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如何在新的更高起點上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廣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深化引才留才育才等機制,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首批、首個……越來越多人才涌現在灣區沃土,他們是跨境執業的NO.1,也期待各方各界合力將大灣區建設成世界的NO.1。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大灣區NO.1”系列全媒體報道,敬請垂注。
夏日清晨,在廣州珠江新城步履匆匆的人群中,有一人帶著案件材料從香港趕來,他是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律師之一何君堯。
“你好,我是何君堯。”
操著一口標志性“港普”,何君堯熟練地跟內地當事人打著招呼。作為“001”號大灣區律師,何君堯在內地執業一年來,在案件辦理和推動交流上都取得不小進展。這些進展離不開他的堅持,以及廣東對大灣區律師內地執業試點工作的持續推進。
堅持開拓內地案源
一年來開庭案件標的額超億元
2022年7月,廣東省司法廳為4名港澳律師頒發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其中,何君堯獲得編號為“NO.90000001”的首張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
領到證后,何君堯迅速與內地團隊合作,開拓內地案源。
代理內地案件,讓何君堯感受到內地法院的便捷。“線上就能開庭,視頻流暢清晰,人都不用去現場!”“庭上剛說完話,立刻就智能生成謄本,還能實時修改!”
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還讓經常往返于粵港兩地的何君堯享受到了通勤的便捷。“從香港西九龍到廣州珠江新城上班,開車只用兩個多小時,所以老婆要求我,要當天往返、準時回家。”何君堯說。
近年來,廣東持續推進大灣區律師內地執業試點,保障他們依法行使執業權利,并提供各種便利,為大灣區律師打造更廣闊的舞臺。
何君堯的堅持,迎來不小的收獲:在內地執業1年,處理十幾件訴訟案件,涉及債權、合同、商標、股權和婚姻家事等,參與開庭4次,僅開庭案件標的額就超過1億元。
堅持說普通話
“都說我有口音,但我要堅持講”
“001”號大灣區律師業務如何?當事人評價說:“認真、專業。”
與當事人討論案情時,何君堯習慣攤開筆記本,邊聽邊仔細記錄,不時停下來,詢問案情細節。
“你這個商標用了多久?”
“還有什么其他訴求?”
經過與何君堯一上午的交談,當事人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何律師很快就掌握了案情關鍵,厘清了糾紛重點,我心里更有底了。”
盡管已有30多年的律師從業經驗,在內地執業,何君堯把自己當作“新人”。比如語言,就是他首先要過的一關。為此,在工作中,何君堯會盡量選擇用普通話溝通。
有時不熟悉一些詞語的普通話發音,何君堯表示:“你們都說我的普通話有口音,但我要堅持講,讓自己盡快融入內地執業環境。”
越來越多港澳律師也在加速融入。截至今年5月,已有超過270名港澳律師申領了執業證。
堅持做交流橋梁
助力大灣區規則“軟聯通”
除了處理案件,何君堯在內地還要出席各種交流、分享會議。
但細數何君堯在各個場合的發言,就會發現,他關注的話題離不開粵港交流。他希望自己能承擔起橋梁作用。
這次來廣州,何君堯參加了廣州市司法局主辦的一場交流座談會。這是廣東經常舉辦的活動之一,通過聽取大灣區律師在執業過程中的難點、痛點,政府部門不斷改進工作措施,為大灣區律師工作、生活便利創造條件。
何君堯結合自己的執業體驗,連續拋出了吸引港澳律師來穗執業的5條建議,包括律師團隊的管理、服務,通關便利、稅收優惠等各個方面。
廣州市律師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龍曉林現場回應:“我們將研究方法對策,制定任務清單,推動完善相關工作機制。”
如今,何君堯的盼望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在日前召開的廣東省律師行業服務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梁震明確,將不斷完善粵港澳三地律師服務“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多樣化實現方式。
何君堯對此很有信心:“我們正在做一件符合時代大勢的事,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規則“軟聯通”,帶來的將是更深、更緊密的“心融合”。
(記者 吳曉嫻 尚黎陽)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