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歷經7年艱苦建設的深中通道全線通車,聯通珠江兩岸、打通黃金內灣。此前不久,在西江入海的黃茅海海域上,黃茅海大橋順利合龍,江門珠海順利“執手相牽”。
粵港澳大灣區內循環加速暢通的同時,外循環也在提檔升級。在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旁,高欄港綜合保稅區(下稱“高欄港綜保區”)矗立在海天之間,不斷吞吐貨物。
綜合保稅區,是一把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大門的“金鑰匙”。
屹立珠江口、貫通粵港澳、聯動大西南,珠海首個綜合保稅區——高欄港綜保區啟動業務運營至今已滿一周年。
隨著新角色的到來,高欄港綜保區連續取得諸多“首票”“首單”“首次”標志性突破,為珠海對外開放的歷史再添新的一筆。
高欄港綜保區,粵港澳大灣區西翼對外開放“引擎”,正在開放中轟鳴而起。
搶占對外貿易制高點
作為改革開放之初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珠三角城市率先形成了外向型經濟,珠海也是其中之一。
積極參與國際循環讓珠海爆發出強勁活力,從一個相對封閉的“邊陲小鎮”,一躍成為擁抱全球的“開放之城”。
2006年,我國第一個綜合保稅區——蘇州綜合保稅區正式成立,極具特色的綜合保稅區概念應運而生。
作為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政策疊加效應“優上加優”。
擁有自己的綜合保稅區,成為珠海縈繞心間的念想。
2018年2月,高欄港綜保區獲批設立,其地處珠海市金灣區西南端,距華南沿海主樞紐港、國家一類口岸珠海高欄港僅2公里,距廣珠鐵路高欄港站500米,距珠海機場16公里,總規劃面積2.514平方公里。
高欄港綜保區的誕生,既有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背景,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兩頭向外”到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并重,從跨境物流、出口加工為主到肩負起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任,呼喚開放型經濟平臺的持續升級。
自去年6月正式啟動業務運營以來,高欄港綜保區為珠海對外開放的歷史再添新的一筆:
拉美綜合保稅物流樞紐、歐隆寶進口酒交易中心、亞聯糖業功能糖生產基地、港珠澳跨境商貿中心倉、邁仕渡集成電路封測等產業項目,以及5.0產業新空間粵港澳綜保物流產業園先后落地高欄港綜保區,涵蓋加工制造、物流分撥、跨境電商等業態,投資主體包括中國500強企業及行業頭部企業等。
共簽約項目22個,儲備重點項目30個,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59億元、進出口值約146億元。
進出口總額從“0”起步,向上攀升,截至目前園區一線進出口總額累計1.46億元,同時憑借高效服務共吸引市內外70余家企業前來開展國貨復進口業務,累計票數約3630票,驗放貨物總值18.14億元。
作為綜保區的“新來者”,高欄港綜保區的步履穩健,藍圖遠大。按規劃,到2025年,其進出口貿易額要突破50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進出口總額突破500億元;到2035年突破1000億元,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市的比重穩步提升。
打好改革創新“組合拳”
不斷“煥新”的高欄港綜保區,自運營以來連續取得諸多“首票”“首單”“首次”標志性突破:
去年7月,高欄港綜保區以“保稅間貨物流轉”方式進行驗放的首票中歐班列貨物;去年9月,首單非申報貨物進出區業務在園區內順利開展;
今年以來,高欄港綜保區順利完成首票非保稅貨物入區業務,隨后接連順利完成首單“區內流轉貨物”進出口業務以及首單“區內來料加工”出口業務,成功開辟了“境外-區內保稅倉儲/保稅加工-境外”的貿易方式,強化了園區發展加工貿易業態的基礎。
一系列突破都表明,多業態發展的高欄港綜保區,正在成為珠海對外貿易開放新高地。
不斷擁抱挑戰和機遇,是立在時代“潮頭”的高欄港綜保區首要面對的問題。
