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口岸設置的“新家園”便捷通道,大大便利了澳門居民高效通關。
3月18日,隨著粵澳分界線上的防沖撞柱降落,電子顯示屏的指示燈由紅色變為綠色,橫琴口岸30條客貨車聯合一站式車道正式啟用。自此,“一線”口岸的車輛通行能力增加1倍,設計日通關量可達1.6萬輛次,將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澳門居民帶來更大的“寬關”感受。
橫琴島上氣象新。拱北海關與橫琴邊檢統計數據顯示,自3月1日封關政策落地實施以來,經“一線”橫琴口岸通關人數超101萬人次,車輛超10.3萬輛次,其中澳門單牌車約6.8萬輛次。“二線”4條公路通道共驗放出區車輛82.53萬輛次,各通道均通行順暢。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表示:“封關運行以來,‘二線’運行秩序良好、高效暢通,為‘一線’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開放提供了堅實基礎和保障。”
封關運行正式實施半月有余,合作區內發生了哪些可喜變化?10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將如何用好封關運行的政策紅利,贏得澳門企業、居民的青睞和向往?
實在的紅利 “在橫琴將可能買到更便宜的王老吉”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內,廣藥(珠海橫琴)醫藥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員工正忙碌地處理著業務訂單。作為廣藥集團進口供應鏈服務平臺項目落戶橫琴,該公司主要從事藥品、醫療器械的進出口業務。隨著合作區封關運行,該公司的業務發展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企業的資金流壓力將大大降低。
“合作區封關運行,我認為最大的變化是貨物經‘二線’享受出口退稅。”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廣藥(珠海橫琴)醫藥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振宇開心地分享,“資金流是企業運行的血液。過往公司需要先出口,再憑著單賬、貨物流和單據去辦理退稅,整個時間是比較長的。對于目前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在合作區可以更快更早地回籠資金,這對企業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分線管理政策規定,內地經“二線”進入合作區的有關貨物視同出口,按規定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退稅。如何利用好政策紅利?朱振宇心中已有部署。“合作區將是一個優良的貨物‘緩沖區’,我們可以把出口產品先存儲在合作區,再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同時還可以提前享受到退稅政策,提高整體的市場競爭力。”朱振宇說。
他同時坦言,擁有“二線”出口退稅的優惠,企業將有更多空間去服務當地市場發展。未來,人們將有可能在合作區買到比內地更加便宜的板藍根、王老吉等產品。
合作區封關運行后,不僅是內地進入橫琴島的貨物獲得紅利,進口貨物經澳門進入橫琴也將享受“一線”免(保)稅政策。這讓不少企業家紛紛感嘆:在合作區或澳門購入進口貨物沒有很大的區別。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首批33家企事業單位獲免稅進口主體資格。
封關運行首日,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便被列入首批免稅進口主體名單。該公司傳播與公共事務總監李石磊表示,芯潮流是一家主營芯片設計的高新科技企業,需要使用到很多高精尖儀器設備,此類設備以往多數需要從國外進口。合作區封關運行后,一系列配套政策隨之落地,企業進口自用的機器、設備等,將可以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讓公司的日常運營成本得以大幅節省。
在今年舉辦的第三屆橫琴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脫穎而出,在成長組企業中獲得特等獎。“對于像我們一樣的初創企業,封關運行將帶來很多正面促進作用。例如我們的工程樣品和急件,可通過‘一線’快速進口到橫琴。還可以跟國內的產業上下游更好地協同,這種影響可能會超過我們的想象。”李石磊說。
“家”的幸福感 “我最愛的榴蓮也能帶過關了”
封關運行半個多月,不少澳門居民已體會到合作區“一線寬關”的便利。
此前,根據國家檢驗檢疫相關規定,熟肉類(含臟器類)及其制品、動物源性奶及奶制品、新鮮水果和蔬菜、菌種等動植物及其產品均禁止攜帶入境。叉燒、牛奶、水果能不能過關,看起來是民生瑣事,實際上是關系著澳門居民通關便利的大事。
