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漸起,伶仃洋畔浪奔潮涌。
在這片土地上,時代的風從未停歇,改革創新的活力始終激蕩。
今年,“黃金內灣”越出珠江口,中山接過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歷史性一棒,翠亨新區也迎來了歷史性一刻。
明年,翠亨新區將迎來掛牌成立十周年。10年的時空交匯,一個偉大故事的承前啟后。變換的歷史坐標間,刻下的是翠亨新區跨越珠江口的印記。
“只要是有利于新區突破瓶頸、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都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地向上爭取。”中山市委副秘書長、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梁克表示,堅決打破一切瓶瓶罐罐,為中山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殺出一條血路”。
十年,跨越珠江口的時間維度
中秋之夜,圓月高懸,深中通道上的建設依舊熱火朝天。向東望,深圳前海高樓林立;向西看,中山翠亨新區燈火璀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了橫跨珠江口兩岸的這一筆,中山已經準備了近10年。
為什么要跨越珠江口?
長期以來,珠江口東西兩岸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呈現出“東強西弱”的態勢。兩岸城市群存在的經濟落差是跨越珠江口的動力來源。
為什么是翠亨新區?
宏觀規劃已落子布局——
今年5月,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著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并賦予翠亨新區打造特色平臺的重大任務。
6月,翠亨新區入選首批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
7月,中山接過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歷史性一棒,將在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規劃等方面與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城市融合互動發展,其中翠亨新區是前沿陣地、排頭兵。
有時候,市場透露的信號更具說服力——
來自珠江口東岸的“深港客”越來越多。今年,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聯合會和深商總會考察團到中山考察,近30名來自大灣區“9+2”城市的企業家組團到中山尋找商機。中山市政府與香港新華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新區打造新華(翠亨)港澳國際科創中心暨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工業創新港。
勇擔使命,這是一場翠亨新區與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城市的“雙向奔赴”。順應大潮,這更是一場翠亨新區與時代的“雙向奔赴”。
波光升騰,伶仃洋畔風帆勁;長風浩蕩,乘勢而上跨珠江。這次跨越珠江口的宏偉征途,翠亨新區承載的是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殷切希望。
乘風而起,灣區璀璨明珠浮出水面
風起南海之濱,潮涌珠江兩岸。
歷經幾年發展,翠亨新區已從一片灘涂海角成長為大灣區的價值高地。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翠亨新區新落地項目超七成來自深圳。作為當下中山投資熱度最高的區域,2021年翠亨新區累計招引落地項目13個,總投資額近430億元,包括文旅生態城、碼頭綜合體等百億級以上項目。
機遇已至,翠亨新區是否做好了準備?
作為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探路者,要敢闖敢拼,更要善于謀劃。翠亨新區高能級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座談會上提出,“翠亨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里一顆璀璨的明珠,未來的翠亨新區,一定要高能級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跨越伶仃洋,翠亨新區應是善謀的航海家。
宏偉藍圖逐漸明晰——
8月,《廣東中山翠亨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提出翠亨新區將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作為“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的先行啟動區,在政策銜接聯動、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深化粵港澳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
奔赴科創的星辰大海——
今年,“灣區芯城”項目落戶翠亨新區,將打造芯片行業集聚高地。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與翠亨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山碳中和技術與綠色產業協同創新實驗室,翠亨新區還集聚了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和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等高端科創平臺。瞄準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翠亨新區正加快構建“4+X”的產業發展體系。
打造深中“無差別”營商環境——
目前,翠亨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已開設深中通辦政務服務專窗,與深圳龍華區、寶安區“跨城通辦”事項超過220項,涵蓋人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為深圳企業和市民打造“無感漫游”式營商環境。
打造灣區宜居人文城市——
發揮“文化牌”優勢,圍繞孫中山文化資源、香山文化、嶺南文化等文旅資源,翠亨新區正探索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在基建配套方面,翠亨新區加快建設“一網統管”智慧城市,“三縱三橫”路網建設已基本成型,實施“美好翠亨”計劃。一個更美麗、宜居、智慧的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正在走來。
奮進者說
戴思樂公司董事長陳梅湘:翠亨新區,來對了!
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中準道兩旁企業的現代化廠房林立,是新區的“工業大道”。
“以前這邊還是一片芭蕉林,除了主干道,通行的道路還不多。”回想起8年前第一次到此考察,戴思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戴思樂公司”)董事長陳梅湘印象深刻。當時,她來到翠亨新區實地考察,看著對岸的深圳前海,陳梅湘決定將公司的新基地放在翠亨新區。
“無論是區位還是產業基礎、政府的服務專業程度,翠亨新區都是戴思樂公司‘二次創業’的最佳選擇。”2014年,翠亨新區掛牌成立僅一年,陳梅湘帶著公司團隊從深圳來到翠亨新區發展。
過去8年,戴思樂公司的市場不斷“開疆拓土”,目前已成為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列的泳池行業領軍企業。從芭蕉林到科創園區,戴思樂公司的發展歷程是翠亨新區蝶變的縮影,也是深中產業互動的生動展示。如今,包括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創平臺和項目陸續進駐,園區周邊的廠房和高樓也逐漸多了起來,交通路網日益完善。
“來對了!”這是陳梅湘和公司團隊的深刻感受。以翠亨新區為新起點,戴思樂公司已在全國設立53個事務所,業務遍布全國各地。從公司辦公樓窗戶向東望去,可以看見深中通道的中山大橋和前海高樓等景觀。“這里是我們走向世界的起點。”陳梅湘一邊看著窗外,一邊展望未來。
數讀
●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2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98.5億元
●2021年,翠亨新區統籌南朗街道,實現了226平方公里的融合發展
●過去兩年,新落地項目超七成來自深圳。2021年底,深圳落戶新區項目總投資額達672.9億元
●截至2021年,共有高新技術企業超120家、省新型研發機構3家、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平臺28個、國家級創新孵化器1個
●三大片區市政路網全面動工,總投資額超70億元,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超20公里
●實施“美好翠亨”計劃,2022年計劃增加綠化面積約40萬平方米
(記者 蘇芷妍 雷海泉 通訊員 王錫炎 李嘉豪)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