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睇!”“呢個都好靚!”近日,2023南國書香節珠海分會場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啟幕,其別出心裁的展區設計和精彩紛呈的文藝活動,吸引不少港澳居民前來打卡。
隨著“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實施,全新跨境體驗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來到珠海。無論是旅游、定居還是工作創業,在這里,許多人都逐漸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不少港澳人士形容,珠海對他們來說是兼具平衡和舒適的地帶。一方面,這里擁有可媲美悉尼的宜居環境,完善的生活配套和先進的醫療水平,這是他們選擇在此安家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物美價廉的生活體驗和開放創新的城市氣質,也讓珠海更具“親和力”。
“戀”上珠海
9月1日是“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滿2個月的日子。已經數次自駕來珠海的香港車主馬森,下定決心在此置業。“內地太多好吃的食物、太多好玩的地方,而且有了‘港車北上’政策,我們往來兩地很方便,未來可以在香港和珠海輪流居住。”
“踩一腳油門就能到廣東”,全新的“人車自由行”通行體驗,凸顯了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然趨勢,也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正在加速。
數據顯示,“港車北上”正式實施兩個月來持續火爆,從7月1日到9月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已累計查驗香港單牌車2.6萬輛次。而從今年1月1日至今,該口岸通行的港澳單牌車總量已達66萬輛次。
在港澳單牌車“北上”熱的帶動下,暑期來珠海的港澳籍旅客也大幅增長,達18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04%。
港澳居民為何流連珠海?一方面,同樣的粵語音韻,親密的地緣關系,開放的經濟都市以及高度統一的社會價值體系,都足以體現港珠澳三地“同聲同氣”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越來越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新風尚,也不斷深化著港澳居民對內地的認同感。
“我已經在珠海居住了3年,感受到珠海每日都在進步中。”自稱“新珠海人”的李杰,今年來游說了許多香港朋友來此旅居。情侶路散步、橫琴花海長廊騎行、香山湖野餐……“珠海的生活環境很像悉尼,非常舒服。”李杰感嘆。
物美價廉的購物體驗以及“一站式”的吃喝玩樂服務,也贏得很多港澳人士的青睞。如今,每周末,珠海山姆會員店、華發商都等地都人頭攢動。鮑師傅、喜茶、奈雪,甚至催生了一批批反向代購潮。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甚至還有不少年輕人選擇了“在珠居住 在港工作”的新方式。“香港的房租成本太高,我在香港機場附近工作,從珠海的家過去每天通勤時間約1.5小時,性價比非常高。”對此,陳小姐非常滿意,“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除了生活,還有奮斗
創業去!2018年,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高翔和湯毅韜兩人決定攜手創業。考察了很多地方后,他們最后決定落腳在珠海高新區。“這里是距離澳門最近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離香港也很近,并且聚集了一批新興產業。”高翔說。
他們創辦的硅酷科技,聚焦半導體與高端攝像頭模組封裝的自主研發,主要產品線有全自動攝像頭主動對焦組立設備(六軸AA設備)、模組貼合設備以及光學鏡頭組裝測試設備等,為攝像頭模組廠舜宇公司以及華為等提供服務。
目前,公司在珠海和香港設有雙研發中心,發展蒸蒸日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速,我們認為將來會有更多機會。”高翔說。
港澳青年擁抱大灣區已成為一大趨勢。從匯豐與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發布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競爭力》研究報告來看,超八成(84.1%)的受訪者認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事業發展機會具有相當吸引力。
而作為港澳青年登陸大灣區的首站,珠海也在竭盡全力,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及支持政策等,助力他們感受大灣區發展“強磁場”,在大灣區逐夢。
早在2021年,珠海就發布了《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發展60項措施》,其中僅在“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學就業創業”方面就有11項措施。
華眾聯創設計顧問(橫琴)有限公司是內地第一家由內地、香港、澳門建設領域專業人士聯營的設計顧問機構。公司總經理閆澍說,華眾聯創曾積極參與和推動珠海通過相關法規,在內地第一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實現香港和澳門建筑工程領域專業企業和專業人士在內地直接提供服務,“不到1年時間,就有超過100位港澳建筑工程師和數十家港澳專業企業在橫琴備案和執業”。
數據顯示,如今,在珠海,建筑、旅游、醫療等領域跨境執業的澳門專業人士超過1200人……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范圍持續拓展,讓港澳人士投身大灣區建設有了更扎實的制度保障。
“越來越多港澳青年認識到大灣區的發展潛力,認同投身大灣區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常務副會長陳美儀表示,“無論是心懷獅子山下拼搏精神的香港青年,還是帶著濠江之畔創業豪情的澳門青年,只要勇敢出發、不懈奮斗,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港澳發展、祖國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就一定能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擁抱大灣區
香港人擁抱內地已成為一大趨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住在內地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記的港澳居民超過42萬人,相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十年間增長約68%。
數據顯示,上述人員中,就業和定居目的是人數最多,也是增幅最大的兩項。這與香港方面的調查結果一致。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出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1號報告書》,提到有26.62萬香港人有興趣前往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其中有22.03萬香港人意向是“居住或退休”,這些人里面有近一半是因為家居/住宅面積較寬敞,還有約26%的人因為房價較便宜。
在香港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蘇惠思看來,廣東和香港較近,同根同源,文化也相近。所以年輕人來到廣東適應得相對快。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非常之豐富,無論是文化、藝術還是體育等各個方面,都非常值得青年朋友們去探討、享受和探索。
2017年起,“粵港澳大灣區”連續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推出“16條惠港措施”……多項大灣區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香港和內地的融合。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以及進一步深化,香港人跟內地居民能享受到的社會福利會趨同,這必定能成為吸引香港人回內地置業的重要因素。”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何倩茹認為,香港人融入內地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香港回歸的時間越來越長,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不斷融合等多重因素,會推動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到大灣區生活、工作和安家。
而人口的流動,也必將帶動物流、資金、貿易等各種資源要素的便利流動。伶仃洋碧波萬頃,珠江口風云激蕩。粵港澳大灣區,也必將在深度融合中匯聚起時代的巨浪,向著海闊天空的未來進發。
(撰文 沈夢怡)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