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辦以來,文園中學禮和校區捷報頻傳:學校在市青少年兒童武術錦標賽上獲優秀組織獎、軍體拳一等獎,兩個項目被推薦參加市青少年科創賽……
作為一所成立僅兩年多的開發區新校,其成績令人矚目,背后在于珠海教育敢于打破固有管理體制,推行優質校跨區合作辦學模式。文園中學禮和校區正是該模式下的成功典范。
近年來,珠海教育打出“引智+扶智”組合拳,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教育強市建設,落實惠港惠澳政策,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珠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習恩民表示,珠海教育將以錨定打造大灣區教育新高地的戰略定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樣板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扛起“百千萬工程”教育擔當
2024年9月,由中大珠海校區深度參與的全國首個海上智能裝備測試場5G專網在珠海萬山投用,助力解決沿海、近海和遠海通信難題,為后續海洋數字化應用、規模化發展打下基礎。
珠海高校集聚成勢,擁有包括4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內的10所高校,北理工(珠海)2024年首次開學。珠海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引智賦能鄉村振興。萬山海上測試場是在珠高校依托科研實力支持海島發展的案例之一。
在高新區,北師大珠海校區秉持“師大所長”,協助唐家灣鎮發展農文旅產業,開發鄉村文化IP,推動那洲藝術村、那洲藝術創新園區建設。
廣袤的珠海西部、海島則是“百千萬工程”的主戰場。距唐家灣60公里的金灣區南水鎮,定位于應用型大學的珠海科技學院與鎮企開展就業、實習實踐對接、科研合作等,將高校資源精準對接到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中。
目前,珠海10所高校全覆蓋簽約結對全市14個鎮,確定61個校地共建項目。
辦好西部、海島教育更是珠海教育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題中之義。珠海加大扶智力度,實施“學校建設投資倍增”計劃,擴容提質促均衡,讓鄉村孩子有出路、家長有奔頭、家庭有未來。
首先滿足“有學上”。近三年基礎教育學校建設中,珠海西部地區新增公辦學位4.71萬個,占比45.3%,有效解決東西部學位差距問題。還要“上好學”。珠海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優質校為核心校成立跨區教育集團15個,實現西部、海島全覆蓋,海島學校(園)全部納入主城區優質教育集團,多舉措縮小教育區際、校際差距。
學校之間,只有位置之別沒有高下之分,關鍵在于優秀師資有能力帶動引領學校發展。近年來,珠海面向全國引進名校長、名教師16人。
2023年,教育部中小學領航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張潔被引進到珠海擔任香洲區楊匏安紀念學校校長。帶校后,張潔深度挖掘和傳承烈士精神,構建木棉花課程體系,打造紅色品牌學校,學生陽光開朗,教師獲得成長。同時帶動南灣教育振興,支撐香洲全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規劃發展高端產業的南屏科技生態城提前做好教育配套。
未來,隨著更多資源下沉和優質資源的均衡分布,珠海西部、海島學校辦學水平有望持續提高。
完善港澳生就學服務體系
“我們是55868C隊!希望進到前三!加油!”2024年11月23日舉辦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工智能大賽暨粵港澳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上,來自澳門培正中學的周灝澧、呂建霆為自己加油。在他們看來,參賽有助于鍛煉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學到許多優秀經驗,從而補齊短板、獲得提升。
舉辦六屆的大賽已經成為大灣區推進科創教育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2024年,大賽吸引了來自海內外30個城市、956所學校的近萬名學生參賽。合作區行政事務局局長曹晉鋒認為大賽是踐行合作區“四大核心戰略定位”的關鍵舉措。
教育正成為推動珠港澳三地連接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珠海與港澳在教育領域互動日益頻繁,共同推動著三地教育與人才的繁榮發展。
距離澳門半島較近的香洲區拱北小學現有1800多名學生,其中,港澳籍學生29人,絕大部分從一年級開始就讀。上一任校長戴燕萍表示,入學初,學校會安排教師與學生父母一對一溝通,了解學生原生家庭,以更好支持其成長。“語言上沒大問題。大多數的港澳孩子普通話、粵語都說得很溜。”
珠海把港澳人才子女納入基礎教育政策性照顧生范疇,解決了在珠工作、居住的港澳籍人員子女入學難題。如今,在珠就讀的港澳籍學生大幅增長,目前超過5300人。
珠海教育吸引力越來越強。2024年,珠海二中港澳臺班開班,吸引205名學生報考。該班融合國家課程與地方特色課程,對接港澳臺聯考。支持內地第一所澳人子女學校——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開辦。學校開設澳門課程,學歷與澳門同等,首次開學迎來256名學生。
此外,珠海還通過舉辦國防教育營、特色研學等國情教育活動,吸引港澳師生實地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和悠久歷史,增進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我們將繼續落實好惠港惠澳政策,讓港澳同胞在這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習恩民表示,珠海市教育局將持續完善港澳生就學服務體系,加快自身發展,以更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吸引更多港澳同胞來珠求學求知,為服務“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展現珠海教育新的擔當與作為。
案例
開展“教聯體”實踐
家校社協同育人
2024年年初起,珠海教育系統開展系列“香山大思政”活動,一批優秀企業家、道德模范、大國工匠、高校教授走進校園,為師生們帶來生動有趣的思政課,既豐富了學生課堂體驗,又將社會力量融入學校教育之中,成為珠海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的一個縮影。
一場旨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創新實踐正在珠海如火如荼地開展。珠海率先在全國開展“教聯體”實踐,通過“統—分—導”相結合的原則,打造41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覆蓋全市各鎮街,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支持。
“統”字當頭。市政府將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列入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市長親自謀劃部署,建立工作專班和聯席協調機制,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各區政府積極響應。
“分”字落地。珠海結合實際扎實推進“教聯體”實踐。實踐育人上,創新開展“香山大思政”活動,邀請社會優秀人士進校園授課;醫教互促上,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構建“家—校—醫”聯盟;體教互融上,全面實行每天一節體育課,推進武術進校園;家校互動上,常態化開展家訪工作;社教同頻上,聯動多部門開展綜合援助;警校同步上,設立協同育人示范基地,確保校園安全。
“導”字引領,珠海強化專業力量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支持。聯合北師大珠海校區建立網格化運營組織模式,組建專家指導督導團隊,開發優質家庭教育通識課程。聯合南方報業開展“香山家長公開課”,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為家長傳播科學育兒經,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2024年以來,珠海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取得顯著成效。共有15項案例入選省委教育工委主辦的典型案例,多所學校項目立項省級教育科研規劃課題。
(撰文 冉小平)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