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珠海隧道工程“開拓號”盾構順利到達接收井,粵港澳大灣區水下超大直徑盾構跨海隧道——珠海隧道工程北線盾構貫通(見右圖,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珠海隧道工程線路起于珠海大橋東、終于珠海大橋西,地質條件復雜,具有“大、難、險、新”等特征,是國內最具挑戰的超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工程之一,其中TJ2標段長3800米,盾構段2930米、明挖段870米,最大埋深35米。
“由于盾構沿線具有基巖凸起距離長、基巖強度高、軟硬不均差異大、孤石發育隨機性難探測等特點,水下盾構掘進施工難度和風險更高,水下孤石及基巖凸起段成為盾構安全快速施工的最大阻礙。”中鐵隧道局項目工程部部長張少康說。
為解決這一難題,工程采用了基于珠海地區特有淤泥質地層量身定制的兩臺直徑15.01米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盾構機全長123米,重4200噸,刀盤重600噸,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中,“開拓號”盾構機負責北線隧道的盾構,“奮進號”盾構機負責南線隧道的盾構,它們平行于珠海大橋南側,自西向東穿越珠江磨刀門水道入???。
為完成這項工程,由陳湘生、杜彥良、王復明等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珠海隧道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攻克了盾構始發淺覆土軟土地層、-4%坡度、穿防洪堤圍、近距離側穿橋梁樁基等施工難題,順利實現了項目兩臺超大直徑盾構機的始發掘進。
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主任顧勝杰表示,珠海隧道北線海底盾構隧道的順利貫通,不僅為我國超大直徑泥水盾構穿江越海施工提供了有益探索,也為珠海隧道早日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珠海隧道工程建成后,將與現有的珠海大橋共同構成珠海市東西向的復合通道,形成水上水下橋隧并行,緩解珠海市東西城區交通壓力。
(記者 林郁鴻 王韶江)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