合作區封關運行,讓曾經的“叉燒飯難題”有了解決方案。如今,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澳門居民經“一線”進入合作區,可攜帶熟肉、乳制品、蔬菜水果等特定動植物產品。這是為合作區和澳門量身定制的便民服務措施,在全國尚屬首創,也讓粵澳居民對琴澳雙城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最愛的榴蓮也能帶過關了。”澳門居民余潮斌告訴記者,自己在澳門工作,但是搬來橫琴居住已有四五年,一周會往返琴澳三四次。“合作區封關后,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澳門買了蔬菜、牛肉干、水果等,然后在手機小程序上簡單申報,過關時按要求接受海關的檢查,就順利帶過來了,感覺非常便捷。”
藥品通關便利化也是人們關注的一大重點。“合作區希望給橫琴‘澳門新街坊’居民提供與澳門同等的醫療衛生服務。接下來我們將協助合作區商事服務局,將澳門藥品引進項目內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并協助藥品追蹤溯源和規范管理。”朱振宇坦言,封關后藥品跨境的海關申報程序由50多項簡化到近20項,效率進一步提高,預計可為“澳門新街坊”項目提供多達1000種澳門藥品。
隨著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措施陸續落地,“一線放開”從一紙文書變成了琴澳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雙城生活體驗,越來越多的琴澳居民樂于往返兩地。數據顯示,自3月1日封關政策落地實施以來,經“一線”橫琴口岸通關人數超101萬人次,車輛超10.3萬輛次,其中澳門單牌車約6.8萬輛次;超7萬人次經橫琴口岸“新家園”便捷通道高效通關。
此外,依托全面啟用的橫琴口岸客貨車聯合一站式車道,目前車輛平均通關速度約100秒,車輛整體通行效率提升約40%。符永革透露,橫琴口岸正在加緊建設隨車人員驗放廳,預計上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封關后通關效率有了明顯提升。期待未來更多便民惠民的政策能在合作區一一實現,琴澳一體化發展再提速,讓更多澳門居民在合作區有‘家’的幸福感。”余潮斌說。
更多可能性 “看好在琴澳兩地的發展前景”
3月13日,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中熱鬧非凡。合作區封關運作后,該園區也迎來了首批5家簽約落戶企業,為合作區集成電路產業再添“芯”勢能。“合作區在承接澳門創新成果轉化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澳世芯創始人楊世恒認為,落戶合作區可以吸引更多澳門的青年人才,“封關運行對澳門青年到合作區就業、生活更加便利。”
走進橫琴、了解橫琴、扎根橫琴,逐漸成為不少澳門居民、企業的共識,封關運行則是將區域發展紅利充分釋放,讓人們看到橫琴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封關運行讓我們更加看好會展業在琴澳兩地的發展前景。”南光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耘認為,隨著琴澳兩地往來更加便捷,將有利于進一步打通兩地會展產業,擴大整體市場容量,同時也會帶來舉辦會議和展覽活動的成本降低、會展業界交流密切等多方面利好。
在朱振宇看來,未來廣藥集團有可能在現有的進出口貿易基礎上,在橫琴增設生產板塊,利用分線管理政策進一步開拓市場。他指出,在合作區加工增加值達到或超過30%后,經“二線”關進入內地市場將免征關稅,這對產品線的拓展有助益。“我們很多客戶都非常關注這一政策安排,目前我們在做論證和研討。”
封關運行后,合作區還將有系列政策安排接連落地。李石磊對資金電子圍網的建設進度尤為關注。“公司在國際市場上有不少合作伙伴,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國外供應商和客戶,因此難免會遇到大量涉及外匯收付手續的問題。”他期待合作區資金電子圍網建設工作完成之后,能夠進一步便利區內企業的外匯收付,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利好。
如今,琴澳一體化發展提速,琴澳資源也在分線管理政策框架下暢順流通。
“可以預見,合作區的行業標準、規范要求或將作出調整,將更加便利我們與澳門大學等機構的交流,進一步補充產學研用鏈條。”在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門增軒的設想當中,未來合作區內從資金、技術研發到生產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能夠更加高效配合。“未來我們將繼續擴大在橫琴的生產規模,并將更多地邀請國外最頂尖的行業專家來到橫琴,為粵港澳大灣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賦能。”門增軒說。
朱耘則表示,未來南光會展將積極策劃涉及高端制造業、科技領域的會展項目,并在體育、文化等方面作出更多嘗試,將合作區的政策優勢與企業自身發展有機結合,為琴澳兩地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創造新內容,服務合作區四新產業發展以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需求。
采寫 黃天儒 謝靜怡 李宇航 攝影 關銘榮 統籌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