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局,翠亨新區在“新”字上做文章。2月6日,新春開工第二天,總投資1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項目——明陽現代能源高端裝備科技園動工,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過500億元。2月7日,翠亨新區招商團隊兵分多路,奔赴各地招商,重點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新產業”龍頭。
產業向新,翠亨新區有新目標。今年,翠亨新區提出力爭落地項目總投資不低于330億元,并首次提出建設“中山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布局低空經濟、無人產業、類腦科學等未來產業。
近日,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調研翠亨新區時強調,翠亨新區要錨定科技產業融合發展主陣地定位,面向全國、全球集聚科創產業、研發平臺、高端人才,打造名副其實的創新之區。
從“新”出發,翠亨新區加快向產業更高階段攀升。
為產業落下“先手棋”
春節假期剛結束,廣東神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神舞科技”)就已忙碌起來。入夜后,位于翠亨新區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的神舞科技辦公室和實驗室仍燈火通明,工作人員為生產訂單而忙碌著。
“新產品即將推出,大家都在趕進度。”神舞科技創始人兼CEO、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博士鄭輝表示,今年將是公司產品的集中上市年,預計將有7款新品陸續推出。
廣東神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腦機接口產品研發生產的企業。腦機接口是一個未來產業“新賽道”,是在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之間建立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的技術。通過這種通道,用戶可直接通過大腦思想來操控設備,而不需要語言或動作。這樣的技術和應用場景,仿佛只存在于科幻小說或影視作品中。然而,神舞科技已推出相關產品,將“科幻”變成了現實,成為國內乃至全球在腦機接口的領先力量。
翠亨新區提出構建“4+X”產業體系,其中“X”指的是未來產業,旨在布局一批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打造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腦機接口即是其中一個“未來產業”。除此之外,翠亨新區已在多個未來產業領域落下“先手棋”。
在新型儲能領域,翠亨新區已聚集了廣東明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富海(中山)低溫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等產業鏈領軍企業,陸續產出新的科創成果。在氫能制儲加一體化應用方面,廣東明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了示范應用的方案和具體應用場景。中科富海(中山)低溫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在氫能制造環節已取得多項關鍵突破,打破了國外“卡脖子”,并正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把氫能液化、儲運、質量檢測等技術鏈全部打通,形成產業化集群。
在低空經濟領域,翠亨新區已引入廣東誠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力量,同時正建設首個低空經濟主題產業園,面向深圳等低空經濟產業高地,計劃打造無人機零配件與原材料加工基地、無人機應用服務平臺、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等產業載體,形成從制造到應用的全產業鏈條。
隨著未來產業力量匯聚和矩陣壯大,翠亨新區積聚起產業發展的強大動能,“中山未來產業先導區”初具規模。
新興產業“聚雁成陣”
春節假期剛結束,位于翠亨新區馬鞍島東臨路旁的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項目就火速復工。2024年12月30日,項目一期正式投入使用,迎來首批入駐員工。二期建設工作正加速推進。
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項目是翠亨新區乃至中山首個與核能相關的產業項目。中廣核南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遠華表示,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項目是中國廣核集團牽頭建設的中國南方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南方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方中心聚焦先進核電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同步建設南方中心總部、深圳龍崗實驗基地、中山科研基地、陽江科研基地,形成“一總部三基地”的布局。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項目正是“一總部三基地”布局中的重要支點。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承擔著獨特功能,將建設一批重大核能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國際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產出一批世界級研發成果,打造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重要綜合性科研基地和原創技術策源地。
