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接受南方+、GDToday記者專訪時透露,為了爭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香港計劃在2027年底前在市面投放推廣約3000輛電動出租車以及700輛電動巴士。
大灣區空氣質量實驗室將著重解決臭氧污染問題
去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為加強粵港澳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大氣污染防控合作,特區政府籌備在香港興建大灣區空氣質量實驗室及氣象監測超級站。
“事實上,香港和廣東在改善空氣污染方面有著長期的合作歷史?!敝x展寰30多年前加入特區政府負責環境保護范疇的工作。他告訴記者,粵港兩地從1999年開始就改善區域內空氣質量展開聯合研究。
“區域能見度由2005年到現在改善86%,”謝展寰說,而廣東省也在PM2.5微細懸浮粒子方面成為全國第一個達標地區,“所以粵港在這方面的合作有很明顯的成果。”
“過去幾年我們觀察到臭氧污染有輕微的惡化,這會刺激人體呼吸系統,加重鼻炎、哮喘等疾病。”謝展寰透露,大灣區空氣質量實驗室及氣象監測超級站將著重解決臭氧污染問題,“在數據分析、大氣和氣象研究方面與內地展開合作,找出大氣中導致臭氧形成的原因及物質,有針對性制定政策和減排方案”。
據了解,大灣區空氣質量實驗室將不只在香港設立,大灣區的內地城市也都會設立類似的實驗室,用于觀察整個地區的空氣情況。“香港的實驗室位于尖鼻咀,較接近大灣區的中心點。”謝展寰說,“基于香港已有的科研成果,相信我們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p>
2027年底前投約700輛電動巴士和3000輛電動的士
據介紹,香港是最早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亞洲城市之一。特區政府于2021年發布的《香港氣候行動2050》顯示,全港碳排放總量在2014年達峰后已呈下降趨勢。
“我們希望能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敝x展寰說,“特區政府雖然已要求香港的電力公司在采購能源時盡量降低成本,但從長遠來看,更徹底的解決辦法還是要和內地加強能源方面的合作,例如在鄰近地區建立可再生能源基地,讓能源供應能夠穩定且低碳?!?/p>
除了尋找更多清潔能源的供應,香港還加強推廣低碳能源的使用。謝展寰告訴記者,目前香港新注冊私家車約六成為電動車,“但由于香港地理環境相對獨特,多山、建筑物密集,加上還要考慮到公共交通中也有大型雙層巴士”,所以在國際市場上較難尋找到適合行駛需求的新能源車型。
因此,謝展寰透露,目前香港已與深圳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集團展開合作,包括由比亞迪提供一定數量的電動車作為出租車在香港試運行,并根據香港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城市交通情況,對未來投放香港市場的電動車進行調整。
“今年,香港將啟動首輛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的試驗,氫能汽車也將是未來香港與內地合作的重點。”謝展寰認為,在“碳中和”轉型過程中,綠色金融毫無疑問是重要的推動力。香港可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港深攜手打造“生態走廊”
今年1月,香港與深圳簽署關于深圳灣(后海灣)濕地保育合作框架安排,建立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與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姊妹濕地關系。雙方不僅聯合建立生態數據庫,對生態基線、濕地以及雀鳥的資料進行分享交流,也會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及環境教育方面的經驗分享。
“這只是一個縮影?!敝x展寰說,香港與深圳在接壤處有很多對應的生態保護區,如香港北部都會區西部的米埔自然保護區對應深圳福田同為濕地的紅樹林保護區,東部紅花嶺、八仙嶺郊野公園與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相連貫等?!拔磥黼p方可以加強生態保育的合作,打造縱穿兩地的‘生態走廊’。”
“前不久,我們去參觀了東莞的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當地的保育工作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發。”謝展寰說,早年的華陽湖因為周邊工業發展,大量污水排入而變成污染重災區。當地政府通過截污、清淤、活源、修復等工作,把污染重災區變成如今每年接待超過500萬游客、美麗舒適的濕地公園。
“這也證明保育濕地是可以增加人民幸福感,改善生活品質的,所以北部都會區也會做好濕地保育?!蔽磥?,謝展寰希望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多樣性計劃,三地共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為包括中華白海豚在內的各種不同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
(記者 吳彬彬 陳彧 陳晨 許曉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