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政府工作報告出爐。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全省2023年工作,對2024年工作作了部署。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中山元素”頻現。其中,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支持中山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此外,政府工作報告在“百千萬工程”、產業發展、交通建設等內容章節也對中山有所著墨。2024年,中山將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肩負更多發展新使命。
關鍵詞: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
融入灣區發展大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12項2024年重點工作,其中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被放在了首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更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支撐帶動作用。”政府工作報告在該部分直接“點名”中山,明確“支持中山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
2022年,中山獲批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這是全省第六個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也是全省第一個以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改革創新實驗區。
近兩年來,中山在探索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方面先行先試,實施 “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戰略,聯動觸角遍布粵港澳大灣區,聯動成果陸續落地。
2022年,中山市與深圳市簽署《深圳市中山市戰略協作框架協議》,明確了首批重點協作事項。深中政務服務“跨城通辦”、拓展電子印章和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推動資質資格跨區域互認通用等事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023年,深中首次聯手開展全球招商,兩市合作共建的深中經濟合作區也亮相。翠亨新區是深中互動的重要陣地。翠亨新區已與深圳市寶安區簽訂兩地高質量融合發展框架協議,兩地正聚焦產業、交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規劃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此外,中山市與佛山、珠海、江門等周邊城市也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融合發展探索不斷拓展。
融合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然趨勢。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高水平推進五大都市圈建設,形成區域互補、協調發展新優勢”。最近,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同時發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打造“中山重要增長極”,同時,中山將在聯動深圳都市圈方面發揮重要的支點角色。灣區融合,深入參與其中的中山將迎來更多新機遇。
關鍵詞:軟硬聯通
做好廣珠澳高鐵前期工作,建成深中通道
交通建設備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23年部分,梳理了系列交通建設成果,其中包括南珠(中)城際、深中通道等與中山直接相關的項目。
2023年是中山交通建設的“大年”,內外交通均取得大突破。2023年,南中城際動工建設,這是中山首條直接參與建設且跨越中心城區的城際軌道線路,未來將與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運營。深中通道主線貫通,進入建成通車倒計時。深中跨市公交博覽中心公交樞紐啟動建設,深中交通網絡進一步織密。此外,坦神北路、南外環、南三公路等市內快速路也獲得關鍵進展,鎮域的快速通道進一步打通。
對于2024年的交通建設,政府工作報告著墨較多,提出“堅持軟硬聯通一起抓,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其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廣珠澳高鐵前期工作。根據規劃,廣珠澳高鐵將經過中山,成為中山聯通廣州、珠海和澳門的重要線路。這也是繼南中城際后,中山聯通珠江口西岸極點城市的又一條快速通道。
深中通道也被重點提及,今年,深中通道將建成通車。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作了展望:深中通道今年通車后,深圳與中山之間只需半小時。
水運和航空也成為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焦點:擴大“組合港”“一港通”試點,強化大灣區貿易、航運樞紐功能;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中山在這些方面也深入參與其中。目前,中山已與深圳的蛇口港、鹽田港開通了多條“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航線。近期發布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則指出,將以珠海、橫琴、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為試點率先開放低空空域,在與港澳協調一致的情況下探索發展覆蓋港澳的低空飛行觀光旅游業務,研究開通對接港澳的跨境直升機服務。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舉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產業部分內容與中山關聯較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舉。廣東將支持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家居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儲能、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中山是制造業大市,過去一年,中山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多措并舉。一方面,中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45.1%;另一方面,中山全面開展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拓展發展空間,兩年騰出3.3萬畝新空間,拉動近千億元投資。此外,中山持續開展大招商,去年簽訂投資協議、明確落地的項目投資額突破1000億元,引進了一批帶動力強的項目。2023年,中山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四大產業為引領,聯動高端裝備、光電光學、燈飾照明、中山美居、現代農業與食品、現代時尚等六大產業的新時代“十大艦隊”亮相,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舉格局逐漸成形。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新型儲能產業。近年來,中山在新型儲能產積極布局,目前,已集聚了明陽集團、中科富海等產業上下游企業。去年,中山分別與明陽集團、三花集團、中創集團、NEA集團等新能源產業企業簽約,加快布局新能源產業鏈,在新型儲能產業領域有了更多產業鏈力量。此外,中山十大主題產業園之一——中山市清潔能源主題產業園(翠亨新區)啟動建設,產業加快向集約化、平臺化方向發展。
(記者 雷海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