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航展、亞洲通航展“雙航展”的舉辦地,珠海金灣區與“藍天經濟”早已結下不解之緣。當“低空經濟”熱潮涌動,金灣區又將如何更好地向藍天要效益?拓展市場空間、釋放需求潛力,堅持創新引領、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成為重要方向。
去年底,珠海提出打造“天空之城”的戰略目標。今年,被視為“低空經濟”元年,珠海的目標也進一步明確——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率先以應用場景開發開放系統推進產業化規模化發展。與此同時,廣東省也出臺政策明確“支持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搶灘“低空藍海”,金灣區有著沖鋒在前的硬實力,也是“天空之城”最好的代言人。立足低空經濟制造產業聚集優勢,以產業創新、科技創新、應用場景創新的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面向未來的創新型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為“天空之城”插上“騰飛之翼”。
一條逐夢藍天的產業向上新通道正在粵港澳大灣區西翼徐徐打開。
構建低空經濟產業全鏈條
快遞、外賣由無人機配送,跨海相望的兩地可打“飛的”通勤,新鮮的農產品經低空航線極速送達……低空經濟,無疑是今年以來熱度最高的詞匯之一。
概括而言,低空經濟,是指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在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
在競逐低空經濟萬億新藍海的道路上,包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在內,均已頻頻出招,從政策引導,到資金支持,紛紛搶抓機遇加快布局。根據《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全省低空經濟規模要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
被視為三核之一的珠海,盡管在規模體量上離廣深有著一定距離,但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在珠海向“天空之城”展翅高飛的路上,作為“雙航展”東道主、全市工業主陣地,金灣區無疑將扮演重要角色。
當前,在落戶金灣區的10余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中,就包括了上游以中航通飛為代表的飛行器設計研究,以飛機零部件產品制造為主業的廣聯航空等;中游則有從事大型無人飛行器研發制造的隆華直升機、主營飛行培訓航空貿易的易航通用等;下游的航空旅游直升機租賃、旅游業務中也不乏如毅飛通用等代表企業,共同構建起了具有金灣區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全鏈條。
環顧全市的低空經濟產業領域,金灣區是布局最早、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行政區,不僅對幾乎整個產業鏈環節均有所涉足,在部分領域還已形成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生產制造方面,實現對低空經濟飛行器生產制造各個環節的全覆蓋,正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用更形象的話語來說,目前已基本可以實現不出金灣區范圍,便能完成一架低空飛行器從設計圖紙到翱翔藍天的全生產制造流程。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金灣區航空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不含中航通飛)同比增長近七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倍增。
以場景應用帶動生產制造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選擇,也是全球競逐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
從整體的產業鏈條來看,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領域;產業鏈中游包含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等行業;產業鏈下游為各種應用場景,包括低空物流、醫療救護、文旅體驗及飛行巡檢等。
具體到金灣區的實際情況,其低空經濟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研發和生產制造,而中下游的配套服務和應用場景開拓則仍需加快追趕步伐。競逐低空經濟,能夠“造飛機”僅僅是第一步。如何利用好制造業優勢,培育新需求、解鎖新場景,更好地發掘下游產業的應用市場,都是金灣區所面臨的考驗。換言之,就是不僅要“造得出”,還需“飛得好”。
正如業內分析人士所提及,發展低空經濟“市場是根本、空域是關鍵、政策是保障、技術是支撐、安全是底線”。以場景應用需求倒推生產發展,誰先找到了最合適的切入點,就是把握住了炙手可熱的新機遇。
今年4月,珠海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提出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率先以應用場景開發開放系統推進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從物流運輸到觀光旅游,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在珠海加速落地——深圳至珠海的首條低空短途運輸航線正式開通,全國首條海島公共物流無人機配送航線首飛成功。
從地理條件上看,位于珠海西南端的金灣區三面臨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由于地處珠江水系出海口,其陸地領域被多條水道切割開來,城鎮、鄉村、農田魚塘、山地森林、工業園區、港口物流樞紐以及海島、海上牧場等多種空間形態和功能設施分布其間。要想實現跨江越海的快速通達,低空物流和客運無疑是值得探索的方案。
此外,區別于其他新城建設,金灣區作為珠海西部城市中心,整體面積足夠大,但規劃建設的超高建筑數量卻不多,已建成的航空新城范圍內,摩天大樓的密度也并不算高。“這些都成為新城區難得的特點,有利于為低空經濟發展騰出寶貴的空域。”金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后,諸如生活區與商圈的外賣配送、工業園區與行政辦公區之間的文件傳遞等,都存在巨大的發展可能性和想象空間。
前瞻布局搶占價值鏈高端
飛越河湖、遠眺海岸、俯覽城景,登上小型直升機,在城市公園里,來上一場“說飛就飛”的空中之旅。這樣的場景,早在數年前便已出現在金灣區金湖公園。短暫推出的觀光項目,曾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體驗,也展現出低空觀光旅游的巨大市場潛力。
