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合作區金融業增加值每年度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三成以上,在未發生過重大金融風險事件的基礎上,持續推動琴澳金融跨境創新發展。”近日,在回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成立三年發展情況時,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局長池騰輝這樣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回顧三年歷程,2021年橫琴金融業增加值為16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5.6%;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為16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5.5%;2023年金融業增加值為15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3.2%。合作區金融企業數量穩定在660家左右,可以提供財富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等現代金融服務。
池騰輝透露,如今,隨著橫琴“金融30條”、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落地實施,合作區正著力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讓資金跨境流動更加便捷。“我們正從工作層面促進跨境金融制度銜接,加快建設金融基礎設施,充分釋放政策紅利,用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發展。”池騰輝說。
池騰輝表示,合作區希望為澳門居民跨境生活、工作提供與澳門高度趨同的服務,金融發展局正在密切推進在“澳門新街坊”落地雙幣種結單業務。目前,中國銀行網點正在裝修,接下來將為居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務。
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超1萬億元
記者:近三年來,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池騰輝:金融發展局貫徹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要求,結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以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中心,探索跨境金融業務,促進琴澳現代金融產業一體化發展。
三年來,合作區金融業均衡發展,增加值每年度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三成以上。金融企業數量穩定在660家上下,為支持琴澳發展財富管理、債券市場、融資租賃等現代金融業夯實了基礎。此外,我們大力推動企業上市工作,出臺了合作區企業上市掛牌專項扶持辦法,成功將計劃在境內主要交易所上市的17家企業(含6家澳資企業)納入合作區上市后備重點培育庫。
三年來,合作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超1萬億元。我們落地了進口支付人民幣境外直接購匯業務、人民幣資本金入賬結算業務、跨境人民幣賬戶融資業務、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等,促進跨境貿易結算和投融資便利化。同時,加快推進合作區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成功落地首批“數字人民幣保單”、首個數字人民幣智慧停車應用場景、首個數字人民幣境外繳稅場景、首個“澳門居民—澳資企業”數字人民幣住房按揭貸款場景、首個數字人民幣代發工資場景、首個數字人民幣電費繳交場景等。
合作區未發生重大金融風險事件。通過加強常態化監管和規范整治,引導企業規范發展,加快非正常經營企業出清。截至6月底,合作區融資租賃公司數量已由清理前的416家減少至226家,非正常經營的商業保理公司數量已由22家減少至6家。同時,持續推進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協助相關交易場所進行股權重組和業務轉型,嚴控交易場所準入。
QFLP管理企業已達25家
記者:合作區如何讓資金跨境流動更加便捷?
池騰輝:今年,合作區正式落地分線管理政策,人流、物流更加便利高效。5月,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正式實施,大幅提高了合作區與境外資金往來的便利化程度,為合作區服務實體經濟,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金融環境提供了重要金融基礎設施。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資試點工作暫行辦法》(QDLP)明確試點資格認定和額度核定下放至合作區,目前已經打通了QFLP(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的跨境雙向投資通道。截至2024年6月底,合作區共有QFLP管理企業25家,其中澳資14家;QFLP基金產品21只,其中澳資產品9只;QDLP管理企業2家。
三年來,在“橫琴金融30條”的制度保障下,我們與澳門金融管理局成立了跨境金融聯合工作組,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全力推動琴澳兩地跨境金融創新發展。
在產業方面,合作區企業首筆離岸人民幣債券在澳門成功發行,并同步于澳門、盧森堡兩地上市。促成合作區私募基金管理人廣東紅土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澳門獲批設立第一家主營業務為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實現了合作區私募機構赴澳門展業“從零到一”的突破。琴澳金融機構跨境互設步伐加快,澳門國際銀行、大豐銀行等14家澳資金融機構在合作區落地,合作區企業橫琴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澳門設立的澳門金琴國際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運營。
在民生方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落地實踐,上線了個人資產證明驗證、企業資產證明驗證和核數證明驗證等場景。推動澳門居民購置“澳門新街坊”住宅降低首付款比例,落地合作區住宅類商品房首付款結匯便利化試點,進一步便利擬在合作區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購置商品房。促成澳門單牌車投保內地商業險保費降幅達30%,啟動琴澳(銀聯)大灣區智慧停車項目,實現琴澳一體化無感停車體驗,提升了澳門居民出行便利性。推出境外個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務,解決跨境務工人員小額匯款即時、便捷、低成本的需求。
基金投資超60個橫琴項目
記者:合作區如何通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池騰輝:聚焦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三篇文章,我們不斷強化合作區的融資信貸保障。三年來,區內銀行機構不斷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
截至2024年5月底,貸款余額增長至1800億元(2021年10月為1678億元)。區內公募基金等資產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至52000億元(2021年10月為45556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增長至6400億元(2021年10月為5087億元),其中累計投向合作區項目超60個,累計投資額約460億元,涵蓋科技研發、高端制造和生物醫藥等產業。
合作區地方金融組織發揮行業特色優勢,聚焦裝備制造、醫療大健康、能源電力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的服務供給,累計提供融資、擔保等金融服務近1400億元,多措并舉助力金融多元發展。
我們還出臺了合作區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扶持辦法,有效推動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3年,27家企業獲中小微企業貼息及費用補貼達525萬元。同時,打造了“琴澳投融易+”投融資對接品牌,舉辦了聚焦企業上市培育、半導體行業、生物醫藥大健康行業的專場活動,促進金融機構和企業、資本與項目“投”“融”需求對接。
(記者 黃天儒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