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首票粵港“一單兩報”貨物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順利抵港。今后,企業通過 “一單兩報”服務功能即可實現跨境艙單信息在粵港兩地的“一次錄入,兩地使用”,大幅減少了申報數據的重復錄入,粵港口岸通關更加便利。
珠海海淼水產進出口有限公司成為首家享用該項功能的企業。當日,以“一單兩報”方式申報的這批水產貨物抵達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經“一站式”卡口快速驗放后順利抵達香港。
該公司總經理翁錫鵬表示,按照原有規定,企業在貨物通關前需要向內地、香港海關分別錄入申報艙單數據,且申報字段要求、申報時限要求都不同。“現在一次就可搞定兩地申報數據錄入,不僅節約時間,也大大降低申報差錯風險。”
報關員黃瑩介紹,只需在廣東“單一窗口”系統提交預配艙單申報信息,半小時后即收到“內地艙單審核回執”和“香港ROCARS審核回執”,這意味著,內地海關艙單系統及香港道路貨物資料系統都已成功接收并校驗通過申報信息。
作為智慧海關建設業務應用場景,粵港“一單兩報”是粵港通關便利新舉措。在海關總署(國家口岸辦)指導下,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會同廣東省商務廳(省口岸辦)組織協調深圳、拱北海關與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海關共同推動實施。
該服務功能依托廣東“單一窗口”,通過電子化、信息化手段為內地和香港企業公路口岸貨物通關提供“一單兩報”服務,境內艙單傳輸人僅需一次申報錄入,在內地預配艙單電子傳輸時,可同步轉譯生成香港進口貨物運輸資料并推送至香港道路貨物資料系統。
“通過數據共享互用,縮減了內地和香港企業間的溝通耗時和文件傳輸量,減少了企業重復錄入,降低了通關成本,也提升了港珠澳大橋口岸的貨物通關能力。”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副關長劉彥君說。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科技處副處長吳鴻燁表示,海關將繼續聚焦粵港澳三地企業在通關申報方面的痛點、堵點、難點,立足企業訴求,在滿足數據隱私、安全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以智慧海關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拓寬粵港澳大灣區“一單兩報”業務覆蓋范圍;并以此推動粵港澳三地跨境貿易數據共享共用,促進大灣區貿易便利化,提升大灣區國際競爭力。
(記者 肖文舸 通訊員 陳琳 郭慶磊 張冉希)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