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最新動態

向灣圖強 以深中一體化探索大灣區融合發展

2024年02月19日 來源:中山日報

[ ]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伶仃洋上新年的海風又一次拂過在建的深中通道,仿佛要搖醒這條蜿蜒入海一路向東的巨龍。伴隨著深中通道上的建設者們奮力地完成一個又一個工程節點,深中通道正向著通車沖刺。通道的西岸,中山正舉全市之力深度擁抱大灣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五年里,中山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堅定扛起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使命擔當,率先探索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項項關系區域合作的改革和機制在摸索中突破,一條條交通要道將灣區通行變得更加緊密。在城市的拔節生長里,中山奏出向灣圖強、向高而攀的時代最強音。

  率先探索,深中一體化發展提速

  2022年7月,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復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作為全省首個以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的改革創新實驗區,中山肩負起珠江口東西岸融合發展探路的歷史重任和時代命題。2024年1月,《中山市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明確將以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規劃、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等一體化為重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

  五年來,中山與深圳兩座城市展開了更為緊密而頻繁的互動,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破題探路。2022年,深中兩市政府簽署戰略協作框架協議,并共同謀劃推出了戰略協作第一批44項重點協作事項(項目);2023年,兩市同步印發第二批25項重點協作事項(項目),截至目前,各事項有序推進、進展順利。

  以六個一體化為重點,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正在加速。如在營商環境方面,中山對標深圳營商環境,打造深中“無差別體驗”的營商環境。中山推進政務服務“深中通辦”,線上設立“深中融合一體化”專區,線下互設“深中通辦”專窗,633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深中通辦”,電子證照實現“深中互認”,企業開辦線上平臺實現鏈接互掛。今年,中山將繼續推動超80項改革,新增100項政務服務“跨城通辦”。

  在產業協作方面,2023年6月28日,深圳·中山聯合招商大會暨寶安九圍國際總部·翠亨深中合作產業園推介會在深圳市舉行,這是深圳、中山兩市首次面向全球聯合招商。會上,翠亨深中合作產業園亮相,兩市規劃建設總面積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經濟合作區,探索“深圳總部+中山制造”“深圳鏈主+中山配套”“深圳研發+中山轉化”等產業合作新模式。以產業協作為重點,中山正瞄準深圳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8個未來產業,深度融入中山產業鏈供應鏈,帶動中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也是在深圳·中山聯合招商大會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與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在會上簽訂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體化合作協議,雙方將強化“海陸空鐵”交通銜接,構建一體高效的現代化雙城綜合交通體系。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曹富全月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山年內將建成深中航空港、深中公交樞紐站場,開通深中跨市公交線路,爭取深南中城際納入上位規劃,并探索開通中山至深圳低空飛行航線的可行性等。目前,中山港與深圳的蛇口港、鹽田港共開通8條“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航線。

  緊密聯動,灣區發展藍圖逐步變成“實景圖”

  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中山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常務副組長的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建設工作,圍繞《規劃綱要》內容,中山市大灣區辦牽頭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畫出了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路線圖”,并結合“雙區”建設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等命題,牽頭制定出臺相關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點等,形成了中山長期、中期、近期相結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貫徹實施體系。

  中山深入“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戰略,除加快推動與深圳一體化發展外,中山加快與灣區其他城市融合發展。如中山與珠海市政府、江門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分別與廣州、佛山、江門編制實施三年工作計劃(第一批),推動共建一批合作事項和項目。推動與江門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對口開展產業協作工作,成立中山市與江門市產業協作聯席會議,出臺《中山市與江門臺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對口開展產業協作工作方案》。

  2023年8月,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率中山代表團訪問香港,香港特首李家超會見中山代表團一行,明確將建立溝通協作機制,推動各領域深度合作。2023年12月,香港特首政策組組長帶隊赴中山調研,雙方深入溝通了《香港-中山高質量發展合作區建設方案》,以“香港科創+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創業”“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為合作方向,謀劃建設香港-中山高質量發展合作區。如今,來自香港、深圳的優質企業正密集在翠亨新區落地,在灣區內配置資源;來自港澳的青年把中山作為創新創業、實現夢想的優選之地,進一步拉近了中山與港澳之間的距離。

