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成為抵擋外部勢力滲透的一道堅固防線。”近日,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香港接受南方日報、GDToday記者專訪時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到的“堅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感觸尤深。他說,作為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他將竭盡全力維持香港社會治安及維護國家安全,同時仔細研究、盡快推進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建議需有足夠前瞻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這一切都顯示了國家對香港的關懷與照顧,相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會更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鄧炳強看來,香港過去幾年曾經歷了一段比較動蕩的時間。但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說,國家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這讓香港猶如重獲新生。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堅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決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鄧炳強表示,保安局早前圍繞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歸納了未來五個重要工作范疇,其中首要任務就是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安全,實現“國安家安”。
鄧炳強說,香港特區有憲制責任盡早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保安局也必須做細、做好相關立法工作。“目前國際局勢動蕩,外部勢力帶來的風險也日趨復雜,香港要成為抵擋外部勢力滲透的一道堅固防線。”他說,二十三條立法不僅是要應對類似2019年發生的事情,更是要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立法建議也需要具有足夠前瞻性,必須在執行方面切實可行,并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因此,我們必須盡快,但先不要設定一個時間界限,而是要仔細研究,讓二十三條立法可以有效執行。”
以結果為目標為市民提供便利
效率是政府理政關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要“以結果為目標”,解決社會問題,這不僅是新一屆特區政府將付諸行動的目標,更是帶領組織文化改變的重要元素。
“就如特首說的,要達至這個目標,團隊要團結、執行力強、主動,以共同施政理念為基礎,向同一目標邁進。”鄧炳強說,這個理念跟特區保安局一直以來的工作理念是相同的。特區保安局堅持以民為本的出發點來推進工作,在確保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安全,實現“國安家安”這一首要任務之外,也做好服務市民的工作。
“很多人只看到保安局執法的一面,但其實我們很多工作都是在為市民提供便利的。”鄧炳強笑著說,例如今年年初香港與內地實現全面通關,保安局做了大量工作確保人和物可以暢順、安全地出入境;通過科技來優化我們的便民服務,比如加強網絡線上服務,便利市民;協助青年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愛國愛港等正向價值,更好地回饋社會。
卸任香港警隊“一哥”后的鄧炳強,近年來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也一改過往“硬漢”風格,越來越多以輕松、幽默的形象與公眾互動。上月28日的一則影片中,他更穿上俗稱“黃金戰衣”的構筑物滅火防護服,“揸喉救火扎穩馬步”地介紹消防及救護學院的實火訓練。
“工作的時候需要認真、嚴肅,但我私底下還是比較輕松的。”鄧炳強舉例,如之前一些關于詐騙案的宣傳,通過有趣、輕松的方式去告訴公眾,就能吸引社會更多的關注和討論,從而引起市民的共鳴,讓他們真正了解到詐騙的新伎倆以及應該如何防范。
幫助誤入歧途的青年實現自我“更生”
2019年的“修例風波”中,外部勢力和亂港分子不斷煽動青少年參與黑暴。整個事件一共有1315名人士被囚,其中便包括345名21歲以下的青年。
誤入歧途的青年人令人惋惜,然而外部勢力和亂港分子卻沒有停止對他們的荼毒。連續一段時間以來,香港不斷有人自稱“探監師”,探訪素未謀面的因黑暴入獄的在囚人士,持續向他們灌輸反政府信息。
“對用‘軟對抗’手段危害國家安全的人,政府必然會嚴正執法,根據證據進行拘捕、起訴。”對于這些“有心人士”,鄧炳強毫不留情地予以警告;對于在囚的青年,保安局則通過懲教署的“更生活動”,積極地幫助他們認清錯誤、重新回歸社會。
鄧炳強告訴記者,很多年輕人在進入懲教院所后也是深感懊悔,例如2019年11月有位阿伯在上水被暴徒用磚頭砸傷頭部去世,有位青年因為參與現場的動亂被捕,最后判了五年監禁。他以前不太喜歡讀書學習,跟家里人關系也不好。但他現在深感懊悔,覺得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好好進修課程,追回失去的時間。
“他希望未來出去后,可以更好地對家里人,貢獻社會。”鄧炳強表示,其實很多年輕人本質并不壞,只是被人灌輸了“違法達義”的錯誤思想,他們很多人在進入懲教院所后也深感懊悔。
對此,懲教署也跟大學合作,讓被囚人士可以在懲教院所里繼續進修,以前修的學分也可以得到承認;提供各種職業培訓,讓他們可以適應社會發展,出去后找到相應工作,從而幫助他們實現自我的“更生”。
(記者 陳彧 陳晨 區小鳴 許曉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