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珠海分站 > 最新動態

珠海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擬建離岸海上高新區

2025年03月13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陸上,新能源港口機械全面上崗,只需“喂”電就能化身“大力水手”,吊裝貨物更智能、更高效。

  海上,水面救生機器人身手敏捷,“鬼門關”前用“凌波微步”搶回生的希望。

  空中,船載雷達仿佛“千里眼”,觀風云變幻,窺海里乾坤,“一葉扁舟”也可勇闖遠洋……

  集結各式海洋智能裝備,珠海“三棲艦隊”在海陸空的廣闊空間激發科技新能量。準備出征的,不止海工裝備,更有珠海建設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的雄心壯志。

  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堅定不移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珠海正努力打造成為“海上新廣東”的主舞臺和全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新樣板。

  “面朝大海”的硬核科技

  硬核“母港”,是艦隊遠航的底氣。

  三一海工,作為重型港口機械制造者,正掀起一場智能革命。覆蓋純電、增程、換電等全場景應用的電動“變形金剛”,幾乎出現在港口作業的每一個環節,帶來更快的作業速度,以及可靈活調整的動力輸出。

  組建“無人艦隊”,主力旗艦非云洲智能莫屬。

  游客意外落水,海面“閃電俠”如神兵天降,只需投入水中,便可“自動開機+自主導航”。出道一年多來,“海豚3號”水上機器人在威海、鹽城、連云港等地救起落水者,成為應急消防單位的得力戰將。

  艦隊駛向遠海,雷達便是眼睛。

  作為偵測尖兵的納睿雷達,用深海“千里眼”開啟“全景地圖”。海面全天候自動監測預警,多目標精確分類識別,鉆井平臺、海洋牧場不再孤懸海上,海防緝私、海況監測編織起遠洋信息網。

  這是珠海“三棲艦隊”的主力戰將,也是珠海海洋裝備業取得創新突破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廣東省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新興市場對智能船舶、水下機器人、水下通信等海試需求極為迫切。珠海憑借一批優良的海洋科技試驗場和試驗平臺,化身海洋裝備的“超級訓練營”。

  其中,珠海萬山海上測試場,是全球最大、亞洲首個無人船海上測試場,還擁有全國首個海上智能裝備測試場5G專網,確保無人裝備能從容應對海上的各種緊急情況和極端天氣。

  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揭牌并啟動首批海上試驗,有望把涉海單位測試成本“打下來”,打通樣機到產品的“最后一公里”。

  全省首個省市共建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園,以海洋電子信息(水下安全系統)產業為核心,圍繞海洋跨域數據智能中心建設和水下作業裝備產業兩項重點,聚焦海洋新技術、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三大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2024年累計挖掘孵化培育項目19個,預備入園項目6個。

  以平臺為托舉,創新為引領,一批破浪先鋒從珠海出發,游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全球首臺套兆瓦級電解海水制氫裝置成功運行;全球首艘智能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云”號成功完成科考任務;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建造完工;亞洲首個工業級海上風電制氫示范項目順利落成萬山海域;華南地區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項目投產;海洋自升式平臺安全高效就位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23年廣東省科學進步獎一等獎……這些“面朝大海”的硬核科技,正為珠海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創新加速背后的托舉之力

  珠海的陸地面積在珠三角墊底,卻手握最大的海洋面積和最長的海岸線,可以說拿到了發展海洋經濟的好劇本。而一套科技創新的“爆款公式”,更是為海洋經濟賦予了“屬性加成”,即政企學研協同,全力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

  在研發端,珠海共有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平臺35家,全市涉海單位發明專利授權量668件;在珠10所高校中,已有涉海研究平臺(團隊)超60個,涉及海洋生態、海洋工程、海洋信息等多個領域;成立了一批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海試驗基地、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中國鐵建海洋基礎工程實驗室為代表的涉海實驗室、科研院所和科研平臺。

  企業方面,珠海有涉海企業數量達3600余家,規模以上涉海企業超6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00家,專精特新企業超55家,集聚了中海深海開發、中海福陸、三一海洋重工、番禺珠江鋼管、顯利造船、烽火網絡等為代表的珠海重點企業,構建了“一帶雙核三組團”海洋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已整合多家企業資源,組建了省內第一家地級市海洋集團,重點發展海洋養殖、海洋裝備研發制造、海洋漁旅、智慧海洋等產業。加上組建珠海市海洋發展局,優化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管理體制機制,珠海正不斷克服從前各自為戰的分散局面,謀劃“三海聯動”海洋發展新篇。

