期計劃增開琶洲往返香港市區航線,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水上客運航線。”王俊介紹,琶洲口岸項目將打造集跨境、城際、海島游和珠江游的水上旅游交通綜合體,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互聯互通。
此外,琶洲試驗區共規劃建設15條軌道交通線路,13條過江通道,是廣州軌道交通和過江通道密度最高的區域。其中軌道交通已有5條建成、4條動工、6條規劃設計中,過江通道已有4條投入使用、2條已動工、7條規劃設計中。
(記者 農海燕 謝偉東)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