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航展上,一架載人飛行器從一臺車的后備艙緩緩駛出,與車體自動分離。伴隨螺旋槳轉動,飛行器騰空而起,在距離地面80米的高度飛行,隨后平穩降落,自動回到后備艙。
這是小鵬匯天研發的全球首款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今年11月,在珠海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它完成全球首次公開飛行。站在汽車一旁,小鵬匯天的創始人趙德力想起了孩童時的飛行夢。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1000米以下的天空,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繁忙。今年7月,廣東召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成為搶灘“低空經濟”第一省。“載人飛行器不僅要飛得起來,更要飛得好,飛得便宜,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實現飛行自由。”趙德力的飛行夢更近了。
像新能源汽車一樣
突飛猛進地發展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態勢?
趙德力:低空經濟是指1000米以下空域的飛行活動產生的經濟價值,其前景十分可觀,會像新能源汽車一樣突飛猛進地發展。如今,各地政府紛紛出臺鼓勵支持政策,低空經濟有望成為下一個巨大的經濟增長點。
從燃油時代到新能源時代,最早充電只能跑100公里,到現在能跑1000公里;以前充電要花一個晚上,到現在只要充電10分鐘就可以跑500公里;自動駕駛也做得越來越好了。現在的低空經濟就像10年前的新能源汽車,它的未來是美好的。
過去10年,中國的低空經濟已經有所發展,只是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無人機在航拍、測繪、巡檢、貨運、農業等領域廣泛應用,逐漸改變大家的生產、生活方式。
記者:發展低空經濟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趙德力:比如低空飛行基本上還是試驗階段,都是點對點的,低空飛行使用的探測、導航、通信、管控技術等各個系統還是孤立的。要打造一個規模化且有序的低空飛行,就需要建立統一標準規范的信息系統,才能搭建更柔性、更快速響應的低空飛行管控體系。
廣東供應鏈齊全
產業政策紅利多
記者:大灣區在發展低空經濟上有哪些優勢?
趙德力:粵港澳大灣區具備齊全的產業結構,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完備的供應鏈支持。廣東依托珠三角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以小鵬匯天為例,團隊能在幾十公里的范圍內為大部分零配件找到供應鏈。
與此同時,大灣區各地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出臺系列政策,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廣東低空經濟的市場氛圍很火熱,成立了廣東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公司,努力協調推動空域改革試點。還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強化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加速技術轉化與市場應用,讓產品在應用中完成迭代和升級。
記者:低空經濟領域企業如何助力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發展?
趙德力:就低空載人飛行領域而言,我認為飛行器不僅要能飛,更要飛得好、飛得便宜,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保證飛控、動力、航電設備等技術處于領先地位。市面上沒有的技術,我們要自研,市面上有但是很貴的東西,我們也要自研。我們的創新最終要創造一個新的需求,而不是在一片紅海里競爭。要依托航空、汽車和自動駕駛,結合不同領域技術的優勢,取眾家之所長,推出更多新產品,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含“新”量。
成就普通人的飛行夢
記者:您為什么會想造“飛行汽車”?
趙德力: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飛行夢。小時候,我經常夢到一個場景,自己兩腳一蹬就起飛了,飛在樹林上空,俯視地面的房屋、草木,感到非常幸福。我醒來總會反復琢磨,要是有一天能說飛就飛該有多好。我到東莞打工,干過很多行業,靠開餐館賺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始終惦記著自己的飛行夢。
我始終認為飛行不是小眾群體的專屬權利,大部分人都渴望飛行,市場應該研發一款簡單、便捷的載人飛行器以滿足普通人的愿望。起初,我沒有明確一定要造一個飛行汽車,我想它的形態可以是孫悟空的筋斗云,也可以是哈利波特的掃把、黑貓警長的飛行摩托。但一定要便宜、易學,最好新手5分鐘就能上手,隨時隨地都能飛。
記者:造一個這樣的載人飛行器一定很難。
趙德力:我是一個夢想驅動型的人,喜歡想到做什么就要馬上動手干。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我跟團隊說要搞一個飛行摩托,那一刻他們覺得我瘋了。原本團隊有20個人,后來大部分員工都跑了,最糟糕時就一個工程師跟著我。不過,團隊依然沒放棄,最終用三年時間突破了部分核心技術,有了飛控、動力螺旋槳、電池等零部件。
一開始,我畫了一張飛行摩托的圖紙,就按照圖紙把零部件組裝起來。之后兩年,我每天都在做飛行測試。這個過程非常艱辛,飛了1500多個架次,中途也曾摔機。最難的是,我沒有融到一分錢,自己的錢花完了,我就把房子賣了接著干。
記者:情況是怎樣轉好的?
趙德力:拐點發生在2018年。飛行摩托終于成功起飛,總共75公斤,還可以載著我飛5公里,普通人只要按一個鍵就能自動懸停在空中。不過,飛行摩托還不完美,不夠安全、可靠。之后兩年,我就開始沉下心在外面搞測試,也經常參加綜藝節目,賺些出場費養團隊。當時,我帶著飛行摩托到處飛,吸引了許多同樣有飛行夢想的人。他們加入我的團隊,甚至說不要薪水跟我干,就這樣組建起一支飛行的“夢之隊”。我告訴大家,這是中國的“孫悟空”。
通過空中飛行
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記者:為什么從早期的飛行摩托轉向“陸地航母”?
趙德力:我以前癡迷于技術,取得“從0到1”的突破后就感到興奮。但事實上,飛行摩托只是一個Demo(原型機),不是一款可量產、可在市場上推廣的成熟商品。很快,公司從東莞搬到廣州,還創立了小鵬匯天,之后團隊正式進入商品研發階段,此時每一個想法不能只是異想天開的,還要思考產品的受眾群體、背后的市場規模等現實問題。
當時,社會上沒有“低空經濟”的說法,但在研發產品時,就會設想一個應用場景——若能通過空中飛行,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產品將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直到今天,“空中通勤”的場景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團隊決定先推出一款分體式飛行汽車,將應用于飛行體驗和公共服務。團隊希望通過類似產品,帶動產業鏈與應用場景的發展,后續再迭代到“空中出租車”。
記者:未來,大眾可以期待哪些其他飛行產品?
趙德力:在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后,還會有高速長航程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解決典型場景下的空中交通問題。未來,還會有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緩解城市中的堵車問題,提高出行效率,也能將高鐵、公路難以到達的偏遠地區、海島、地形險峻地區全部覆蓋進低空網絡。
(記者 吳雅楠)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