在翠亨新區,以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項目為代表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勢力也正陸續壯大,涵蓋健康醫藥、新能源與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成為推動翠亨新區構建創新之區的重要力量。
從翠亨快線進入馬鞍島興灣路,一直向東走,一座樓高超過100米的“H”型建筑尤為引人注目。這是華潤燃氣總部基地(中山)及新興產業科創中心所在地。它將集合華潤燃氣中山公司、潤智科技有限公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公司、設計公司、學習與創新中心、調度中心以及95777集約呼叫中心等單位,成為華潤燃氣業務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
在馬鞍島的另一條主干道——香山大道旁,國內半導體存儲領域的領軍企業江波龍穩步發展,中山存儲產業園二期即將投入使用,將打造數智化標桿園區。與江波龍相距不遠的康方灣區科技園,主要生產全球首創雙抗新藥“依沃西”等產品,是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生物醫藥生產基地之一。
除了“大而美”的行業龍頭,翠亨新區還有一批“小而精”的產業新銳。達石藥業是創新藥領域的“明星企業”,其長效、無成癮鎮痛藥DS002研發進度全球領先,有望成為全球首款用于癌痛治療的非阿片類強效鎮痛藥。斑馬藥業將建設中山市重點實驗室,目前已擁有預防和治療出血性腦中風、重癥敗血癥等多項小分子新藥技術專利,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興力量加入,翠亨新區的新興產業“聚雁成陣”,建設“創新之區”也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和支撐。
打造全鏈條創新生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科創資源也有著獨特的流動規律,具有顯著的集聚效應,對創新生態有著較強的敏感度。對此,翠亨新區近年來持續在“創新環境”上發力,面向全國、全球吸引科創產業、研發平臺、高端人才資源。在產業空間方面,翠亨新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深中通道開通后,翠亨新區與深圳、香港等科創中心共處“一小時通勤圈”,區位優勢進一步放大。抓住這一優勢,翠亨新區近年來不斷優化產業空間,成為中山產業用地最集中的區域。今年,翠亨新區提出將進一步擴大優質產業空間供給,加快推進馬鞍島東部岸線轉型升級和重點地塊收儲整備,提速推進翠城系列產業園、中山生命科學智造園二期三期建設,推動新增產業空間約58萬平方米。同時,將力爭整備可供企業直接投資建設的“熟地”1萬畝。
在高端研發平臺方面,目前,翠亨新區已建成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生命科學園、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中山軟件園(翠亨新區)、灣區未來科技城、康方灣區科技園、中廣核中山科研基地等科創平臺及科技產業園,創新集聚效應逐漸顯現。其中,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已組建了49個領軍人才團隊,博士后工作站在站人數40人,并先后獲批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分中心,揭牌成立大灣區新藥發現國際研究中心,參與大灣區乃至全球創新的實力不斷增強。今年,翠亨新區提出打造創新引領的產業城區,將以中山未來產業先導區為目標,推動翠湖新城建設,重點謀劃建設香山站TOD、翠亨國際科創中心二期等項目。科創平臺矩陣將進一步壯大。
在科創金融方面,翠亨新區被中山市賦予打造“西灣科創投融中心”的使命。翠亨新區設立了西灣母基金。截至2024年底,該基金已組建17只子基金,子基金總認繳規模約106.5億元,重點投向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2024年,翠亨新區新增備案基金4只,總規模52億元,占全市新增規模的71.9%。
在人才資源方面,馬鞍島全域被納入中山國際人才島,擁有中山國際人才島“灣區新地標”十大專項行動等政策措施支撐,內容包括推動中山國際人才島深化與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合作,支持在中山生命科學園建設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促進香港和中山兩地雙向交流等。2024年9月,香港理工大學正式簽約進駐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孵化器,將在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與此同時,翠亨新區正加強與深圳、香港等地在人才互動方面的合作,中山翠亨新區澳中青年創新創業園是廣東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1+12+N”規劃布局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陸續推出一批創新創業成果。
創新生態好不好,企業和人才說了算。企業和人才則用行動作出回答。
隨著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車,深中兩地間的通勤時間大幅縮短至30分鐘左右。“這一交通優勢大幅提升了我們企業經營的效率,也為客戶業務交流、產業鏈合作伙伴協作,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通道。”深圳市江波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蔡華波表示,翠亨新區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創新生態,江波龍將繼續扎根發展,在翠亨新區建設“工程師的園區”。未來中山存儲產業園的工程師數量將超過1000人。
(記者 雷海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