當前,作為年輕新城的金灣區正瞄準青春活力的文旅消費市場,培育低空新興消費業態。以低空旅游等為代表的更多應用場景正在金灣區加速搭建。
“如小型直升機觀光等項目有望進一步常態化運營,甚至向海島游等業態探索延伸。”金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通過積極引導和支持發展各類低空經濟新興消費項目,開發和推廣飛行體驗、高空跳傘、個人娛樂飛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產品。
不僅是文旅賽道,如今的金灣區正在加快低空經濟未來布局,著力通過發揮自身產業特點,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聚焦低空經濟,建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快形成面向未來的創新型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
如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珠海金灣區盡管有著一定的制造業基礎優勢,但也不必在產品研發制造上與深圳、廣州等城市比拼數量規模,而可集中優勢資源,在低空經濟應用和運營層面進行前瞻性、示范性的布局,搶占低空經濟價值鏈高端。
當前,金灣區正謀劃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依托現有先進制造設備、制造工藝、材料等傳統產業優勢,從現在的客貨運、航空制造等為主,向包括服務于航空的維修后勤配套產業、運輸和物流服務產業、航空加工制造業和有關服務業、航空總部經濟等在內的臨空經濟轉變。
下一步,金灣區將積極搶抓當前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窗口期,力爭先人一步,在高效推進未來空中交通場景開放應用、產業生態構建、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有所作為。扎實做好低空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
聚焦低空經濟
“雙航展”東道主續寫藍天情緣
“如果說20世紀是航空時代,那么21世紀就是通航時代。”在航空業界,這是流傳已久的經典判斷。
2023年,作為中國航展舉辦地的珠海金灣區,再度迎來全新盛事——首屆亞洲通航展。至此,單年舉辦亞洲通航展、雙年舉辦中國航展的“雙航展”格局正式形成。依托“雙航展”平臺,珠海金灣區掘金低空經濟有了更多底氣。
28年來,中國航展已成長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每一屆中國航展上,無論是大國重器的隆重出場,還是通航領域明星機型的驚艷亮相,都曾在金灣區這片低空空域大放異彩,定格一個個經典畫面。今年,金灣區也將迎來“低空經濟元年”的首屆航展。低空經濟能夠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樣的探討將成為本屆中國航展的熱門話題。
從官方已披露的信息來看,本屆中國航展上,不僅將設立低空經濟館,還將緊扣低空經濟前沿話題,舉辦多場會議論壇活動,深入解讀行業發展趨勢,分享前沿技術成果,并通過B2B商務洽談會、展商路演、重大簽約等活動,積極搭建技術交流與經貿合作的專業化平臺。
明星產品的亮相更是備受矚目。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無人機等裝備將進行全球“首秀”。這也意味著,本屆中國航展有望為低空經濟樹立新的展演標準,也將昭示著“自駕飛行汽車”時代的到來。可以預見,面對低空經濟的空前熱度和潑天流量,珠海金灣區的名字也將為更多人所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發展低空經濟的最佳土壤,隨著未來不斷完善低空經濟的起降點、空域等基礎設施,交通體系將從現在的二維上升到三維,新一代‘陸地航母’的落地也將成為培育中國航空文化的重要途徑。”小鵬匯天總裁、創始人趙德力表示。
再把目光落在去年舉辦的首屆亞洲通航展。為期4天的展會,共計簽訂合同成交額總值73億元人民幣,成交各種型號飛機239架,充分展示出低空經濟的活力蓬勃。又一航展盛會的到來,開啟了珠海“天空之城”發展新序章,為珠海再添一張通航品牌城市新名片。
如今,以“雙航展”東道主的全新身份,珠海金灣區正向全球發出共助低空經濟、打造“天空之城”的“英雄帖”,立足“近水樓臺”的優勢,抓住低空經濟這一新質生產力代表,積極打造“新增長引擎”。以航展專業平臺賦能產業應用發展,為天空之城注入更多內涵。
搶抓低空經濟,珠海金灣區正在展翅高飛。依托展會平臺,聚焦低空經濟產業鏈布局和應用牽引,探索更多低空商業模式,助力珠海乃至廣東打造世界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創造產城融合下的低空經濟新場景
以“工業立區”為特色的金灣區,工業體量占全市的近半。一直以來,廠房遍地的偏遠郊區,是不少珠海人對金灣區的固有印象。隨著近年來航空新城的快速崛起,“有區無城”的歷史宣告結束。金灣區被定位為珠海西部城市中心,成為架起珠海“東西雙城”的重要支撐。
聚焦城市形態高級化,城市活力多元化持續發力,立足金灣區資源稟賦,深化未來城市發展形態研究;搶占新興和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挺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產業“脊梁”……這些都是珠海對金灣區的期待,恰恰也是低空經濟蓄勢騰飛所需要的產業環境和城市形態。
當前,金灣區產城融合開啟新篇章,城鄉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整體而言,金灣區正從過去單調的廠房林立、灘涂曠野,轉變為功能形態多元,空間規劃合理的城市綜合體。這對于志在開辟更多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金灣區而言,可以說有了空間更廣闊、元素更豐富的“試驗場”。
依托低空經濟跨山躍海的“點對點”快速通達,有望讓更多從廠房到寫字樓,從魚塘邊到生鮮物流樞紐實現高效對接,從而改變城鄉業態。比如,當前的金灣區正積極主動對接大灣區交通運輸網絡整體布局,全力激活空港、海港的樞紐功能,推動“港口、機場、綜合保稅區”資源整合、有機融合,實現各類要素資源快速聯通、迅速運轉。把目光投向低空經濟,可以成為新的思路。
“全市工業發展的主陣地,城市功能提升的支撐點,珠海經濟能級量級邁向更高層次的重要動力源。”錨定這一目標,如今的金灣區正不斷提升新城綜合實力和發展能級,進一步突出和強化在珠海未來城市功能再造和城市能級量級提升上的重要支撐作用。
創造更多產城融合下的低空經濟新場景,正是金灣區對未來城市、未來產業的思考方向之一。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應用場景、深化產業布局,進一步激發低空經濟產業活力,圍繞“低空經濟”這篇大文章,金灣區已率先落筆,在未來的城市藍圖中,寫下關于低空經濟的重要篇章。
(撰文 董謙君 編輯統籌 羊建溶)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