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珠海分站 > 最新動態

打造大灣區新增長極 澳珠如何“出圈”?

2024年03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編者按

  3月20日,省委常委會來到珠海調研并召開會議,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專題研究新征程珠海工作,推動珠海現代化建設。會議提出,珠海要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增長極、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樣板。

  新起點上,珠海樣板如何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優越性和生命力?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推出《城市樣板 特區擔當——聚焦珠海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樣板》系列報道,聚焦珠海抓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更好擔負起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的責任。敬請垂注。

  在珠江入海口,一片國土面積不到全國1%的區域,以5%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的經濟總量。這里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達到13.57萬億元人民幣,正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然而,翻開地圖可以發現,大灣區經濟總量的近七成,來自廣深港三個核心城市,而珠江西岸的珠中江等城市,GDP都尚未突破5000億元。東西不均衡的發展結構,亟需一個新的增長極,而“澳珠”極點擔起了這一重任。

  3月20日,省委常委會在珠海召開會議,指出珠海要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增長極,切實擔負起服務港澳、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責任,立足港澳所需、珠海所能推動港珠澳協同發展,聯動港澳做大做強“澳珠”極點。

  在城市競合的賽道中,經濟體量偏弱的“澳珠”極點,如何變道超車?當下,抓住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這個關鍵,把握港珠澳大橋帶來的珠港合作機遇,或是最優解。

  1.增長極

  城市競合中的澳珠賽道

  長三角區域與粵港澳大灣區,時常被業界拿來對比。

  2019年2月和1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相繼印發,這兩個我國開放程度極高、經濟活力極強的區域,都以整體性規劃發展的模式被寫入國家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和廣州為主的多核心結構,而長三角區域上海的中心城市作用比較獨特唯一,其他如杭州、南京等城市還是有一個梯隊上的差異。”在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劉成昆看來,兩個區域各有特色,而大灣區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一國兩制”下的新實踐,這片區域里包括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在劉成昆看來,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深圳具有科技創新的競爭優勢,廣州在多個傳統產業領域具有比較優勢,這三個城市在大灣區城市群中,可以有效發揮核心城市的集聚和擴散效應。“相比而言,澳門產業結構特別,目前體量也較小,還不具備充當核心城市的作用力。”他表示,“所以澳珠共同來打造一個增長極,正好能夠結合雙方的力量來做大做強。”

  做大做強,也是“澳珠”極點當前亟需攻克的難題。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在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極點中,2023年“港深”極點的GDP為5.73萬億元人民幣,“廣佛”極點為4.79萬億元人民幣,而“澳珠”極點只有0.74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港深的12.9%、廣佛的15.4%。能級量級的不足,也制約了珠海成為珠西核心城市、輻射帶動珠西和粵西地區發展的作用力。

  相較而言,長三角區域城市群的發展較為均衡,值得學習借鑒。

  1992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掀起之時,江蘇常州與珠海經濟特區的經濟體量同為100億元左右。如今,30余年過去,常州在2023年躍升為江蘇省第五個萬億GDP城市,而珠海的步伐則慢了許多。

  對標常州,珠海有何可借鑒之處?劉成昆認為,蘇錫常那一片城市區,其相互之間的產業分工協作是比較順暢的,形成了很好的協同發展效應。不過在他看來,珠海要學習,不是照搬某個領域的產業,而是要在明確自身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持續做好做優營商環境,才能長期吸引產業人才的流入,形成固定的產業業態。

  打造增長極,澳珠也錨定了自身產業方向。去年11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了首個全面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細化明確了“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今年開年,珠海也謀劃了盤根計劃全鋪開、產業立柱項目快速落地、推進產業空間大整合三件大事,向萬億級城市奮進。

  當然,“澳珠”極點突圍的關鍵還在于,用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橫琴合作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這兩個獨特優勢,走出一條不一樣的新路徑。

  2.關鍵點

  橫琴合作區的獨家試驗

  橫琴合作區的獨特在于,其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密度連接。3月1日,橫琴合作區實施分線管理政策,近一個月來,不少澳門居民、橫琴合作區企業體驗到了一線“寬關”的便捷感受,澳門醫師張倩君便是其中之一。

