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香港海關與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拱北海關,在珠海市召開粵港海關“跨境一鎖計劃”政策宣講會,以加強粵港海關通關合作,進一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服務大灣區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記者從宣講會了解到,粵港海關“跨境一鎖計劃”于2016年3月正式推行。目前已覆蓋了深港兩地的皇崗、文錦渡、沙頭角、深圳灣和蓮塘口岸,珠港兩地的港珠澳大橋口岸,合計可通行的粵港陸路口岸數量達到了6個。內地清關點也得到了不斷拓展,現已覆蓋大灣區內地8個城市及粵東西北6個城市共計60個清關點。該改革也正向泛珠地區進行拓展,現已延伸至湖南省,長沙、郴州等3個清關點也同樣具備了開展“跨境一鎖計劃”條件。
“跨境一鎖計劃”通過安全智能鎖及衛星定位裝置等物聯網設備實施途中監控,實現了公路口岸自動快速核放,減少同一批貨物分別在粵港兩地入境及出境時被海關重復查驗的機會,提高了貨車的整體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物流運作成本,更好便利大灣區內貨物順暢流動和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
在港珠澳大橋口岸,“跨境一鎖計劃”疊加24小時不間斷通關的優勢,為珠三角、粵西地區與香港之間貨物,尤其是郵快件、跨境電商、鮮活產品等對通關時效性要求較高的貨物流通帶來極大便利。目前,經港珠澳大橋口岸的轉關貨車已有75%采用“跨境一鎖”或“跨境快速通關”便捷模式。今年1—8月,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通關的粵港“跨境一鎖”及“跨境快速通關”模式車輛數量累計達到5600票,同比增長4.5倍。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省內海關,在海關總署指導下繼續深化與香港海關的協作,充分發揮“跨境一鎖計劃”的改革紅利,進一步推動粵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更好滿足三地業界時效性強、通關速度要求高的貨物跨境快速通關需求。
(記者 肖文舸 通訊員 陳琳 張超 雷涌鐸)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