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香港如何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怎樣與廣東展開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即日起,南方日報、GDToday推出“‘超’班有嘢講”專欄,專訪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十八位司局長。敬請垂注。
“粵港比鄰,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共同目標之下,雙方的伙伴關系只會更緊密,必須充分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實現雙贏。”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接受南方報業記者專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了特區政府聯同社會各界更深、更廣、更好地建設香港、貢獻國家的信心與決心。“可以說,在世界百年變局下,香港有機遇、有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
政府工作報告堅定香港信心與決心
新年伊始,香港與內地實施首階段免檢疫“通關”,香港與廣東這對比鄰“兄弟”也迅速走動起來;2月6日起,香港和內地全面恢復通關,開放全部出入境口岸,不設人數限制,無須預約。
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旅游、商務交流等活動緊鑼密鼓有序開展,陳國基兩個多月以來多次奔走粵港兩地,就科創、金融、商貿、青年發展等議題進行多方調研和對接,還為“你好,香港!”大型宣傳活動錄制了一個中英雙語的宣傳短片,歡迎世界各地的旅客前來香港,親身體驗“東方之珠”的五光十色。
3月6日,宣傳短片在陳國基社交平臺面向全球發布,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好時機。
“‘你好,香港!’代表了一種久別重逢。我們希望以中國人最習慣的方式打招呼,開啟和朋友們的重逢和問候。”陳國基介紹,全面通關后,香港抓緊機遇,一連串向全世界講好香港故事,推廣香港新商機、旅游新感受、盛事新體驗的活動正不斷拉開帷幕。“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了特區政府聯同社會各界更深、更廣、更好地建設香港、貢獻國家的信心與決心”,短片在此時推出十分有說服力。
“政府工作報告既回顧了過去工作取得的新進展,也展望了未來,給予我們很大鼓舞和信心。”陳國基說,“我相信香港社會各界會與特區政府繼往開來、團結一致、乘勢而上、踔厲奮發,穩根基、拼發展、惠民生。”
陳國基進一步指出,“穩根基”即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同時進一步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拼發展”即繼續發展經濟,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全面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主動進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鞏固提升“十四五”規劃所賦予的“八大中心”地位,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及國家其他省市,乃至世界各地拓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關系;“惠民生”即繼續改善民生,深入基層以至廣大市民,切實回應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加快造地建屋、貫徹精準扶貧、強化基層醫療健康系統等,同時結合各界力量落實《青年發展藍圖》,全方位啟發青年燃亮未來。
“香港優勢得天獨厚,既有賴于國家的堅實支持,亦靠我們自強不息。”陳國基說,在國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香港要竭力提升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以更深、更廣、更好地發揮參與者與貢獻者的角色。
“搶”字訣招攬全球企業和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陳國基表示,特區政府會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并以“一國兩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以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制度。“特區政府將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繼續做好三個‘落實’。”他說,即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如此打好牢固基礎,我們才能繼續發展經濟,更好對接國家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過去三年,香港先后經歷“黑暴”、疫情沖擊,經濟接連受創。但當談到香港未來的發展時,陳國基依然充滿信心。他認為,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總能從危機中復蘇過來并更勝從前。
“我們對香港堅韌的實力充滿信心,隨著和內地全面恢復通關,我們已看到香港經濟迅速復蘇之勢。”陳國基說,去年底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等一系列國際盛事在香港順利舉行,已經表示香港踏上復常的道路,重返國際舞臺。
未來,特區政府將主動向世界講好香港故事,積極落實《施政報告》中一系列招商引資引才的措施,“搶企業”“搶人才”。
陳國基表示,香港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高薪及高質人才,包括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人士、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等,同時優化現行多項人才入境計劃,通過制定“人才清單”重點吸納本地短缺的專業人才。
“由我負責的‘人才服務窗口’,會主動研究全球哪里有我們需要的人才,去吸引他們,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陳國基說,特區政府會在各駐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專組”,積極招攬人才和企業到港。
特區政府更圍繞吸納整體外來人才訂立了績效指標(KPI),于2023年至2025年每年至少吸納3.5萬名計劃長期留港發展人才,即三年下來就會有超過10萬名外來人才到港。“相信這可以很大程度紓緩本地人力短缺的情況,也會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幫助。”陳國基說。
此外,特區政府早前專門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行政長官擔任組長,陳國基在內的三位司長擔任副組長,并強化與內地省份的區域性合作機制。陳國基說,目前,粵港已設立了多個合作專班,涵蓋北部都會區、《南沙方案》、創新及科技、金融、商貿、青年就業創業實習、推進法律及爭議解決,以及航運及物流等合作領域。
破解深層矛盾協助青年上升
為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里拿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全方位推動造地建屋,建設健康活力、關愛共融和宜居香港,促進青年發展……
“共創明‘Teen’計劃是貫徹行政長官在政綱中所寫‘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理念的重要計劃,更是本屆特區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一步。”陳國基告訴記者,計劃通過政、商、民三方協作,重點幫助弱勢社群尤其是居于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學生。
計劃為每名學員配對一名義務友師,包括在國際賽事獲獎的運動員、音樂藝術家等。友師會跟學員分享人生經驗,教導他們如何規劃人生、理財。“最終共有2800名學員參加這期計劃,較原定2000人的目標超出四成。”陳國基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的加快建設,也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據陳國基介紹,特區政府大力支持香港青年把握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龐大發展機會,例如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為有意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資本資助、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基地的短期體驗項目,加深香港青年認識基地相關政策及配套,從而協助他們考慮日后在基地創業。
“特區政府還推出常態化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持續鼓勵更多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讓他們了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并積累內地生活經驗。”陳國基說,“相信通過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齊心努力,我們能夠全面落實《施政報告》,讓香港實現由治及興,迎來繁榮新光景,也為世界帶來更多共贏機遇。”
(記者 陳彧 陳晨 許曉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