  張倩君是從澳門到橫琴醫院坐診的醫師之一,如今往來琴澳,讓她感覺十分便捷。而她的跨境執業手續也同樣便捷,這得益于珠海經濟特區對此的一項立法。

  去年5月31日,珠海市人大常委會、橫琴合作區執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等兩部法規。這也是橫琴合作區掛牌以來,珠海市人大常委會運用經濟特區立法權,首次為合作區制定的“小切口”立法,為今后澳門醫療和藥學技術人員在橫琴合作區跨境執業提供便利條件。

  “通過橫琴這個關鍵平臺,珠海可以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跨境金融創新、市場準入、澳門居民跨境執業、民生事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等重點領域進行積極探索。”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建議。事實上,珠海也正在推進橫琴合作區商事調解條例立法工作,加快琴澳一體化規則銜接,并在《珠海經濟特區反走私綜合治理條例》中設立合作區專章,為橫琴合作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當前,橫琴合作區正攻堅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珠海則要堅定不移扛起支持服務合作區建設的政治責任,不斷強化與合作區的政策協同、產業共建、軟硬聯通、民生融合,努力推動合作區第一階段重點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3月13日,5家集成電路企業正式簽約入駐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為橫琴集成電路產業再添“芯”勢能。這個成立于2021年12月的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正是珠海與橫琴合作區產業共建的有力落子。

  作為珠海市屬國企與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共建的重點項目,該產業園正充分利用澳門科研、橫琴政策、珠海空間的差異化優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特色示范園區。而聚焦琴澳產業方向,珠海將依托5.0產業新空間,招引落地更多“總部、研發在澳門、橫琴,生產在珠海”的產業項目,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高水平推動橫琴開發建設,還要營造趨同于澳門的宜居宜業環境,更好聚人聚商聚產。去年底召開的中共珠海市委九屆六次全會上,珠海市委書記陳勇提出:“爭取每年為橫琴合作區招引落地30個以上項目。”目前,珠海已經與合作區建立“聯合招商、收益共享”機制,發揮澳門“精準聯系人”優勢、合作區政策優勢、珠海空間優勢,攜手招大引強。

  打造灣區增長極,珠海要以橫琴合作區建設為牽引,聯動港澳做大做強“澳珠”極點。

  3.牽引力

  港珠澳大橋的磁吸效應

  這個月,最新公布的兩組權威數據值得關注。

  截至3月9日,經查驗的出入境“港車北上”數量已突破50萬輛次;截至今年2月,經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達8088.9億元。前者反映的是大橋上的要素流動加速,后者則是大橋經貿通道的成效凸顯。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5年多來,磁吸效應正逐步釋放。

  大橋口岸出入境客流、車流屢創新高,正是大灣區“車暢、人興、財旺”強勁活力的生動寫照。借力港珠澳大橋,珠海成為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隨著“澳車”“港車”北上和“粵車”南下深入推進,港珠澳三地交流、交往、交融持續升溫。截至去年,辦理珠海居住證的香港居民達2.7萬人,澳門居民達16.7萬人次。

  如何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是必須答好的重要命題。

  日前,珠海出臺了《珠海市關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行動方案》,以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的優勢,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促進國內和港澳及國際市場和資源的聯動。

  要用好大橋,抓住大橋效應帶來的珠港合作機遇,建設大橋經貿新通道是重中之重。

  去年3月,香港海關提出“空陸鮮活食品專屬快線”計劃。“這項計劃跟珠海建設大橋經貿新通道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也想吸引香港冷鏈產品經大橋進口珠海。”珠海市商務局副局長王偉表示,對接之下,就可以發揮香港在處理冷鏈貨物、鮮活食品、藥品等高價值貨物的優勢,充分用好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發展多式聯運和高端、高增值物流服務。

  而關于大橋經貿新通道的建設,珠海已明確要以跨境物流為主攻方向,將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打造成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粵西、連接內地大西南地區、促進國家東西部協作的經貿新通道。觀察發現,港澳向珠江西岸拓展空間腹地的意愿越來越強烈。珠海陸路連接港澳的區位優勢,正加快轉化為融合發展的優勢。

