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務的特征,就是潤物細無聲。我們通過一個個‘小切口’場景,不斷增加琴澳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局長黃宇杰說,《橫琴規劃》目標明確,2024年合作區將釋放發展引力,贏得更多人群青睞,力求實現常住人口達到7.5萬人。此外,在合作區居住的澳門居民數將達到2萬人,在合作區就業的澳門居民將超5000人,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
為此,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將積極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民生政策措施落地實施,逐步將試點經驗向全區推廣。同時,將加快完善民生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創新創業平臺,著力豐富文體交流活動,讓琴澳融合紅利可知可感。
據黃宇杰透露,該局將加快新政《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于促進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辦法》落地,通過租金減免等方式,真金白銀支持澳門青年赴琴創業。同時,謀劃與澳門舉辦跨境自行車比賽,釋放發展新信號。
“小切口”推動民生融合“大格局”
記者:2023年,民生事務局圍繞哪些領域開展工作,取得了哪些亮點成效?
黃宇杰:過去一年,民生事務局堅持貼民情促融合,以“小切口”推動民生融合“大格局”,有序推進教育事業、衛生健康、文化體育、社會保障、澳門青年發展等事務,努力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有效推進民生領域第一階段目標初見成效。
最具代表性的是,橫琴“澳門新街坊”已經公開接受認購,實現“現房交房即發證”,受到不少居民關注和支持。以項目為試點,合作區先行銜接澳門標準的社會公共服務,推動設立澳人子弟學校,澳門學生享受等同在澳門就讀學生的學費和書簿津貼、升學保送等福利待遇,并支持衛生站參照澳門衛生中心模式運營,允許收看27套境外電視頻道及澳廣視91臺,營造趨同澳門生活環境。
當然,民生事務局在推動全區教育發展方面也取得突出進展。去年,首都師范大學橫琴伯牙幼兒園開園,合作區子期中學(項目)、金融島片區小學動工建設,進一步滿足合作區琴澳居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同時,琴澳教育交流合作提速,兩地已締結13組姊妹學校,就課程研究、學生發展、文化融合等方面深入合作。秉持體教融合理念,合作區學子在游泳、足球、賽艇、匹克球等國家、省級體育賽事中,屢創佳績。其中,來自橫琴一中的游泳健兒孫聞聰在中國中學生游泳錦標賽奪得一金一銀的好成績,為合作區贏得首枚國家級賽事金牌,也是橫琴自主培養的第一個全國冠軍。
今年元旦,橫琴醫院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營管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已經入選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名單,將全面提升區域內醫療服務能力。此外,民生事務局推動《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及其配套規范性文件落地實施,允許澳門15類醫療人員經注冊后可在合作區執業。目前已有5名澳門醫療人員成功獲發執業證書,受理咨詢200余人次。
針對文體事業發展,合作區成功舉辦“橫琴馬拉松”“珠海WTA超級精英賽”“橫琴天沐河名校賽艇邀請賽”等體育賽事,支持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馬戲節,開展“粵澳共此時”花海歡樂季、“橫琴天沐河2023盛夏音樂會”等自主品牌活動,為豐富琴澳居民文化體育生活打造了新引擎。同時,與澳門聯動舉辦“澳門·橫琴藝墟”“橫琴天沐河草地音樂節”等文化活動,通過“一節兩辦”拓展澳門文化品牌發展空間。
針對澳門青年發展,一方面,民生事務局開展5個專項“澳門青年實習計劃”,185個實習崗位吸引超過800名澳門籍青年報名參與,提供更多元的實習就業渠道。與澳門愛國愛澳社團合作開展“澳門青年交流計劃”,累計組織超1.3萬名澳門居民、青年代表到合作區參觀交流。另一方面,推動成立合作區澳門青年創業企業協會,招募企業會員超過50家,為落地的青創企業提供孵化服務。
為了讓居民在合作區生活舒心,民生事務局設立了粵澳社保一窗通(橫琴專窗),實現澳門社會保障服務“跨境辦”。此外,還聯合澳門勞工事務局推出“橫琴·澳門居民招聘專區”,組織合作區133家優質企業舉辦6場招聘會,舉辦“深合杯”職業技能大賽,推動“一賽兩地”“一賽兩證”。
成為澳門居民走進灣區的“第一座橋”
記者:《橫琴規劃》提及要營造就業創業良好環境。民生事務局在支持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就業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
黃宇杰:合作區作為澳門青年了解灣區“第一扇窗”、進入灣區“第一座橋”,積極鼓勵支持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合作區開展澳門青年工作的初心和使命。2024年,我們將以《橫琴規劃》為指引,為澳門青年跨境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首先,加強兩地政府聯動。與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共同創建合作區青年創業評審服務機制,推動在合作區創業的澳門青年同步享受粵澳兩地扶持政策。聯合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勞工事務局等部門,持續舉辦青年實習專項計劃,讓澳門青年感受內地就業氛圍。
其次,優化政策扶持體系。民生事務局即將于2月1日施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于促進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辦法》,對于經評審認定的澳門青年創業企業,提供最長36個月的場地租金減免。同時,研究出臺鼓勵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就業的專項扶持政策,推出青年職業技能專項培訓計劃、青年就業發展計劃,為澳門青年融入灣區發展提供平臺。
最后,提升青年服務質量。加強與澳門社會團體的合作,推動兩地青年服務工作有效銜接,構建多層次、多維度青年服務體系。持續舉辦澳門青年交流計劃,系統展示宣傳合作區發展情況、服務澳門居民就業創業相關舉措,增強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信心。
借“新街坊”將澳門服務帶來橫琴
記者:針對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民生事務局將深挖拓展哪些成功經驗?
