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下簡稱“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明確了“任務書”和“施工圖”。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廣東是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和實驗區,廣東自貿試驗區是推動改革創新“試驗田”。如何落實好《決定》提出的重要改革舉措,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新動力?南方日報專訪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勁松。
加快培育開放合作新動能
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
記者:《決定》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面對國內國際經濟新形勢,廣東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承擔怎樣的角色和責任?
張勁松:廣東開放型經濟體量大、實力強,外貿進出口總額屢創歷史新高、邁上8萬億元大臺階,連續38年居全國第一;累計設立外資企業33.3萬家,實際使用外資近6000億美元;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對外投資、引進海外人才等均居全國前列。廣東開放型經濟發展對全國對外開放大局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重任在肩,要當好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勇做新征程制度型開放的“探路人”,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鏈接地”,筑牢開放安全的“南大門”。我們將牢牢把握廣東對外開放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堅持穩規模和提質量并舉,加快培育開放合作新動能,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切實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責任和歷史擔當。
記者:《決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和“施工圖”。結合廣東實際,應當如何系統謀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商務工作?
張勁松:《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全面系統部署,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做好商務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貫徹落實全會《決定》,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統籌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扎實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落實到商務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促進外貿創新發展,二是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三是推動服務外包提質增效,四是引導外經優化布局,五是促進消費提質擴容。
三分部署,七分落實。我們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始終把牢商務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認真做好研究謀劃,拿出更多務實管用的改革措施,加強統籌協調,層層落實責任,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壓茬推進,切實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以實干實績和群眾滿意度來檢驗商務改革成果。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記者:《決定》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型開放領域有哪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張勁松: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講,全球經貿話語權之爭最終體現在制度型開放的含金量上。這方面我們先行一步,已經有了初步成效。廣東自貿試驗區成立9年來,持續加大制度型開放壓力測試,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改革創新“試驗田”和對外開放“新高地”地位不斷凸顯。
9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4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216項,發布制度創新案例301個,其中8個列入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制度創新帶動自貿試驗區外貿進出口從1047億元增至5800億元,年均增速24%,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39億美元,年均增長近60億美元,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國內生產總值從2244億元增至5260億元,增長超1倍。
廣東擴大制度型開放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廣東自貿試驗區不斷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落地全國首家港澳獨資或控股的銀行、證券、基金機構;實現港澳建筑師、工程師等24類專業人士備案即可執業;累計入駐港澳資企業2.6萬家,實際利用港澳資509億美元,占廣東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的九成以上,成為全國港澳投資首選地。
記者:接下來有哪些重點抓手和領域?
張勁松: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開展更多首創性、集成式探索,把廣東自貿試驗區打造成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地區。
一方面,推動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各項試點措施全面落地見效,爭取更多開放措施在廣東先行先試,總結梳理新一批改革創新成果,爭取在全國復制推廣。另一方面,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抓好《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20項重點任務落實,全面提升廣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能力、經濟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持續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擴大貿易、投資、金融、法律服務和職業資格互認等領域合作。
利用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
記者:《決定》提出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如何更好吸引、利用外資,優化外商投資營商環境?
張勁松:廣東是全國外資大省,實際使用外資連續9年在200億美元以上,世界500強企業有350多家在廣東布局投資。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設外資企業1.1萬家、同比增長14.5%,實際使用外資552.7億元,到資超1億美元大項目14個,吸收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外資增長14.4%。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多措并舉促進利用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在擴大外資準入方面,落實好國家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以及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的相關政策,爭取有關措施在廣東自貿試驗區等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在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統籌推進內外資一體化招商,辦好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等品牌招商活動,加快構建多元化外商投資促進工作體系,進一步擦亮“投資廣東”品牌。
外資不僅要引進來,還要留下來。我們將高標準落實外資準入后國民待遇,推動各地、各部門依法清理取消內外資不一致政策措施,確保內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同時,健全外資企業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動態響應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問題訴求,為企業外籍員工在入境居住、教育、醫療和支付服務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記者:《決定》還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面對挑戰重重的國際貿易環境,要完成今年下半年穩外貿目標,廣東如何作為?
張勁松:外貿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廣東的傳統優勢。今年1-7月,廣東外貿迎難而上、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5.17萬億元、增長13.9%,是外貿大省中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對全國外貿增長貢獻率達43.8%。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全力以赴完成下半年穩外貿目標。首要任務是全力抓訂單拓市場,辦好第136屆廣交會,一條龍抓好貿易投資消費,全面釋放綜合效益;辦好下半年190場“粵貿全球”境外展,支持企業穩住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同時,進一步壯大外貿新動能,高標準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支持“跨境電商+多式聯運”“跨境電商+國際班列”等模式創新,加快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大力發展中間品貿易。此外,我們還將培育高能級外貿主體,加快六大進口基地建設,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擴大“新三樣”等綠色產品出口,健全貿易風險防控機制。
(記者 唐子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