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金周收官,各地旅游業成績陸續揭曉。數據顯示,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珠海全市共接待游客300.1萬人次,同比增長102.8%;實現旅游總收入21.49億元,同比增長178.9%。
從出游看消費,從消費看信心。海島上一房難求、景點門票銷售火爆、港珠澳大橋車流不息……旅游市場的全面升溫,也帶動消費加速回暖:雙節期間,珠海居民消費市場“活力足、人氣旺”,全市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0.5%。
能在中秋國慶“大會戰”中爭得流量,這是對珠海前期“努力”的肯定,彰顯了珠海旅游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讓“流量”持續乃至放大,成為擺在珠海面前的新考驗。
文旅市場產品供給豐富
“日月貝這里不僅能看劇看景,還能坐直升機、乘游艇出海,體驗感直接拉滿。”10月5日,武漢游客黃女士剛結束飛行體驗,漫步在野貍島上,一面欣賞落日余暉的浪漫美景,一面感慨連連。
“雙節”期間,這座“青春之城”新意迭出。情侶路海濱風光引客無數,中秋魚燈展、河燈祈福、“戶外漂浮藝術展”“海岸citywalk”和“秋日露營節”等文旅商體融合活動豐富多彩,沉浸式的都市旅游新模式令游客耳目一新。
立足資源稟賦,珠海濱海文旅項目也不斷推陳出新。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推出了“暢游伶仃洋·夕陽航班”、海上光影劇《九洲船說·相約大海》以及澳門環島鼓舞青韻等文化演出,將音樂藝術和海面美景相結合;東澳島開通運營觀光車日出線、舉辦“有趣奇妙游園會”活動,讓游客從早到晚樂享不停。
今年“雙節”假期,珠海市萬山鎮上島旅客達到1.8萬人次,同比增長48.65%;其中,東澳島上島旅客超1.6萬人次,同比增長56.4%。與此同時,珠海各大景區、鄉村旅游集聚區紛紛推出游園、親子、夜市等新型體驗產品,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游玩活動。
備受游客青睞的珠海長隆推出全新項目長隆宇宙飛船,全方位升級游客視聽體驗;蓮江村結合當地特色,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創新打造本土非遺旅游項目;湯臣倍健透明工廠舉辦雙節狂歡湯寶游園會,打造夢幻親子派對……
此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各大景點也是精彩不斷。創新方以國潮為主題亮點,舉辦嘉年華活動;天沐河賽艇公園,上演了大型水舞光影秀《我們的橫琴》,24場水舞光影秀和6場無人機天幕秀,斬獲超高人氣;勵駿龐都廣場舉辦澳門國際文化美食節(橫琴站),吸引并滿足了前來打卡的覓食者。
隨著“旅游+文化”“旅游+音樂”“旅游+美食”等多重文旅“套餐”驚喜不斷,珠海文旅消費市場持續升溫。
記者從珠海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獲悉,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市接待游客300.1萬人次,同比增長102.8%,較2019年增長2.6%;實現旅游總收入21.49億元,同比增長178.9%,較2019年增長11.9%。
港澳跨境游人氣火爆
憑借著豐富的文旅產品供給與便利的交通環境,這個假期珠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熱門旅游目的地。
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9月29日至10月6日16時30分,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過50萬人次,出入境車輛總數居全國口岸首位,超過9萬輛次,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40%和300%,均處于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我第一次見到港珠澳可以塞成咁”“港珠澳三地打卡攻略”……伴隨著“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不少香港居民將珠海游增加到周末出行清單中。打開社交媒體APP,關于香港往返珠海的各種攻略已經鋪天蓋地。
“雙節”假期,港車澳車“北上”持續升溫,總量達到4.6萬輛次,占到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車輛總量的47.9%,橫琴、九洲港、中山港假期客流量也分別迎來客流大漲,創出年內新高。
據九洲邊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疊加,粵港澳多地接連舉辦煙花匯演、美食節、音樂節等慶祝活動,加之前期航班調整增開等因素,九洲港口岸出入境客輪幾乎“船船爆滿”。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發達是發展旅游的一個優勢,對于港澳居民來說珠海地盤夠大,發展的余地也夠大。
曾在2001年版《倚天屠龍記》中飾演“楊逍”一角的演員張兆輝,在社交平臺上夸贊珠海是一個很寫意的地方,住了很久依舊令他感覺到很舒適。熱愛跑步的他經常在情侶路上晨跑,不少珠海網友都曬過與“影帝”的偶遇照。
在不少港澳居民看來,珠海日趨完善的城市綠道、社區公園、主題樂園等,不僅拓展了假日旅游消費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方式,也為他們提供了美好生活的新空間。
旅游熱考驗城市服務水平
今年“雙節”期間,伴隨著珠海文旅市場火熱,市民出行需求旺盛,消費活力得到持續釋放,促進了產業升級和城市更新。
據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在“加長版”黃金周效應帶動下,珠海旅游會展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倍;旅行社及相關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倍;珠海全市住宿餐飲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8%。
“展會上每天300斤都不夠賣!”大赤坎肥仔強燒味海鮮餐廳負責人趙志文介紹,在斗門非遺民俗文化美食嘉年華的現場擺攤,燒臘的銷量很可觀,是平時銷量的兩倍以上。
事實上,流量也是旅游行業的試金石。前不久,15萬人次參加中原迷笛音樂節,因頻發財物被盜事件登上熱搜,引發不少網友熱議。在業內專家看來,旅游市場持續火熱發展的背后,考驗的是城市交通運力和服務能力水平。
在剛剛過去的假期,為應對客流高峰珠海特意實行交通管制,建議綠色出行;各口岸邊檢站全面細致規劃假期期間客流疏導、口岸管控、應急處突等工作;機場聚焦旅客乘機出行需求,加強對老年人、無成人陪伴兒童等特殊旅客的關愛服務和全流程引導……
“旅游城市的發展需要一個培育過程,不能動不動就想著火一把,這個思路是不對的。”魏小安以珠海長隆、中國航展為例,二者的成功不是一簇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培育的過程。“你有引流的東西,也要有留客的手段,它們的成功離不開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保障。”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分析,面對今年最長的一個假期,低價、不擁擠的“小機場”城市以其完善的基礎建設、獨特的人文環境、高性價比,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
面對一批快速崛起的“旅游城市黑馬”,珠海又該如何發力突圍?
“事實上,珠海是國內最早一批做旅游起來的城市,一直在不斷的摸索前進中,從鄉村游到圓明新園,再到現在的航展、長隆,珠海的旅游產品越來越豐富。”魏小安說。
在魏小安看來,珠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與硬件基礎條件,未來還可以更多關注文旅產品細節設計問題,他以海島的設計為例。“萬山太有潛力了,做好了往國際上比也是不遜色的。但是思路可以更開闊點,不要把游客的體驗單一放在島上才展開,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多想一步,例如在游客登船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體驗海島風情。”
(記者 吳楓 何麗苑 冉小平)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