黃宇杰:“澳門新街坊”是由粵澳兩地合作在橫琴建設的民生工程,是促進兩地民生融合的重要“試驗場”,創新探索內地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澳門有序銜接。
合作區成立了推進“澳門新街坊”公共服務及社會保障機制銜接領導小組,以配合各項澳門標準的公共服務、福利內容落地“澳門新街坊”為工作目標,從基本公共服務、優質生活服務、社會福利延伸三個范疇對急需要推進的工作,特別是涉及政策突破方面內容進行梳理。按照“半月一調度,一月一報告”工作機制,推動各項配套服務與項目建設同步到位。
其中,在澳門新街坊學校、衛生站、電視頻道等民生領域工作中積極取得突破。
“澳門新街坊”學校計劃建設為一所澳人子弟學校,參照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在學校就讀的澳門居民學生享有參照在澳門就讀的學生相應福利措施。衛生站允許使用澳門地區已上市部分藥品,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委托澳門專業醫療團體管理和運營,面向澳門居民提供與澳門同等的基本醫療保健等服務。此外,落實允許收看27套境外電視頻道及澳廣視91臺的政策措施,努力營造趨同澳門生活環境。
記者:《橫琴規劃》背景下,民生事務局在2024年將推出哪些舉措,吸引更多澳門居民到合作區生活?
黃宇杰:2024年是落實合作區建設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一年。在《橫琴規劃》背景下,我局將緊緊圍繞第一階段發展目標,聚焦“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的戰略定位,聚力民生發展主題主線,探索民生服務體系由“試點示范”向“服務拓展”有效轉變,加快形成標志性成果。
一是著力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有效拓展澳門居民優質生活空間。支持保障“澳門新街坊”幼兒園和小學于2024/2025學年啟用,加快“澳門新街坊”中學的規劃建設工作;支持保障澳門醫護人員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執業,在衛生站內使用在澳門已上市的部分藥品;支持以長者服務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為載體,提供多元化社區服務。同時,將研究探索推進銜接澳門標準的公共服務延伸至整個合作區,提升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生活就業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是著力推進民生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大力增進琴澳民生福祉。一方面,高水平建設橫琴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國家級琴澳融合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與澳門社會工作局共同推動健康生活教育合作項目落地合作區。另一方面,出臺實施文化發展、體育事業發展扶持政策,提升“橫琴·澳門居民招聘專區”招聘平臺功能,打造“深合杯”職業技能競賽品牌,探索與世界技能大賽澳門選拔賽合作辦賽,推動在橫琴建設世界技能大賽澳門綜合培訓基地及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三是著力完善民生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合作區宜居優質生活圈。2024年,開工建設子期中學、國際居住區幼兒園、金融島小學,啟動中冶逸璟花園小學辦學條件改善提升工程,推動橫琴市民文化藝術中心于2024年12月前投入使用。同時,全面做好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各項工作,推進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建設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四是著力構建創新創業平臺,便利澳門青年生活發展。持續開展澳門青年實習計劃及交流計劃,實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于促進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辦法》,新打造一批面向澳門青年的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推動在合作區創新創業就業的澳門青年同步享受粵澳兩地的扶持政策。
五是著力豐富交流活動載體,促進琴澳社會民生融合。進一步擴大合作區文化體育品牌影響力,持續舉辦“粵澳共此時”花海歡樂季、橫琴馬拉松等大型特色品牌文化體育活動賽事,并聯合澳門舉辦“澳門·橫琴藝墟”、草地音樂節、葡韻嘉年華等活動,促進澳門品牌活動“一節兩辦”。此外,持續打造“民生大舞臺”系列公共文化品牌活動,舉辦合作區市民藝術節,促進琴澳兩地民生交心交融。
【撰文】黃天儒 何麗苑 李宇航
【攝影】南方+記者 關銘榮
【策劃/統籌】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