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最大的牛仔服裝生產和出口基地廣州新塘,每天都有無數條牛仔褲“乘風出海”;“天空之城”深圳,僅今年前4個月就有價值41.5億元的無人機“飛”向全球,出口額同比增長42.1%;進入秋冬季節,佛山熱水器、電壁爐等產品在海外市場連連“爆單”……今年以來,廣東產品“圈粉”全球買家、打開廣闊市場的故事俯拾即是。
對外開放是廣東的突出優勢和鮮明標識。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通過率先發展“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迅速融入國際分工體系,短短40多年間,就從一個相對落后的農業省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為全面擴大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新時代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以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為抓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今年以來,廣東頂住壓力,向“外”拓展,千方百計化解和抵御外部沖擊帶來的影響,不斷向開放要動力要活力。正如《廣東對外經濟貿易研究報告2024》所指出的,在外貿增速普遍放緩的背景下,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其外經貿逆勢增長的表現頗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對外開放在更大縱深布局。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廣東聚焦服務國家對外工作大局,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新老伙伴密切聯系,以更具自主性、堅韌性、伸展性的經貿鏈條,構筑更穩固、更緊密的外部經濟縱深。前三季度,廣東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進出口1.08萬億元,增長10.1%;對中國香港、美國、歐盟、中國臺灣分別增長15.3%、7.3%、5.5%和16.3%。同期,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47萬億元,增長9.8%。主要市場增勢良好,進一步凸顯廣東在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頂梁柱”作用、在全面開放新格局形成中的“排頭兵”作用。
制度規則在更深層次銜接。粵港澳大灣區空間無限、潛力無限。廣東攜手港澳加快融合發展,為各個領域的聯通、貫通、融通按下“加速鍵”,接連發布兩批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案例,促進大灣區各城市珠聯璧合,進一步做強灣區大市場。以粵澳外貿數據為例,今年前10個月進出口就已達158.8億元,超出去年全年規模。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廣東地位特殊、作用突出。召開實施“五外聯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大會,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扎實推進智慧海關建設、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廣東勇做新征程制度型開放的“探路人”,堅定不移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比較優勢在更廣范圍凸顯。從“穩外貿8條”“招商引資20條”等存量增量政策接續發力,到廣交會、高交會、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等活動成功舉辦,再到吸引全球知名企業加大在廣東和大灣區的投資布局……廣東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形勢變化,推動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持續釋放“磁吸力”,加快形成新優勢。今年前10個月,廣東外貿進出口7.52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0.9%;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0451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7.4億元;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66.7億美元……亮眼數據背后,是廣東外貿外資發展新成效,向“外”拓展新突破。
越是風高浪急,越要保持定力。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為廣東進一步向“外”拓展、打開發展空間注入信心和動力。廣東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高質量發展基礎持續鞏固。全省上下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格局做大,促空間延伸,就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把經濟底盤筑得更厚更實,讓經濟觸角伸得更遠更深,讓高質量發展步伐走得更加堅實。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