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東方之珠”與“海上明珠”交相輝映,共赴一場“云霄之約”。
12月12日,“經珠港飛”客運項目(下稱“經珠港飛”)正式開通,這不僅標志著繼“港車北上”“澳車北上”之后,香港與內地再添一項全新的通關利好政策,更是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創新性實踐。
一片天空,兩座機場,三程出行,珠港合作再度站上新風口。作為內地唯一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努力探索珠港合作新模式,加快打造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進一步推動各類要素在大灣區內便捷流動,奮力開創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1.珠港璧合雙向奔赴
一座城市的璀璨征途,是時代大潮的推波助瀾,歷史洪流的奔騰激蕩。
時針回撥至1995年,香港九龍城區上空發動機轟鳴,彼時進出香港的航班還在香港啟德國際機場起降。坐落于市中心的機場,僅有一條跑道,周圍遍布高密度樓房,這與日益崛起的“亞洲四小龍”經濟地位難以匹配。
同年,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式成立,在赤鱲角新建香港國際機場的構想開始提上日程。1998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新址落成。
而遠在數十海里外的三灶金海岸片區,曾經的炮臺山已經改造成平坦跑道,按照年吞吐量1200萬人次的國際空港標準建起一座新機場,珠海機場正式通航,特區開發從這里“振翅起飛”。
珠江口一東一西,兩座新機場迅速打開兩座城市的發展新格局。
2006年10月,在商務部、民航局和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珠海市與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式開啟“珠港機場合作”,雙方共同出資成立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并獲得珠海機場20年的經營管理權,開創了機場管理的全新模式。
這是珠海與香港在航空領域的首次“牽手”。借助香港機場的先進管理經驗,珠海機場奮力開辟新航線、拓展周邊城市客流,次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達104.1萬人次,增長30.3%。
合作東風勢不可擋,2006年至2019年期間,珠海機場客流量年均增長率達23.4%,超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其中,2018年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成為繼香港、廣州、深圳機場之后,粵港澳大灣區第四個“千萬級”機場。
從珠港合作前的2005年,珠海機場全年客流量64萬人次,到2019年旅客吞吐量1228.3萬人次,增近20倍,這一數值足以證明,珠港合作開創了兩地航空業一個黃金時代,創造一段歷史佳話。
17年后的今天,“經珠港飛”拉開珠港合作的全新篇章。與以往不同的是,“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大大縮短兩地機場之間的行車距離,一種“空—陸—空”國際聯程轉運出入境的新方式應運而生。
“未來年服務旅客量有望達到50萬人次。”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珠港飛”通過港珠澳大橋陸路接駁,實現國內旅客經由“港珠澳大橋—香港機場”飛往國外,國際旅客經由“香港機場—港珠澳大橋”前往內地,免去香港方面的出入境查驗環節,極大提高通關效率,降低時間成本。實施后,預計將能吸引10%的內地出境游旅客使用珠海機場作為出境游中轉點。
目前,香港國際機場共有約110家航空公司營運來往全球165個目的地的航班。今年以來,機場客流量處于穩步回升階段,預計全年客運量將恢復到2019年的八成。“經珠港飛”的開通,無疑有助于進一步充實機場客運量,加快香港航空業復蘇進展。
珠海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張幼林表示:“一方面,與香港機場合作補足了珠海機場的國際通達性,將為珠海引流一批新的客人。另一方面,珠海機場也將成為香港機場拓寬內地航班客源的重要一站。此次‘經珠港飛’珠港兩地機場合作模式的又一次創新實踐,能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互補。”
2.灣區融合經貿互通
“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從此,巨龍飛騰伶仃洋,把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如何用好管好大橋?作為“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沒有經驗可循,唯有一步步地創新探索和突破。
邁著堅實的步伐,5年來,粵港澳三地扎實推進大橋運營管理各項工作,努力推動用好管好大橋各項措施落地,在風起云涌之間描繪了一幅壯麗的“中國畫卷”。
車程大幅縮短、出行更加便利、物流更加便捷……截至今年10月,經大橋口岸往來粵港澳三地的人員總數達3600萬人次,車輛750萬輛次。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總數達1980萬人次,占比達55%。
心相連,路相通,特別是隨著今年“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的落地實施,越來越多人便捷往來于粵港澳之間,融入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截至11月1日,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已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境港、澳單牌車超過100萬輛次。
如今,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成為內地唯一一個與香港國際機場陸路直達的口岸。新的合作機遇正在發生。
