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資訊 > 專題專欄 > 專欄 > 對話灣區

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省南沙辦主任劉煒:全力提升南沙發展能級服務發展大局

2025年06月12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2022年6月14日,《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印發。南沙鯤鵬“圖南”之志,在這片803平方公里熱土展開。《南沙方案》第一階段開發建設成效幾何?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省南沙辦主任劉煒接受南方日報專訪。

  南方日報: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目標中考之年。請結合《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相關目標任務整體落地落實情況,梳理介紹南沙這份“中考答卷”的亮點看點,給南沙開發開放、企業投資興業、百姓安居樂業帶來哪些新機遇新變化。

  劉煒:我們在省南沙工委的強力統籌下,聚力落實《南沙方案》,營造重大戰略看南沙、創新創業到南沙、宜居宜業在南沙濃厚氛圍,南沙開發開放呈現欣欣向榮升騰景象。

  一是戰略疊加更顯著,重大政策釋放新能量。2022年以來,國家部委陸續出臺30余份政策文件支持南沙發展。先行啟動區內,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免稅額約15.6億元,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增長54%,新增稅源企業稅收和營收增量分別超9億元、250億元。“放寬市場準入15條”打開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等11個領域大市場,“南沙金融30條”帶來7個維度金融開放發展新機遇,南沙重大政策的“含金量”正加快轉化為發展的“新紅利”。

  二是創新驅動更強勁,經濟發展迸發新活力。三年來,南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強科技、聚產業、旺人氣。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5.4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1.5%、總數達13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近11倍,新增上市公司5家,實際使用外資220.6億元,過去一年實有人口凈增11萬人,國家重大人才項目入選數全市第一。

  三是協同港澳更深入,融合互促打開新空間。南沙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展現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典范效應。慶盛高鐵站往返香港班次由3班增至12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為內地與香港教育融合發展標桿,個稅優惠政策帶動港澳居民平均稅負下降超五成,推出港式醫—藥—險全流程服務,入駐港澳青創團隊數量增長1.7倍、港澳企業超3100家,港澳居民人數增長近6倍、總數達1.1萬人。

  四是城市建設更精致,未來之城展現新標桿。南沙貫徹“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理念,不斷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定位功能。全省首個未來城市綜合實證試點扎實推進,深中通道南沙線、地鐵18號線建成通車,6所三甲醫院落地,2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20公里美麗海岸線加快建設,“好房子”引領潮流,經南沙口岸入境外籍旅客同比增長近10倍,首屆大灣區燈會吸引71萬名游客,打響“以年輕的城服務年輕的人”品牌,日益成為讓人“一見鐘情、日久生情”的理想家園。

  南方日報:開放,是南沙最鮮明的基因。三年來,南沙在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上,分別開展了哪些開放共贏的有益探索,形成哪些落地落實成果?

  劉煒:南沙高舉開放大旗,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塑造高水平開放的核心功能優勢,服務支撐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

  一是深化自貿區改革創新,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首創全球數源中心并納入首批國家數據基礎設施試點,出臺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大灣區醫療融合新模式、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獲評國家級最佳實踐案例,累計在國家和省復制推廣181項制度創新成果,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有力彰顯。

  二是增強對外開放門戶功能,不斷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建成華南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及完備的江海鐵多式聯運體系,廣州港南沙港區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箱,開辟170多條國際班輪航線、通往“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航線占比超85%,外貿進出口總值占全市近1/4。金融開放穩步推進,廣期所交易額超19萬億元、廣數所交易額約75億元、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交易額超500億美元,飛機租賃業務領跑大灣區,服務“雙循環”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建設跨境投融資服務平臺,更好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加速構建國際一流企業跨境投融資綜合服務體系,形成10大類104項境外投資服務清單,境外投資“南沙快線”協助企業完成249個項目備案。

  南方日報:產業發展是南沙開發開放全面展開的核心。過去三年,借《南沙方案》落地落實之東風,南沙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新質生產力孵化地方面已取得哪些新進展?對南沙產業未來發展將帶來哪些長遠影響?

  劉煒:南沙始終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推動產業結構加快優化。緊密對接市“12218”產業體系,形成“8+2+3”現代化產業體系規劃,產業發展向新向實。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5.9%,汽車產量占全市近三成,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產值318.5億元。寬禁帶半導體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企業產值同比增長34%。生物醫藥領域瞄準創新藥等賽道,集聚超400家企業。自動駕駛產業高點起步,產值同比增長51.4%。南沙發展動力由投資驅動向投資和創新“雙輪驅動”加速轉變。

  二是推動創新動能積厚成勢。落戶大灣區科學論壇,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全面啟動建設,港科大(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運營,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大灣區)、大灣區場景創新中心啟動,聯動華為等機構共同成立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創新勢能正在加快轉化為產業動能,區域創新和產業轉化體系初步構建。

  三是推動科技產業互促雙強。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新型產學研相結合模式,引導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等向企業孵化器、工程研發中心等平臺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構建全鏈條全要素全過程“創新雨林”。推動汽車制造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轉型,聚焦“可燃冰”商業化開采等領域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前瞻布局細胞與基因等未來產業,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模式。

  南方日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接下來,南沙將如何進一步吃好改革飯、走好開放路、打好創新牌,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落實向縱深推進?

  劉煒:南沙全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動力,持續釋放《南沙方案》綜合效應,全力提升發展能級,更好服務國家和省、市發展大局。

  一是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打造引領帶動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平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推進海港、空港、數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聯動”,加快打造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承載區,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綜合服務樞紐,助力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實現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平臺。搶抓國家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重大機遇,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深化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質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在推進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上先行先試,構筑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孵化地。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高標準建設南沙科學城、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建設現代化產業園區和綜合性產業社區,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做強大灣區重要增長極,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記者 吳冠霖 統籌 黃少宏 柳時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万全县| 舟曲县| 平定县| 永春县| 营山县| 启东市| 合江县| 三江| 涟水县| 扶余县| 金阳县| 读书| 九龙县| 德庆县| 乐平市| 土默特左旗| 南陵县| 肃宁县| 沧州市| 广水市| 鄯善县| 凤城市| 琼海市| 四子王旗| 察隅县| 尼玛县| 原阳县| 斗六市| 偏关县| 肇州县| 海伦市| 岳普湖县| 新泰市| 曲靖市| 颍上县| 阜城县| 增城市| 融水| 文登市| 丰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