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橫琴和前海迎來了全面深化發展的新機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在接受南方網采訪時表示,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的建設將有效破解制約港澳發展空間限制、產業限制等問題,為港澳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體制機制重大突破
橫琴將成為澳門新發展空間
記者:《橫琴方案》提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創新體制機制,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福強:“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是一種重大的體制機制創新,是新時代“一國兩制”的發展和完善,是構建穩定合作關系的綜合性考慮結果,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解決橫琴開發開放問題,對合作區建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是調動澳門參與熱情。新的體制機制通過收益共享模式來讓澳門分享橫琴發展的紅利,有利于堅定和激發澳門各界投資橫琴的決心和熱情。
二是可以營造趨同澳門的制度環境。采用新的體制機制將有助于引進澳門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形成趨同于澳門的生活、生產環境,有利于持續吸引澳門居民到內地工作生活。
三是可以培育澳門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單一是澳門的短板所在,這次機制體制的調整可以實現產業選擇的共商共建共選共育。澳門有了橫琴這個新的發展空間,結合自身的特點,完全可以發展特色金融、高端制造、科技創新等新的業態。在產業發展方面,內地有優勢有經驗,在高端要素配置方面,澳門有渠道有資源,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共同推動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
記者: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實施“一線”和“二線”的分線管理制度,這對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會產生怎樣的長遠影響?
王福強:實施分線管理主體內容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一線放開”就是國際上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自由便捷地進出橫琴,貨物進來基本上是零關稅,等同于將“一線”關口后移至現在的“二線”關。“二線管住”是讓貨物進到內地視同進口,要征收相應關稅,人員進出則不受限制。這事實上,將橫琴與內地成為兩個關稅區,而與澳門成為一個關稅區。這是在一國領土上的兩個關稅區之間做范圍上的微調,是在WTO規則下的一個制度創新,也是在體制機制上的重大突破。
通過這種嘗試,橫琴合作區采用更具競爭力的稅負,形成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吸引國際化人才集聚。同時,運用澳門的經濟社會管理制度以及國際通行的規則制度,可以便利各種創新要素的集聚發展,大大擴充澳門發展空間,形成新的開放高地。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前海將成為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記者: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將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重任,您認為合作區如何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實現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的改革開放?
王福強:在深化改革和全面開放方面,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要充分發揮綜合授權的制度功能,抓緊梳理擬授權清單,加快推動軟對接。要在標準對接、規則銜接、資質互認、治理協同等方面,加快與香港的互動,加強與香港合作。
此外,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主要涉及到制度開放問題,比如教育、醫療、金融、法律、文化等,要在這些領域推動改革開放,必須先易后難。目前,前海合作區已在法律事務對外開放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接下來可以在這些領域繼續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下一步,合作區還要以探索建設“科技特區”為己任,以營造有利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為重點,推動形成科創發展的生態環境。
落實地方主體責任
廣東要為國家戰略實施提供全方位支撐保障
記者:您認為廣東要怎樣落實地方主體責任,攜手港澳推動兩個合作區及大灣區建設?
王福強: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無論是大灣區還是這兩個合作區,都是中央高度重視的發展平臺。廣東省要對標中央所想、港澳所需、廣東所能、灣區所向的要求,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首要考慮來推動合作區及大灣區建設,在支撐國家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二是要建立暢通的對接機制。在任務落實過程中,有多層級、多對象的溝通需求。這就要求建立立體暢通的對接機制。既有省級政府與港澳兩地特區政府的對接,也有部門間的對接、地市層面的對接,還有市場主體的對接。對于這些對接渠道,能暢通信息、溝通情況、及時反饋,對于雙方增信有重要意義。此外,廣東省要在簽注、通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是要配套強有力的干部隊伍。港澳工作政策性強,內容豐富,既有政治類工作,也有經濟社會事務性工作。對人員素質要求高,多語言、多學科、多層次。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廣東省要從政府、高校、智庫等多渠道選配強有力的干部隊伍來保障這項工作。
四是要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合作區的建設,廣東省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廣東省還要提供政策支撐,將更多的省級行政管理權限下放至合作區,給合作區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權限來推進各項改革落地。
出品丨侯小軍
監制丨張純青 胡智勇
策劃丨唐莉娜
統籌丨何靜文
記者丨謝偉東 何靜文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