  數據是最好的例證:2024年,珠海全市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規上工業企業17家,產值約163億元,同比增長4.1%;新引進海洋經濟產業項目14個,其中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4個,中科星睿航拍測繪、莫綸新材料生產研發基地等6個項目簽約落地。

  在“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開篇的關鍵時刻,珠海海洋經濟也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這需要更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今年初,珠海放出“狠話”:3年內打造成為省內應用場景最豐富、企業落地最快的城市;聚焦低空經濟、海洋經濟、數字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發布年度創新應用場景能力清單與機會清單,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在海洋科技領域,一套“3+3+1”產業組合拳蓄勢待發。《珠海市海洋產業藍色增長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將憑借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的良好基礎,以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為契機,以現代化海洋牧場為依托,謀劃建設海天通信、海上通飛、海面通網、海底通感、陸海聯動的“四通一聯”海上產業園,加快完善涉海基礎設施,集聚一批涉海上中下游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高新元素,打造全國首個離岸海上高新區。

  海陸空全域聯動揭開新篇章

  根據《行動方案》,珠海謀劃爭取到2027年,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300億元,年均增長10%,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海上新廣東”的主舞臺和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新樣板。

  風物長宜放眼量。向海圖強,需要把目光跳出大海,在低空、在海島,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正在不斷釋放。

  在低空經濟方面,2024年全國首條海島公共物流無人機航線實現常態化運營,唐家港物流運營基地、數字調度中心、桂山島低空運營中心建成投用,醫療物資、包裹快遞、新鮮海貨實現陸島半小時直達。海島無人機航線增至3條,2024年8月以來飛行近870架次。

  海島旅游方面,2024年全年海島游客177.6萬人次、同比增長8.5%,單日游客破萬、創最高紀錄,旅游綜合收入約10.44億元、同比增長13.7%。

  海洋牧場方面,2024年深遠海養殖規模不斷壯大,“格盛1號”完工投產、“伶仃牧場2號”順利下水,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109口,新增養殖水體49.6萬立方米,深遠海養殖水體實現倍增。

  《行動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珠海獨特的海洋海島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大海洋觀,全域統籌、系統謀劃、向海圖強。以建設“海上新廣東”主舞臺為目標,珠海正以謀劃建設全國首個離岸海上高新區為契機,加快推進高新區、經開區、萬山區等片區海洋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構建“一帶貫通、雙核引領、全域聯動”的海洋產業空間發展格局,爭取三年內,推動建設3個專精特新海洋產業園區或高科技孵化器。

  其中,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裝備制造及后勤服務基地和國內一流港口物流中心。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打造“世界級海洋海島休閑旅游目的地、大灣區藍色經濟發展新高地、粵港澳海洋深度合作區”。

  高新區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具有海洋產業特色的珠西科學城。香洲區重點發展海洋總部經濟、海洋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業,打造情侶路濱海活力休閑帶。

  金灣區重點發展海洋生物制品、游艇制造服務,引導航空產業在海上拓展應用場景,做大做強平沙游艇產業園。

  斗門區重點布局海洋養殖、種業、水產品深加工及海工裝備配套產業,擦亮“年魚經濟”品牌,加快推進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區(海洋類)建設。

  從深海養殖的“藍色糧倉”到海島旅游的活力海濱,從海工裝備的智慧升級到海洋科創走廊的強勢崛起,當海洋經濟成為撬動城市能級的新支點,珠海正以弄潮兒的姿態,在碧海藍天間繪就人海和諧的壯美畫卷。

  (記者 張紫微 董謙君 攝影 關銘榮 錢文攀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浦城县| 枣强县| 合阳县| 巴塘县| 云和县| 全州县| 江永县| 来凤县| 延吉市| 峨山| 江口县| 吴堡县| 阳谷县| 武安市| 青神县| 茌平县| 六盘水市| 依兰县| 合江县| 兰考县| 区。| 富民县| 织金县| 东方市| 赤水市| 岳普湖县| 宣武区| 会宁县| 南川市| 北流市| 许昌市| 平阳县| 前郭尔| 辰溪县| 肇州县| 宜兰县| 内黄县| 广宗县| 华容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