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電器主導發布兩項ISO制冷壓縮機國際標準,填補了該領域國際標準的空白;瞄準國產芯片“卡脖子”領域的珠海天成先進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三維集成封裝技術有望實現“換道超車”。
一個是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另一個是新興產業“新枝結碩果”,成為珠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最新例證。
今年以來,珠海立足區域實際,瞄準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領域新賽道,加快推進產業創新、科技創新、應用場景創新“三新”融合,助力產業向實向新向強。
精準發力
向“新”求質助力產業“換道超車”
走進珠海天成先進TSV立體集成科研生產基地,指甲蓋般大小的3D封裝芯片,如同“立體版”樂高積木,讓其具有更高性能,這被視為我國半導體產業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在珠海,投資近百億的天成先進,以晶圓級立體集成封裝技術加速躋身國內半導體先進封裝賽道前列;作為省內首家砷化鎵射頻芯片制造商,華芯微電子已實現投產。這些優質企業的加速聚集,給珠海發力產業新賽道帶來更多底氣。
立足產業基礎、創新資源以及區位優勢,珠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著清晰的路徑:瞄準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加速布局類腦智能、開源生態、人形機器人等新賽道,一體推進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算力是核心生產力。珠海全力推進“云上智城”建設,目前本地智能算力規模達1780P,規劃在建算力超10000P,打造國內發達地區最高性價比的“算力洼地”。同時,出臺11項措施加快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首次設立5億元“算力券”、1億元“模型券”。
在“算力底座”加持下,珠海多維發力推動AI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去年以來,珠海引育超40家AI大模型企業,建設如“模數空間”“模創空間”等多個AI產業特色園區,推動垂直大模型和場景大模型快速聚集。
如今,珠海牽手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智譜華章,人形機器人龍頭企業優必選、智元機器人等,快速切入“具身智能”產業賽道;推動本土重點企業金山辦公、無界方舟、東信時代等發力行業大模型,讓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布局“天空之城”,低空經濟“起飛”。作為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珠海在全國率先上線低空立體交通管理與服務系統,布局低空基礎設施覆蓋空域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實現涵蓋城市管理、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等16項“低空+”應用場景運營落地,讓低空經濟“珠海路徑”更為明晰。
國資擔當
“耐心資本”聚力培育“硬科技”
不久前,“智能影像第一股”影石創新正式登陸科創板。這家硬科技企業背后的投資機構,就有新揭牌的珠海科技集團。
珠海科技集團通過整合華發集團、格力集團等市屬國企的優勢科技產業資源,以股權重構、業務整合、資本聚合等方式打造珠海科技產業發展核心平臺。依托這一超級國資平臺,珠海讓“硬核科技”與“耐心資本”相結合,快馬加鞭發展新質生產力。
眾所周知,科技創新從實驗室到產業化,90%的項目會倒在黎明前。純市場化資本對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領域長周期投入往往有較多顧慮。而國資在新質生產力投資領域具備天然“耐心”優勢,能有效對沖市場“浮躁”。
通過國資以投促引,珠海還成功吸引影石創新落地珠海投資建廠。今年初,珠海科技集團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局智元機器人,并迅速推動在珠海共建具身智能應用創新中心。
截至目前,珠海科技集團旗下平臺已累計投資約2000家科創企業,其中上市或過會企業近200家,發掘并助力多家科創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
為促進資金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珠海還設立首期60億元、總規模800億元的珠海新質生產力投資基金,重點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數字經濟、機器人”四大賽道,注重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打造“耐心資本”珠海范本。
在珠海國企投資圖譜上,既有智譜華章、智元機器人等前沿領域開拓者,也有壁仞科技、躍昉科技等“卡脖子”技術攻堅者。隨著國企科技產業資源從“分散撒網”轉向“集群作戰”,其孵化器和加速器效應將更加顯現,為珠海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強助力。
(記者 黃鶴林 沈文金)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