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再次站在了服貿江湖的中央。
12月6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在珠海開幕。三天時間里,超過600家企業在此集聚,向世界展示大灣區服務貿易領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這是一個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搭建的大舞臺——大會創新采用“一會三地”模式,設置現場展覽、會議論壇與多場配套活動,其中主會場位于珠海,分會場分別設于香港和澳門,三地聯動唱響灣區服貿“好聲音”;
這是一次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新機遇——大會邀請了來自美、英、法、德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專業采購商組團到場采購,項目總發包金額約8.78億美元,中外客商面對面洽談碰撞商機、對接資源,取得豐碩成果;
這是一場擁抱未來凝聚智慧的思想盛宴——大會以“服務數字化策源地、貿易數字化領航區”為主題,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聚一堂,圍繞數字內容出海、服務外包、海關特殊監管區貿易形態等話題展開探討,為推動大灣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貢獻新智慧。
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從珠海到廣東,再到大灣區,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從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獲得發展動力,也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與世界共享機遇,大灣區正堅定地向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持續邁進。
大灣區亮出服貿“硬實力”
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服務貿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深入發展,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產業鏈供應鏈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在服務貿易領域同樣走在前列。數據顯示,作為我國服務貿易大省,廣東2022年的服務貿易總額達1585億美元,增長8.3%,占全國總額的17.8%;其中數字服務進出口820.5億美元,占全國的22%。2023年上半年,全省服務進出口總額達782.9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二,發展潛力巨大。
聚焦香港,2022年香港服務貿易總額為11431億港元,同比增長4.4%。“從香港層面來看,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總量穩步擴大、國際化能力不斷提升、開放合作不斷深化;內地不同城市有各自的差異化優勢,也為香港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發展的生態圈。
“澳門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的融合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51%。”澳門特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介紹,澳門特區政府上月公布了首個全面系統1+4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各界攜手開創以及應用更多元的數字技術,為服務貿易和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營造好環境。
在與會專家和企業家看來,隨著數字服務發展,未來大灣區也有望在跨境數據、跨境金融、跨境信用等方面進一步流通。
“加快傳統貿易數字化改造,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這是時代賦予大灣區的使命和機遇。”全國政協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長林龍安表示,以粵港澳大灣區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揮香港國際貿易服務優勢,與珠三角先進制造產業鏈和供應鏈融合發展,促進傳統貿易數字化轉型升級,加速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灣區發展服務貿易的優勢第一是擁有香港這個‘超級聯系人’,能夠很快地銜接國際市場和資源;第二是背后有強大的國內制造業力量和數字化服務支撐能力,能形成很好的平臺作用,機會和潛力巨大。”浪潮集團副總裁徐宏偉建議,未來大灣區要重點加快和國際金融市場與規則的銜接,并要對貿易規則、對市場前瞻性發展發出自己的聲音。
64億元國際大單現場接洽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我看到很多有實力的外國采購商都來了,我覺得大灣區有很強大的實力和很好的未來,參會也很有收獲,明年還會來!”ROSS來自美國,本次他代表英國一家從事大宗商品貿易的公司參展,希望從大會中尋求區域合作方,以及投資和貿易的機會。
“我對從事國際化、數字化業務,特別是融合了AI技術的企業很有興趣。希望可以找到更多適合做跨國貿易的企業一起合作。”ROSS說。
為更好地促進實實在在的成交效果,本屆大灣區服貿會特別邀請了來自美、英、法、德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專業采購商組團到場采購,名單中不乏IBM、infosys、eBay等全球知名企業,總發包金額約8.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項目涵蓋IT、電信、醫療健康服務、數字貿易服務、跨境電商服務、金融服務等。現場,境外采購商與參會企業進行一對一洽談、交流、簽約,進一步深化合作成果。
此外,大會還設置了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規則銜接閉門會議、粵港澳服務貿易大講堂、B2B商務洽談會、企業路演會、城市/園區推介、經貿考察等配套活動,為參會客商安排產業考察等活動,為大灣區各城市和企業提供更多的貿易洽談和產業招商機會。
“這次來參展收獲很大,不僅了解到了服務貿易領域的一些新趨勢,展會第一天就接觸了不少潛在合作方。”龍騰出行企服業務中心總經理唐檢春告訴記者,龍騰出行希望為全球用戶構建覆蓋出行、健康、生活多場景的品質生活服務體系,“大灣區服貿會的舞臺也將助力我們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中國銀河證券廣東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魏丹告訴記者,銀河證券已經連續兩年參加大灣區服貿會。“本屆大會參會單位的數量和種類更多,展區各區域的劃分很有特色,覆蓋了不同的行業和地域,效果非常好。”魏丹稱,銀河證券國際業務網絡已從中國香港延伸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在跨境金融服務領域探索了許多經驗和成果,今后將再接再厲,更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乘服貿東風展珠海開放底色
當前,中國服務業基礎不斷夯實,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全國多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借助政策“東風”,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熱土”。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近年來,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以及“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利好政策疊加,珠海開放發展的優勢進一步彰顯。
