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行還是希望在新年為兩岸和平發展作些貢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不能缺席。”1月16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珠海接受南方報業記者獨家專訪。81歲的宋楚瑜精神矍鑠,系著一條桔色領帶,特別亮眼。桔色是親民黨的標志性顏色,桔色領帶也成為了他幾乎出席每個重要場合的不二之選。采訪一開始,宋楚瑜就主動談及,“這就像‘兩岸一家親’一樣,一以貫之,兩岸還要一條心?!?/p>
歲末年初,辭舊迎新。去年12月28日在廣州舉行的廣東紀念兩岸開啟交流35周年研討會上,與會者到場才發現宋楚瑜為大會主旨演講嘉賓。隨后,宋楚瑜還有三場被公開報道的活動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宋楚瑜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自2005年首次訪問大陸后,他曾多次參訪廣東,最近一次是2019年率團赴粵港澳大灣區參訪。時隔近四年再訪廣東,超過20天里,宋楚瑜到過什么地方,見過什么人,說過什么話,此行目的是什么,又有何感受,被廣泛關注。
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訪談中,他介紹廣東之行、分析粵臺合作、剖析兩岸關系……他說:“統一是目標,必須要有方向感,更要有里程碑,一步一步往前走?!?/p>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接受南方報業記者獨家專訪
【大陸之行】
希望“兩岸止爭,唯用好心”
記者:今年元旦您專門去茂名的冼太夫人故里參觀,敲響了那里的新年第一聲鐘聲。您是帶著怎樣的期許?
宋楚瑜:特地選擇元旦到冼太夫人的故里去參訪,是一了我多年來的一個心愿。冼太夫人生于522年,距離現在剛好是1500年。那時候,南北朝中原戰亂,但冼太夫人深明大義,審時度勢,她了解到戰爭對鄉親對部族都帶來巨大傷害,因此她提出“止戰息爭”,以“好心”精神和平方式收復海南島,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立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
這里的“好心”就是以善心、公心化解中原和各部落之間的對立,這不正是當前兩岸可以借鑒的嗎?如何相互學習、相互諒解、相互交流,重要的是“唯用一好心”。我在開年第一天到冼太夫人故里,就是立下心愿,希望兩岸能夠像我那天寫下的八個字“兩岸止爭,唯用好心”,即兩岸一家親,兩岸更要一條心,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記者:您從去年12月到福建,隨后來廣東,一直比較低調,也沒有見媒體。這次參訪的主題是什么?
宋楚瑜:對。我離開臺北的時候剛好碰到新聞記者。他們問我“你去大陸做什么”,我只簡單講了四個字:了解、化解。我要更進一步了解當前大陸的政策,包括經濟方面與臺灣怎樣合作,對臺灣目前形勢如何處理等等。我要先了解,然后才能化解。所以,我這次過來很低調,我不是來做宣傳的,也不是個人的經濟活動。兩岸和平發展,是我新年的主要愿望。這就是主題。
【參訪廣東】
“不到廣東來,豈不是錯失很重要機緣?”
記者:為什么選擇來廣東?
宋楚瑜:在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祖籍廣東的鄉親超過400萬;常住廣東的臺胞20多萬,粵臺兩地婚姻3.1萬余對。廣東累計赴臺交流團組數、赴臺旅游人數居大陸各省市前列。在廣東各級各類學校執教、就學的臺灣師生有1.5萬余人,其中暨南大學在校臺灣學生人數超1300人。廣東對臺貿易額更是占大陸對臺總貿易額的三分之一,連續多年位居大陸各省之首。這樣的血脈、人脈及經貿往來使臺灣與廣東十分“親”。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舉世矚目。不到廣東來,豈不是錯失了很重要的機緣?
記者:您多次到訪廣東,這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宋楚瑜:2017年的時候我也受邀來過。當時我想親自來看看粵港澳大灣區長什么樣子。那次走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比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和產業鏈最扎實。這次再來一看,我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不是“畫大餅”,各地、各部門都實實在在地推動,發展迅速。這就是:眼見為憑。
除了看產業,我也看了廣東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關情況。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不僅注重高質量發展,還大力建設小康社會,讓每一個人都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這就是我一直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心——天大地大,人民最大,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放在心里。我在清遠連樟村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刻著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這樣的情懷了不起!
記者:您覺得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中,臺商有什么機遇?粵臺合作在哪些領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宋楚瑜:粵港澳大灣區大門向國際社會敞開,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帶一路”的華南地區起點,向南向西發展,輻射越南、緬甸、阿富汗,再到中東地區、非洲,一連串的發展必將進一步影響和造福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這對臺灣尤其是在廣東的臺商來說是重要機遇。同時,當前廣東提出“制造業當家”,這非常重要。臺商要思考如何通過轉型在制造業的質上、量上向上不斷提升,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除了制造業,粵臺在農業和青年交流往來等多個領域都有進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間。所以,這次我回到臺灣后要把廣東這些發展思路、政策好好推廣,讓更多的臺商、臺灣青年參與進來。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兩岸關系】
“兩岸兵推報告”讓臺民眾認清和平是最大利益
記者:在最近舉辦的廣東紀念兩岸開啟交流35周年研討會上,您談到了“兩岸關系的籌碼應該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這句話的背后有什么深意?
