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代表團赴馬來西亞舉行“馬來西亞-橫琴投資推介會”,希望招引更多全球各領域龍頭企業。
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聶新平表示,憑借國家賦予的多項開創性和優惠性政策舉措,合作區吸引了空中客車直升機中國區總部、抖音、萬達商管、希音、寧德時代等一批國際企業紛紛布局落子,多元產業矩陣不斷擴展。
從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公司的“器官修復再生系統”,到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的養生配方智能機器人,再到類腦超算系統以百億神經元算力破解生命密碼……在合作區的“四新”產業架構中,科技研發與高端制造業正在悄然生長。
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中,一組數據值得關注。工業方面,合作區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服務業方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7.4%。截至2024年12月末,合作區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經營主體已達12358家。
“澳門+橫琴”=?這是一組琴澳協同的創新方程式。求解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領域的解法,合作區將如何答好這道必選題?
解法1:搭橋
建“走出去”“引進來”的黃金通道
近年來,合作區一直堅持開展的出海推介,正讓區域的良好營商環境與高水平開放政策被更多海外企業家所看見,也讓合作區內蓬勃涌動的創新力量被更多人所發現。
在真健康公司的實驗室內,離體器官保存技術正突破國際極限。“通過自研系統,我們讓無菌器官保存時間比國際最高紀錄延長48小時。”真健康創始人、澳門居民張昊任輕觸控制屏,一個離體豬肺逐步恢復節律性舒張。
“我們‘大腦’原創研發都安在琴澳,生產鏈條的‘手腳’輻射灣區甚至內地,只要有能夠符合的生產能力、新技術,我們都能夠為自研產品配備上。”張昊任向記者展示了她的“琴澳創新方程式”。
科技創新正形成“雁陣效應”。位于橫琴島西部的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內,全球首款具備夢境調控功能的枕式睡眠儀引發關注。當人們將頭輕輕枕上,實時腦電波圖譜便在屏幕上躍動起來,AI算法立即開始解析意識深處的“夢境密碼”。這是全球首款具備夢境調控能力的枕式睡眠儀,還能植入美夢程序進行夢境孵化。
“我們分析了大腦皮層的神經結構,將其轉化成算法模型,能夠進行十分有效的訓練。”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省智能院院長張旭表示,類腦智能計算的底層突破,讓擁有超高算力的類腦芯片和計算機產品的產業化成為可能。研究院還將吸引更多的科研機構、企業、醫院、高校參與到“神經醫學大模型”的生態共創中,在合作區打造覆蓋“產學研用”全環節的神經醫學開放創新鏈。
中醫藥領域的智能化變革同樣令人矚目。相距不遠處的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橫琴實驗室),全球首個從中藥化學成分分離提取到活性測試“一站式、無人化”智慧平臺正改變傳統。不僅如此,其開發的“中醫藥健康e棧”已走進葡萄牙市場,通過AI體質辨識和智能配藥系統,讓30秒問診、3分鐘現制養生茶成為現實。越來越多橫琴技術沿著“一帶一路”進發,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橫琴活力。
正如聶新平向海外企業家所宣介的,橫琴致力于成為連接國內國際制度、要素、市場的“轉換插頭”,充分用好澳門連通世界的窗口作用及對葡語系國家的“精準聯系人”作用,橫琴中葡(西)經濟貿易服務中心、數據跨境服務中心與大模型合規指導中心相繼成立,“澳門+橫琴”正持續共同發力建設國內國際企業、要素“走出去”“引進來”的“黃金通道”。
解法2:育苗
內生培育助澳門青年生長
早上11時,澳門銀葵醫院皮膚科醫生繆永銳結束在橫琴診所的接診后,驅車返回澳門主刀手術。“現在每天往返三四次是常態。”這位在“澳門新街坊”安家的青年醫師坦言,跨境執業資格認證和“分線管理”新政,讓琴澳同城從愿景變為觸手可及的生活體驗。
在橫琴保利國際廣場的民生藥房內,澳門青年黃茵正在核對跨境藥品清單。這是她在2023年開設的民生藥房,成為合作區內第一家聘請澳門執業藥師的藥房。這位2019年就扎根橫琴的澳門青年,憑借橫琴的優良平臺,正讓自己的事業版圖更加完整:不僅布局了澳資藥房,還開辦了自己在內地的第一家公司——灣谷科技研究(珠海)有限責任公司,已構建起藥物進出口的完整產業鏈。
澳門青年奔赴橫琴熱土,已非個例。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讓“澳門+橫琴”成為創新創業的優選方程式。
“橫琴,無疑是澳門青年融入祖國發展的首站。我們在橫琴發展既可以享受灣區紅利,獲得‘雙15%’稅收優惠,又可以下班后每天回到澳門,同城體驗拉滿。”先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行政總裁蔡淵博告訴記者,公司2019年開始入駐橫琴,目前已經搭建了聯通琴澳的新媒體平臺矩陣,利用IT技術為企業商家與用戶提供精準需求匹配。
“這里既有硅谷的創業氛圍,又有灣區的人才紅利。”澳新星教育科技總經理許濠杰感慨。從圖書館自習室到完成首輪融資,他的團隊已與7所澳門學校建立合作。“橫琴就像個超級接口,既能無縫對接澳門出海國際,又能輻射灣區9市8000萬人口市場。”
在許濠杰看來,憑借產業基礎、人才集聚、消費市場擴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是世界最繁榮的灣區之一,橫琴發揮獨屬功用。“我們將繼續在這條創業道路上穩步前行,見證琴澳在未來10至20年內于大灣區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數據顯示,合作區澳資企業已達7002戶,較成立時增長51%,產業協同的乘數效應日益顯現,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解法3:深融
從物理疊加走向化學融合
“橫琴+澳門”與“硅谷+拉斯維加斯”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無限遐想空間,背后蘊藏的產業高效協同、資源便捷流動優勢,這也成為海外推介過程中吸引當地企業家的關鍵點。
站在橫琴口岸東眺,“分線管理”新政下的車流川流不息。
據聶新平透露,為了進一步提升經常往返琴澳旅客的通關體驗,經琴澳兩地協商,將對橫琴口岸旅檢合作快捷通道進行“免出示證件”功能優化升級,計劃今年10月完成。待正式啟用后,將進一步提升旅客通關體驗,便利橫琴與澳門之間人員往來,有利于促進琴澳融合發展。
更令人期待的是,澳琴交通互聯信息平臺已提上日程,兩地正攜手推進橫琴“單牌車”經橫琴北上,優化跨境交通,研究澳琴聯通的新通道。同時,將優化分線管理政策,推動“一線更放開”,促進人員、貨物更加高效便捷流動,爭取優化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體系,推動合作區具資質的澳資銀行參與試點,進一步帶動琴澳深融。
“我們正從物理疊加走向化學融合。”聶新平用這個比喻描繪琴澳深融圖景。隨著澳門派出更多工作人員參與橫琴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啟動建設,人工智能、研發測試、成果轉化等科技功能性平臺加緊布局,要素跨境流動的“玻璃門”正被次第打開,提升琴澳一體化發展水平。
澳門2025年施政報告中的“西進”戰略,與橫琴的“澳門+”定位形成戰略共振。
從“蕉林綠野”到“創新沃土”,橫琴的蝶變見證著制度型開放的探索實踐。當澳門的“國際觸角”與內地的“產業縱深”在此交融,新質生產力突破的不僅是技術邊界,更是體制機制創新的深水區。這種“國家所需、灣區所向、澳門所長”的精準契合,正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提供著鮮活樣本。
(記者 黃天儒)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