  在這之外,隨著“經珠港飛”、大橋旅游等項目的落地,港珠澳大橋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與居民融入。大橋效應是否得到釋放?在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看來,這個過程是一步一步的,不能急于求成。他建議“澳車”“港車”北上等還可以加大放開力度,步子再邁大一點。

  如何進一步管好大橋?葉桂平建議,要進一步優化查驗流程,提升港珠澳大橋口岸通關效率;需持續優化“兩步申報”、匯總征稅,粵港“一單兩報”等便利舉措,以縮短貨物通關時間,幫助企業進一步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柳智毅也提到,如今三地在車審、保險等方面程序還比較復雜,釋放大橋效應,還要讓程序更便捷,生產要素才能更流通。

  ■觀察

  “寬關”紅利釋放

  讓橫琴機遇

  被世界看見

  自分線管理政策實施以來,橫琴合作區發展活力奔涌,琴澳協同聯動變得更加緊密。連日來,橫琴合作區這片鏈接內外市場、共享“兩制”之利的寶地,變得熱鬧起來,不少境內外人士紛紛“登島”尋獲發展商機。

  把握“瑞士&大灣區2024經濟高端發展論壇”舉辦時機,瑞中經濟協會主席FelixSutter實地考察了橫琴產業空間。他告訴記者,瑞士企業在橫琴尋求發展與合作是非常理想的。首先橫琴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其次鄰近澳門,便于前往東南亞等地區,有利于開展國際貿易。值得關注的是,橫琴合作區于本月初正式封關運行,將加快打造一片蓬勃發展的投資熱土,對于瑞士企業在這里展開國際業務是非常有益的,希望未來橫琴能夠成為瑞士企業進駐中國的橋頭堡。

  隨著分線管理政策落地,橫琴合作區的營商環境和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創新的制度體系銜接澳門、趨同國際,將為海外企業提供便利的投資服務。葡萄牙議會議員、葡中友好小組主席卡塔琳娜·羅查·費雷拉坦言,自己對橫琴合作區的營商環境、旅游資源、自然條件及充滿希望的前景很感興趣,期待雙方加強溝通聯絡,搭建合作機制,積極推進葡語系國家與澳琴的高水平交往與合作。

  葡萄牙奧埃拉什副市長Francisco Rocha Gonalves也在參訪過程中,表達了對深化奧埃拉什與橫琴合作區在科研領域方面合作的愿景。他表示,奧埃拉什是中葡高新企業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臺,期待通過深化交流合作,促進更多優質企業和年輕人才發展,與合作區攜手共謀發展新機遇。

  依托港珠澳大橋,香港、澳門、珠海、橫琴的發展優勢被串聯起來,橫琴合作區政策紅利逐步外溢,不斷書寫大灣區發展新篇章。香港總商會大灣區工作小組召集人譚唐毓麗表示,隨著澳琴融合,合作區吸引了更多港澳人才乃至全球人才會聚于此。期望香港與澳門、橫琴加深互動,讓更多香港企業來合作區實地走走,深入考察交流、尋獲投資發展商機。

  橫琴,旺起來了,與澳門的互聯互通邁入了新階段。橫琴口岸二期工程30條客貨車聯合一站式車道全部啟用,海關平均驗放時間縮短至23秒,數據顯示,3月1日以來,經橫琴口岸進出境車輛約14萬輛次,環比增長約10%,越來越多的琴澳居民樂于往返兩地。

  如今,橫琴合作區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強化政策體系支撐,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推進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著力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順暢高效流動,持續釋放“1+1>2”的體制優勢。

  (采寫 梁涵 黃天儒 攝影 關銘榮 策劃 沈文金 統籌 吳志遠)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化市| 宣恩县| 安阳县| 琼海市| 稷山县| 泾川县| 宾阳县| 合川市| 饶阳县| 日喀则市| 依兰县| 新巴尔虎右旗| 越西县| 儋州市| 睢宁县| 曲麻莱县| 邯郸县| 张家港市| 曲沃县| 永安市| 团风县| 满洲里市| 沙雅县| 马公市| 土默特右旗| 绵竹市| 新营市| 焉耆| 桂林市| 汕尾市| 河西区| 安阳市| 鸡西市| 夏河县| 黔江区| 咸阳市| 凉山| 中牟县| 宜宾市| 开鲁县|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