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發布2023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地區生產總值2063.29億元,同比增長5.1%,略高于全省增速0.1個百分點。
上半年,廣東省經濟運行總體特征是企穩、回升、向好,珠海的情況亦反映出這種特征。
珠海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逐步回歸常態化運行軌道,反映在“半年報”的不少亮點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2.5%,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51.1%;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1.7%;總投資超1000億元的28個產業立柱項目加快落地,工業投資增長41.6%;全市接觸型消費強勁復蘇,餐飲收入增長43.8%,文體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643.4%……
成績來之不易,是今年以來許多一線工作者的共同心聲。挑戰仍未結束,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哪些新變化能為珠海提供更多底氣?珠海能否中流擊水更進一步?復盤這份成績單或能得出一些答案。
攻產業:
三大產業結構向“高”向“新”
產業,是珠海“穩”字卷的主題。
總體來看,上半年,珠海三次產業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7.08億元,同比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15.64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20.58億元,同比增長4.0%。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在三次產業中占比超過50%,“三二一”產業格局進一步優化。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也是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上半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實現248億元,同比增長8.1%;6月末,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名第三;全市本外幣貸款余額1.13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名第二。
制造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經濟穩,仍然是珠海探索發展路徑所堅持的信條之一。上半年,珠海堅持“制造業當家”工作成效顯現,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5%。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456.20億元,增長7.1%,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9.5%。
今年上半年,珠海全力落實省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全面打響“產業項目落地攻堅年”行動,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市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766.14億元,增長5.8%。其中,制造業增加值684.23億元,增長7.8%。
在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同時,產業的內部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上半年,珠海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4+3”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完成增加值593.04億元,增長9.4%,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7.4%,其中智能家電和新能源產業增速亮眼,同比分別增長23.3%和34.7%。
產業向“高”向“新”探索,離不開充實有活力的創新主體。目前珠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308家,上半年高新技術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1.2%。高技術制造業投資172.25億元、增長52.5%,先進制造業投資207.46億元、增長51.1%。
一批深耕創新、勇立潮頭的優質企業加快成長。上半年珠海新增上市公司4家,總數達到48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3家,超過前4年累計總量,總數達到71家。1—5月,全市專利授權量10854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30.67件,位居全省前列。
創新后備軍也在培育中。截至目前,珠海已納入上市培育綜合服務平臺的儲備企業2029家,在培育庫企業679家,并制定企業上市三年發展規劃,將59家企業納入珠海市上市發展第一梯隊。
通內外:
大橋帶動商貿文旅快速復蘇
伶仃洋上,長龍飛架。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全面啟動建設,“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等創新政策相繼落地實施,港珠澳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流動效率大幅提升,港珠澳大橋也正在不斷打破自己的記錄。
上半年,港珠澳大橋日均跨境貨車1450輛次,較疫情前增長5倍,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日通關車輛最高達9300輛次。截至7月24日,海關累計監管驗放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境的港澳單牌車超過50萬輛次。
海路、航空客貨運輸也在加快復蘇。上半年,珠海港口業務實現增長,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2.0%,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5.3%;珠海機場旅客吞吐量530.47萬人次,同比增長227%。
打通了交通運輸的“任督二脈”,大量人、物、財開始涌入珠海,相關行業紛紛受益。
首先是外商投資保持良好增長。上半年珠海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9.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增速較一季度提升21.1個百分點。
同時,珠海厚植市場主體成長的“沃土”。截至6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43.5萬戶,較2022年底增長3.5%。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8194戶,同比增長7.5%,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9.2%。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半年珠海全市新登記企業12879戶,其中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937戶,比去年同期增長7.70%,注冊資本(出資額)36.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9.35%,外資企業中,新登記港資企業185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5.63%,新登記澳資企業599戶,比去年同期增長5.09%。
其次是外貿新業態呈加快發展態勢。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完成封關驗收并開園運營,粵港澳物流園(一期)、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預計三季度投入使用……上半年珠海跨境電商進出口102.8億元、增長31.7%。
人氣集聚帶來的另一個驚喜是快速復蘇的消費市場。上半年,珠海全市接待游客1549.4萬人次、增長227.2%;全市舉辦會議展覽共583場、增長93%,參加人數36.14萬人次、增長4倍;全市口岸出入境7282.7萬人次,增長36.2%。隨著旅游、商務等外來人員大量到來,餐飲、住宿消費持續增長,免稅、會展消費顯著復蘇,升級類消費、線上消費平穩向好,消費市場持續回暖。
上半年珠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57億元,增長5.5%,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增長43.8%,文體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643.4%。
據悉,下半年珠海市將積極利用“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帶動的人流利好,加強與港澳地區的商貿和消費領域合作。同時,以“珠海購物節”為主力IP,大力推進家電“以舊換新”、電商直播、車展美食展、珠港澳聯動推介等主題鮮明的促消費活動。
看變化:
工業投資15年來首超房地產
縱觀上半年珠海經濟運行情況,成績來之不易,挑戰同樣無法回避。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8%,相較去年增速有所放緩,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9%。從全國的層面來看,當前房地產市場仍在緩慢恢復,需求不穩已成主要制約因素。
珠海也面臨著同樣的陣痛。上半年,受到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態勢影響,珠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4.95億元,同比下降4.9%。
不只是珠海,許多城市都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即原有的依賴土地價值的城投融資模式或將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需要尋找新的強有力的增長點。
危機往往蘊含著轉機。房地產專家、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少文曾表示,房地產行業的底層邏輯已經從房、地、產變成產、地、房,想要進一步實現人均GDP增長,核心是人均生產力、生產效率要提升,這依賴于有更高效率的產業。
從投資結構來看,珠海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4.7%,占比下降至32.0%。另一邊,工業投資占投資比重提升至36.1%,近十五年首次超過房地產投資。
一些改變正在發生。上半年,珠海市把握新能源、新型儲能等產業賽道新機遇,以政策激勵和強化招商引資帶動全社會投資,總投資超1000億元的28個產業立柱項目加快落地,工業投資增長41.6%。“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加快對接深中通道連接線、港珠澳大橋西延線、市域軌道環線等“三條戰略通道”建設,持續優化園區水電路氣信等配套建設,支撐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4%。
這一變化是珠海大力推進“制造業當家”取得的重要成效,也預示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珠海5.0產業新空間建設全面提速,已建成544萬平方米,在建312萬平方米,下半年計劃開建356萬平方米,目前已有183個項目簽約入駐,協議投資357.5億元,預計產值939.9億元。同時,珠海對5.0產業新空間周邊用地進行土地整備拓展,后備潛力超過1萬畝,現已整備用地2172畝,陸續落實了曜靈時代、緯景儲能、萬鋰等一批立柱項目。
“下半程”已經開啟,珠海在回顧上半年成績的同時,也明確表達了全力以赴穩經濟、抓項目、促發展的決心:
——把制造業當家作為頭號工程,全力推動“項目落地攻堅年”行動見實見效,建設好、配套好、運營好5.0產業新空間。更加堅定地圍繞光伏、新型儲能、信創和生物科技等領域推進產業立柱項目落地,開展招商引資,力爭全年新招引落地40個產值5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持續強化消費基礎性作用,辦好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亞洲通用航空展等活動;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統籌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加大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
——加速推進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珠海”開展“百團大戰”。加快構建內聯外暢大交通格局,強化陸海統籌全面提升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經濟“半年報”反映了當前的趨勢和信號,更吹響了珠海下半年奮力沖刺的號角,珠海的下一份答卷,需要借勢而為,更要堅定事在人為。
(記者 張紫微 統籌 沈夢怡)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