  區域間的創新要素流動正在加速。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重點任務,一批高品質重大平臺和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如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新建工程實現封頂,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工業技術研究中心、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光機電產學研基地、中國南方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中山科研基地項目加快建設,項目投產后,必將聚集更多優質的創新資源,為灣區建設注入更多新動力。

  跨境民生合作,釋放更多政策紅利

  2023年7月21日,中山市陳星海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揭牌儀式舉行。中山市陳星海醫院成為全省首家、中山市唯一的粵港共建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在此之前,該醫院取得全省“港澳藥械通”首張批件。近年來,該醫院與香港醫療機構和團隊在醫療資源共享、醫生交流、多學科診療方面展開深度合作,讓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在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中,中山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便利粵港澳居民在灣區生活,相關政策覆蓋醫療、教育、就業、政務等經濟社會領域,釋放出更多惠民生紅利。

  家住沙溪鎮的香港籍居民張伯夫婦自退休后大多數時候都在中山生活,他覺得在中山享受到越來越多的便利,“政策越來越好,我住在這里安心、踏實。”這五年里,在粵港兩地的積極推動下,他和老伴最關心的公交卡、回鄉卡、醫藥寄送、醫保購買等都陸續得到了解決。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在中山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中山面向香港居民發放第三代社會保障卡超過10000張。

  自2021年起,中山市創新推廣內地港澳同胞服務中心建設,設專人專窗,就近為轄區港澳同胞提供政策類咨詢、便利化服務,成為港澳同胞享受便利服務的重要平臺。如今,服務中心在中山多個村(社區)遍地開花。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中山站、香港工聯會中山咨詢服務中心成為重要的溝通橋梁,為港澳居民提供更多服務。

  2023年3月30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香港工會聯合會舉行跨境合作啟動儀式。中山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中心)等多個單位與香港工會聯合會簽訂協議,在香港開設7個廣東社保服務點,為香港居民及在港居住的廣東參保人提供線上、線下社保業務,實現“足不出港”的便捷服務。此前,中山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分別與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等兩家澳門社會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委托其以業務導辦、代收件和咨詢答疑等方式為在澳的澳門居民提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待遇申領、資格認證以及企業職工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等8項社保高頻業務。

  生活在粵港澳的居民正享受更多的便利,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正在建設中。在中山領取養老待遇的港澳人員可通過數據比對、視頻認證、協查認證等方式享受“無感認證”服務;港澳臺人員可“刷臉”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功能,實現“跨境通辦”;港澳企業、居民通過人臉識別、遠程視頻、語音同步存儲、電子簽名認證、發證等在線辦理方式,可在中山辦理公證服務;中山搭建“1+1+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港澳青年可在中山獲得創業扶持和擔保貸款審批服務,全市45家創業孵化基地向港澳青年全面開放,2023年全市累計孵化香港創業項目超過110個……

  回眸過去五年,中山搶抓機遇,敢于突破,為推動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寫下了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展望未來,以推動省級實驗區建設為使命,中山將在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在融灣新格局中蹚出一條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記者 黃啟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扬中市| 黄梅县| 五家渠市| 晋江市| 江油市| 五莲县| 田林县| 读书| 宝丰县| 桃江县| 郑州市| 治多县| 渑池县| 白城市| 咸宁市| 秦皇岛市| 防城港市| 五华县| 平昌县| 泰来县| 葫芦岛市| 克山县| 图们市| 汝州市| 涞水县| 浑源县| 丹巴县| 章丘市| 景德镇市| 长泰县| 宝坻区| 大理市| 福鼎市| 华宁县| 措勤县| 沿河| 绵竹市| 玉屏| 天镇县| 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