數據顯示,目前服務貿易已成為珠海重要的經濟增長點,2018年到2022年,珠海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457億元增長至658億元,年均增長9.5%。攜手港澳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一批極具競爭力的本土服務外包企業正在珠海快速成長。
“珠海服務貿易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珠海市商務局副局長張廷友介紹,珠海當前服務貿易產業業態十分豐富,如IT外包、高端設計、跨境電商等都在加速發展。“連接港澳、背靠灣區,依托對外開放的先發優勢和空港聯動等交通優勢,我們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與產業優勢的‘合力’,成為服務貿易資源的聚集洼地,吸引眾多企業人才在此聚集。”
據悉,未來珠海將堅持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力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加強與港澳經貿規則對接,打造一批優質服務貿易示范園區,加快培育壯大服務貿易新動能,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而在林龍安看來,貿易數字化服務平臺的建設,對珠海暢通跨境產業鏈、物流鏈和服務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珠海全力發展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建設,充分發揮‘一橋連三地’的獨特優勢,以跨境物流促進外貿進出口增長,從而帶動珠海和香港之間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快速融合發展。”林龍安表示,希望借大會契機,推動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與珠海市政府、商協會和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同時,期待發揮大灣區進出口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深化香港與珠海經貿合作,助力珠海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
■觀察
以會為媒 琴澳深融
“橫琴展區”“澳琴·會展”吸睛,琴澳走出資源共享新路
走進大灣區服貿會展館,以綠色、白色為主色調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特裝展區吸引不少參展觀眾上前咨詢。基于服務消費新場景,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在本屆大灣區服貿會打造了126平方米“橫琴展區”,邀請11家服務貿易行業相關的代表企業、園區和機構參加,基本涵蓋合作區“四新”產業,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合作區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發展潛力及產業優勢。
機遇
展示新業態擴大“朋友圈”
當前,合作區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中醫藥創新基地和創新高地,全力支持“澳門注冊+橫琴生產”等發展模式,全力推動中醫藥出海遠航。本屆大灣區服貿會上,合作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亮點十足。
“我們展位已經接待了來自香港、澳門、內地的企業和機構的咨詢,大家對產業園的招商入園政策、如何通過產業園平臺走出去等都充滿興趣,同時我們也向來訪者介紹了合作區新出臺的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政策的細則。”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總監孫繼霞高興地和記者分享道,希望借助大灣區服貿會平臺,展示“以醫帶藥”拓展葡語系國家中醫藥服務貿易模式的最新成果。
孫繼霞表示,這次大灣區服貿會是一個展示成果、交流學習的好平臺,現場“一會三地”方式實現了珠海、橫琴、香港、澳門的聯動,充分發揮各大城市的優勢作用。通過與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優秀行業代表進行洽談交流,將對未來開拓中藥走出去、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作為澳資企業,我們已經扎根合作區發展多年,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企業形成緊密合作關系。”珠海原妙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蕭偉志告訴記者,公司主攻介入醫療器材、體外診斷試劑盒等,同時涉及個人護理產品、健康保健產品。“本次參展服貿會,對我們企業品牌推廣非常有助益,不少外國客商對我們的服務產生極大的好奇,有望將品牌影響力向葡語系國家、東盟輻射。”
合作區自掛牌成立以來,已落實了服務貿易對港澳擴大開放和深化合作的有關政策,服務貿易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目前,合作區服務貿易以技術進出口服務為主,2022年登記備案技術服務進出口合同金額超過1億美元。
聯動
攜手澳門助推商貿發展
展館內香氣撲鼻,工作人員身著葡萄牙傳統服裝,和參展觀眾分享著巴西咖啡。與“橫琴展區”臨近,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也現場設置了“澳琴·會展”展區,宣傳琴澳營商環境及政策優勢,共組織7家澳門企業和服務機構展示澳門服務貿易行業現況。
澳門展貿協會副理事長鄧敏華告訴記者,“首日已有數十家來自大灣區的客戶對我們展出的‘碳中和會展模式’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了解辦展過程中的‘碳中和’指標如何計算。在此次服貿會上,我們與各企業代表、其他參展商充分互動,深化會展+低碳+產業的聯動,促進各行各業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升級。”
“澳門與橫琴在會展合作方面密不可分,上午在橫琴參加論壇,下午到澳門逛展會,琴澳聯動辦會展已經成為新常態。”鄧敏華坦言,隨著合作日益密切,“一會展兩地”創新模式、“一簽多行”政策等措施相繼落地,琴澳已經走出了一條資源共享的新路,聚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平臺。
她指出,當一些國際展會落戶澳門后,澳門展貿協會會帶動一些海外的意向展商在合作區內落地注冊,再利用合作區的優惠政策、場地優勢,推動相關產品開拓內地市場。
澳門擁有自由港、單獨關稅區、資金自由進出及中葡平臺等優勢,透過橫琴將能夠緊扣住大灣區的內需市場、產業鏈條和基礎設施,琴澳在大灣區服貿會上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及聯動優勢。
“目前,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已經實體化運作,以‘雙中心’的形式設置澳門中心、珠海·橫琴中心。”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合作區將以此為抓手,深化中葡科技領域交流合作,加強與葡語系國家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科技合作上的聯動。同時,合作區將加快出臺支持商貿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不斷豐富合作區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促進對外投資及區域經貿合作。
(記者 沈夢怡 張紫微 黃天儒 攝影 錢文攀)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