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公布2023年度特色產業園名單的通知》。其中,中山火炬高新區被評為廣東省特色產業園(光電及電子元器件)。
“省特色產業園的成功認定,也將為‘灣區光谷’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火炬高新區將依托特色產業園區的建設,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協同和創新合作,不斷加大引導園區光電企業進行創新和轉型升級的力度,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共同繪制“灣區光谷”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
聚“光”成炬
搭建全鏈條孵化體系
直到深夜,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下稱“長理工中山研究院”)精密光學薄膜實驗室里仍舊燈火通明,王奔及其團隊仍在研討最新的技術方案。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科研團隊,他們研究的高性能精密光學薄膜器件突破“卡脖子”技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空間通信、現代大科學裝置,成為國產替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長春理工大學求學、海外深造、中山創業、公司承擔多個重大科研項目……青年科技創業者王奔的“追光”故事,每天都在火炬高新區上演。
三年的時間里,王奔供職的長理工中山研究院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引進50多位博士人才,建立了13個重點實驗室,并孵化了15家科技型企業,“政產學研”融合發展結出碩果。
為何這里能成為光電人才的創業創新沃土?產業基礎是關鍵。近年來,火炬高新區大力發展光電及電子元器件特色產業,建設國家級的中國電子(中山)基地,并先后獲批“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光電產業)基地”和“中山成像與光電子創新型產業集群”,孕育了聯合光電、通宇通訊、舜宇光學等超百家國內知名的優質光電信息企業。
在今年“投資中山”招商推介系列活動暨第十一屆中山人才節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會林提出,圍繞空間光學、海洋光學、醫用光學等研究內容,在中山建立人才引進培養中心、高水平的科研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會上,兩位院士工作室揭牌,擬入駐火炬高新區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為建設“灣區光谷”點燃智力引擎。
目前,火炬高新區已形成了多層次、全鏈條、廣覆蓋的育成體系,包括孵化載體建設(含重點孵化載體)、企業培育、平臺服務、產業鏈接、金融支撐、人才集聚等,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走上創業路。
載體建設上,長理工中山研究院新校區正在快馬加鞭建設當中,規劃包括行政、教學、科研、活動中心、宿舍、食堂、體育館等,總建筑面積超14.6萬平方米,可容納千名碩博人才。
平臺服務上,火炬高新區設立企業服務中心、張企集團專門對口服務光電產業,提供涵蓋產業發展、人力資源、金融資本、企業運營、交流合作、生活配套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金融支持上,火炬高新區設立聯合光電基金、聯芯基金、聯電基金等基金擬投項目,瞄準光學傳感、光學顯示、激光應用、ARVR應用等前沿領域,主要為區內龍頭光電上市公司聯合光電公司上下游企業及其相關產業鏈服務。
去年,以王大珩院士命名的大珩光電論壇也永久落戶中山,構建起灣區以及全球光電領域人才、項目、企業交流融合平臺,推動光電創新要素集聚中山。
聚光成“矩”,厚積薄發,中山光電產業迎來從量變積累到質變跳躍的突破點。接下來,火炬高新區將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推動長理工中山研究院打造人才會聚的高地、科技創新的高地、成果轉化的高地,為打造“灣區光谷”奠定扎實的基礎。
從“卷成本”到“卷技術”
企業加速新興領域布局
“光學老又新,前程端似錦?!敝袊鈱W之父、長春理工大學創始人王大珩的這句話道出光電產業的無限前景。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光電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使光電產品更加智能化、數字化。為應對傳統業務增長的天花板,火炬高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加大研發投入、加快轉型升級,搭上新興產業的“快車”。
在中山聯合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光電”),的展廳里,聯合光電副總經理王浩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的“王牌產品”——一款內部研發編號為581的高倍率變焦鏡頭。從這一款產品開始,聯合光電填補了國內變焦鏡頭的空白,并逐步取代進口產品,成為全球安防高清一體機變焦鏡頭的第一名。
如今,聯合光電20倍及以上高清變焦安防鏡頭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多年來保持第一,擁有多項領先技術,如:首次應用于工業安防領域的光學防抖技術、黑光全彩技術實現全球首創等,也是國內唯一掌握超短焦投影技術并成功實現量產的企業。
“我們敢于投資幾億元建研究院、廣招人才,正是意識到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再去‘卷’成本,而是要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附加值?!蓖鹾普f,企業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超10%,當前正積極響應中山提出的建設“灣區光谷”戰略目標,推進西灣光學工程研究院建設,加速對人工智能與圖像、激光與通信、自動駕駛與傳感器等新興領域的布局,著眼于未來3至5年的技術儲備。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深圳黑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計劃總體建設7GW新一代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片及光伏組件高端產線為主的研發、制造一體化基地,共投資50億元;元亨光電(大灣區)智能制造總部基地奠基,總投資4億元,將打造全新研發中心、實驗中心、生產工廠及品牌運營中心;光大科創中心項目主體結構封頂,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1億件高精光學元件……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一批批高端光電項目的落戶為火炬高新區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中山市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黃純根表示,火炬高新區可以加大在光學光電下游應用領域,例如AR、VR、生物醫療、光學儀器、光通信、激光等領域布局,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光電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搶抓深中產業融合機遇
千億產值呼之欲出
在中山光電光學行業流傳一句話:“灣區光谷,千億產業,萬億夢想”。如今,中山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
在今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中山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灣區光谷”。深中通道通車在即,深中一體化步伐加快,珠江口東西兩岸光電信息產業加速融合發展;火炬高新區統籌民眾街道深入推進,萬畝產業空間描繪了千億集群的藍圖,中山光電信息產業迎來“二次騰飛”黃金期。
緊抓機遇,火炬高新區將聚焦光電設備、光電顯示、醫工結合等六大領域,實施科學編制產業規劃、出臺定制化扶持政策、打造高能級產業空間等十大舉措,集中優勢資源打造“灣區光谷”。
為承接優質產業資源外溢,火炬高新區將提供工業用地、工業廠房、工改載體、高端孵化平臺等多類產業空間,聚焦光電設備、醫工結合、新一代光電元器件、光電顯示、激光應用、光電軟件等六大重點領域,大力招引深圳優質光電產業項目。
在產業空間上,火炬高新區規劃了20平方公里、超30000畝產業平臺,提供多類型空間載體,力爭三年內整備超5000畝產業用地;提供70萬平方米可拎包入住的廠房,以及超30萬平方米的高端孵化載體。
當前,已有一大批高精尖優質光電產業項目陸續落地簽約,如全國十大電視制造出口商彩迅工業、全球重要“光顯融合”模式探索者洲明科技、LCOS芯片國產替代高科技項目——芯鼎微等,爭先搶抓“灣區光谷”投資機遇。
未來,“灣區光谷”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策源地、未來產業聚集地和創新人才向往地,力爭到2026年實現光電產業總產值破千億,再用3到5年時間實現營收翻一番,高新企業超過500家,研發占比超8%。
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眺望前路,火炬高新區光電產業底氣十足: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冉冉升起的“灣區光谷”必將成為一片創新熱土,續寫永不落幕的“追光”傳奇。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者 楊慧榮 通訊員 肖晨茜)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