去年底,在高欄海關監管下,一輛裝有23.56噸鮮椰子的車輛順利進出高欄港綜保區,即刻發往客戶手中,標志著高欄港綜保區與高欄港“區港一體化”業務正式啟動。
此前,高欄港雖具備進境水果業務相關資質,但近年來受查驗場地不足的影響,一度限制了水果進口業務的發展。
現在,水果從高欄港進口時,經“區港聯動”,即可從高欄港出閘運輸至高欄港綜保區的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進行查驗,隨后再出園發往客戶手中。業務運作通過全程無紙化申報、貨物在途監管、卡口自動驗放,成功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提升了貨物通關效率,增強企業獲得感。
“區港聯動”是高欄港綜保區開辟的進出口貨物高效通關新模式。
“區港聯動”,億噸深水大港與綜保區的平臺疊加,知識型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在這里融合發展、互促互進,必將產生“1+1>2”的效果。
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區港一體化’業務的順利實施,對于打通市、區進口水果業務全鏈路,促進水果貿易企業集聚發展,推動構建進口水果集散中心具有積極作用,并為日后與珠海機場、港珠澳大橋之間形成‘空港聯動’‘區橋聯動’提供了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欄港綜保區總結先進經驗及可復制推廣措施10余條,并在原有“一中心、兩基地、四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精準把握保稅維修、保稅加工、倉儲物流等發展重點方向。
同時,聚焦強化綜保區定位、優化管理運營體制、提升智能化監管水平、推進集成化服務、區域抱團實現功能互補、鼓勵外貿新業態落戶等六大方面,高欄港綜保區提出重點發展思路和切實舉措,打造“全生命周期”成長鏈。
擦亮“助企惠企”新名片
“有任何困難都可以提出來,能現場解答、解決的就立即處理,需要后續跟進的也將第一時間反饋。”
項目是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和“牛鼻子”,錨定千億元級外貿園區目標,高欄港綜保區不斷對標先進,推出創新工作舉措,持續打造區域一流營商環境。
自成立起,從辦公室到項目現場,高欄港綜保區服務企業專員深入一線,為項目做好服務、讓企業得到實惠,解決其“成長的煩惱”。
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網絡和高效的通關服務,高欄港綜保區吸引了珠海方正科技高密電子有限公司、偉創力電腦(珠海)有限公司、珠海英力士化工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前來開展國貨復進口業務。
國貨復進口主要指加工貿易企業將所采購的國產的中間投入品,先由國內出口企業出口至海關特殊區域或場所,并獲得海關退稅聯,再由下游加工貿易企業辦理進口手續從綜合保稅區進口貨物的一種業務模式。
作為目前高作業集成度及高價值的物流模式,其主要優勢是縮短企業運輸和時間成本、加速企業資金周轉,進而實現成本控制。
在前期收集上述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高欄港綜保區圍繞報關、貨款、外匯等核心節點,抓好貨物出口入區、進口出區兩個作業關鍵點,扎實推行服務企業專員制度,以信息化手段賦能高效通關,為企業提供諸多便利,預計可為企業每年節省物流運輸成本1000萬元左右。
用信息化建設實現效率提升的同時,基礎配套建設也在“提速換擋”。高欄港綜保區不斷推動市政道路基本建成,設立綜保區公交場站,會同屬地聯合做好住宿、娛樂、醫療、上學等產業配套服務。
一年多來,高欄港綜保區利用綜保區開放型經濟的平臺作用積極探索各類保稅業態、創新各類發展舉措、謀劃各項服務措施,優化服務、提升效率,助力企業發展,推動外貿增長,取得良好成效。
接下來,高欄港綜保區將繼續秉承對外開放的初心、服務企業的暖心、達成目標的恒心,用好制度高地、做強產業陣地、謀劃創新場地,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高水平對外開放橋頭堡。
(記者 王韶江)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