宋楚瑜:我可以很直率地說,這幾十年來,我們不否認美國在兩岸關系扮演了某種程度的角色,但隨著大陸發展起來后,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兩岸關系的天平已經逐漸向大陸方面傾斜。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更自信,兩岸關系的籌碼,應該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中。這個問題我們自己好好解決,這就是“兩岸一家親”。一家人不講兩家話,好好化解我們之間過去的一些誤解,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了解哪些是對方真正堅持的一些基本原則、立場和信念。
記者: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引發了一場臺海危機。對此,您怎么看?
宋楚瑜:在美國采取多種手段遏制中國發展的大環境下,臺灣越來越成為美國打壓中國的一顆棋子。比如說美國一家機構最近做的一個兩岸兵推報告,指出兩岸一旦打起來,美國就要來參戰,兵推的結果就是臺灣最后變成廢墟。這個報告是要推銷給臺灣人看嗎?臺灣人都不是傻瓜,我要變成廢墟,沒有產業,沒有電,難道我還可以繼續活下去嗎?所以,這份報告反而讓臺灣民眾逐漸認清:和平才是我們最大利益。
戰爭是很殘酷的。你看看烏克蘭現在的情況。美國講了很多 ,說我們要支援烏克蘭,到現在都沒看到美國真正派兵去幫它打仗。美國不會為臺灣犧牲美國的利益。兩岸的未來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用和平發展的基調和原則來促進雙方的交流,共同創造一個偉大民族復興的契機。
記者:近年來,我們看到有臺灣的個別新聞節目說“中國大陸人民連茶葉蛋都吃不起”“只能吃榨菜”等,我們覺得匪夷所思,但這也說明兩岸民間交往不足。
宋楚瑜:您剛剛講的這一段話非常重要,這是我準備回臺灣之后,要跟更多的臺灣鄉親要去講的。不要再用1949年的心情來看今天的中國大陸,要實地去看、去了解。
兩岸同胞要心靈契合。我這次在廣東,還參加了一個“臺灣青年嶺南行”的閉營活動。我了解到,不少臺灣青年深入到廣東偏遠的地方,親眼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城鄉的生活。像這樣的交流就很好,讓臺灣青年不再瞎聽不實的傳言,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只照顧高層次的有錢人,而是讓全體人民公平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看到這些年輕人把他們的所見所聞分享出來,特別感動,也很振奮。因為通過這樣的“眼見為憑”,容易形成共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不能缺席。這里有兩個層面的考量:一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能缺席、要參與其中,二是將來我們也有資格分享同樣的成果。
記者:交流很重要。
宋楚瑜:兩岸之間心靈契合有兩個重要課題。第一個是要認同兩岸兄弟一家親,擁有共同的血脈、有共同的中華文化;第二個是兩岸必須通力合作,認定統一是目標,和平是原則,“臺獨”勢力、外部勢力介入不可跨越這兩條紅線。
【和平統一】
臺灣沒一個政黨當選之后敢說“要獨立”
記者:去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愿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臺灣島內有聲音認為這是“武統”的宣言書。您怎么看?
宋楚瑜:我走遍臺灣各個地方,我所接觸的臺灣鄉親,基本上沒有人希望打仗。事實上,即使臺灣跟美國有軍事同盟的時候,我們也講過一句話“we cannot even afford to win a war(譯:我們即使去打,贏的本錢都沒有)”。為什么?因為一旦臺海有戰事,我們的經濟活動就會終止。臺灣沒有經濟、沒有國際貿易,怎么活下去?!我們還要很清醒地看到,美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說說可以,他不會、不敢、也不能真正派兵到臺灣來打仗。
兩岸都要彼此了解,共同推進和平統一事業。在我跟大陸持續多年的交流中,大陸充分表達尊重臺灣人民能夠持續享有經濟發展,維持現有制度。這是很清楚的。
記者:去年是“九二共識”達成三十周年。對鞏固“九二共識”的成果,您有什么建議?
宋楚瑜:嚴格講起來,我是“九二共識”從頭到尾參與的見證人、推動人,也歷史的見證者?!熬哦沧R”有兩個最重要的主軸: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雙方都追求國家的統一。臺灣最高的法律規范描寫兩岸之間的現況是“在國家統一前”,可以說,“一個中國”是原則,“統一”是目標,這是公認的。目前,統一可以暫時沒有定時間表,但統一必須要有方向感,更要有里程碑,一步一步往前走。中國人自己掌握兩岸未來發展的原則和基本方向,兩岸互利互補,共創和平,共創機遇,共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記者:臺灣剛剛結束“九合一”選舉,您怎么看選戰結果?
宋楚瑜:選戰的結果非常清楚地顯示,民進黨用“抗中”作為號召沒有市場。也就是說,用軍事、武力去對抗或者丑化大陸的意圖,沒有得到臺灣民眾的認同。這個結果還給大家一個更重要的啟示,就是希望兩岸用和平的手段實現統一是民心所向。
記者:您怎么看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宋楚瑜:第一,不管哪個政黨在選舉時講什么話,但肯定沒有一個政黨在當選后敢說“要搞獨立”。第二,外國勢力可能會有挑釁,嘴巴上講講,但實質上沒有可能來攪局;第三,構建兩岸經濟命運共同體是不可阻擋的大勢。在臺灣,大家都喜歡唱一首歌叫《愛拼才會贏》,“有時候起,有時候落”,但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怎么“過下去”?和平才是根本。
?。ㄓ浾?趙楊 謝苗楓 張詩雨 許曉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