12月12日,珠海市委書記、省委橫琴工委書記陳勇率珠海市代表團訪問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和珠海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往來頻繁,近年來雙方交流合作態勢良好、前景廣闊。香港在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期盼與珠海一道,抓住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立足既有合作基礎,充分發揮互補優勢,完善交流合作機制,加快推進科技、產業、人才、文教等各領域務實合作,進一步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雙向流通,努力取得更多豐碩成果,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陳勇表示,珠海將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進一步加強與香港的密切溝通,持續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中同頻共振,為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3.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事實上,“經珠港飛”正式實施前,香港機場管理局已與珠海市政府簽署《珠海市人民政府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兩地機場將深化合作,共創繁榮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備忘錄旨在深化香港國際機場及珠海機場合作,兩地除致力開通“經珠港飛”外,還在發展港珠國際航空貨運業務、推動建設高端航空產業群,以及積極商議香港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等方面發力。
眼下,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加速崛起,因應發展所需,區域內的運輸機場正加快提升航空運輸能力,發展臨空經濟。珠港合作不僅在于提供“經珠港飛”這樣的珠港客運聯乘服務,更著眼于打造高端航空產業群、開展貨運物流合作,以求優勢互補,為彼此經濟增值。
“航空產業作為珠港兩地的共同支柱產業,對于兩地在經濟創收、產業發展及人才引進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丘昌賢認為,珠海可憑珠港兩地優勢開展航空工業合作,打造飛機維修保養及改裝中心、高價值飛機零部件代工生產中心、高價值區域零部件配送中心、航空產業研究及培訓中心,形成對珠海現有航空產業的有效補充,爭取發展為覆蓋內地市場甚至亞洲的主要航空工業園及配送中心,使兩地在多領域形成進一步的協同效應及互補效應。
近年來,珠港兩地屢屢實現雙向便利化的新跨越,其背后是連接起珠海與香港的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基建和創新制度的支撐。
近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珠海市關于加快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將支持港珠澳大橋跨境貨運業務、降低港珠澳大橋跨境物流倉儲成本、鼓勵發展大型跨境綜合物流服務設施。通過貨源集聚,推動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助力珠海打造區域性物流樞紐。
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可以肯定的是,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憑借港珠澳大橋這條“黃金大通道”,珠海將與港澳進一步發揮互補優勢,在大灣區深度融合中實現更多新作為。
■相關
港珠澳大橋游來了 珠海旅行社爆單了
進入12月,珠海旅游市場沒有像傳統淡季一樣沉寂。相反,港珠澳大橋游的開通,讓旅行社的訂單咨詢異常火爆。
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旅游將啟動試運營。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超級工程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港珠澳大橋旅游吸引了眾多關注。運營后,游客可從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發,參團游覽大橋,近距離感受氣貫長虹的“中國跨度”。
12日晚7時,忙了一整天的張文靜終于閑了下來,難得回家吃了頓晚飯。在珠海經營旅行社的她,從事旅游地接服務已有十余年,這樣的熱鬧她許久沒經歷了。
如今,店內本月底所有相關的產品都已經訂完了。除了單項產品,“港珠澳大橋游+珠海半日游”“港珠澳大橋游+珠海半日游+澳門一日游”等產品也格外熱銷,預訂團隊也從省內逐漸壯大到省外,大橋游客單紛至沓來。
對于張文靜來說,這一天她已經等了5年。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超級工程,早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時,珠海旅游業界就對大橋游項目心馳已久,大家渴望珠海再誕生一個“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這樣的超級旅游IP,在全國“搶人”大戰中殺出重圍。
上個月,珠海召開港珠澳大橋旅游試運營開通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港澳和內地居民無需辦理出境手續,可經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發,參團游覽大橋。
聽到官宣內容,張文靜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港珠澳大橋落成以來,很多游客通過海岸遠眺、乘船觀望等各種方式前往“打卡”,大橋游項目的試運營為游客近距離游覽“超級工程”提供了新方式。
“大橋游項目是任何城市都無法復刻的,這是珠海旅游業界的發展機遇。”她一邊留心相關政策,一邊著手準備上架相關旅游產品。
港珠澳大橋及藍海豚島位置較為特殊,位于粵港澳三地口岸之間,屬于口岸限定區域,與一般景區不同,游客需經邊檢機關查驗準許方可進入。試運營期間,根據查驗單位的監管要求,大橋旅游活動采用預約組團、團進團出的管理模式。
以張文靜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銀發族、學生族或是團隊游主力軍。針對這一特點,張文靜迅速上架了一批從188元到500元不等的大橋游產品套餐,用相對低廉的價格、優質的服務內容迅速網羅了一波目標客群。
不出所料,產品很快便爆單了,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港珠澳大橋游項目運營方透露,目前港珠澳大橋游項目單日最大載客量為1200人,目前僅為廣東省內8家旅行社授權了包銷資格。而張文靜所在的旅行社雖然有包銷資格,但座位數很有限,遠遠無法滿足現有需求。
“這要等。”張文靜心里也明白,港珠澳大橋目前依然主要是作為交通干線使用,而非旅游打卡景點,無論是從環保的角度還是運載量的角度,任何節點的推進都需要三地協商后循序漸進。
每天的訂單咨詢依舊絡繹不絕,她也讓同事幫忙一一禮貌回復,將團期排到下個月。出乎意料的是,不少游客都表示能夠理解,更有年齡偏大的游客表示:“這是一場圓滿之旅,多久都要等。”
眼下,趁著大橋游的項目熱度正好,張文靜計劃將更多珠海特色景點一并推向省內外市場。研學團、本地深度游、珠澳跨境游等都在她的計劃表里,工作早已排得滿滿當當。
“珠海旅游業要迎來春天了!”張文靜充滿期待。
(記者 吳冠霖 吳楓 錢文攀)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