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肇辦”涉企服務模式獲評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典型案例、市場監管“認罰擇輕”柔性執法推動新增“個轉企”增長率創新高、“鎮街吹哨、部門報到”釋放縣鎮兩級聯動機制效……近年來,肇慶把謀劃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主要任務,疏堵點除痛點,為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肇慶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堅持“向機制要定力,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制度要潛力,向資源要效益,向一體化要戰斗力”,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集成式、項目化推動重大改革任務落實,以改革創新奮力推進肇慶加快建設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新都市。
肇慶城區航拍。梁亮 攝
用改革的辦法發展壯大縣鎮村經濟
下好全域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面對“半珠半山”“半城半鄉”的現狀,肇慶深化“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不斷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創新舉措破解發展難題。
縣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鄉鎮是聯城帶村的關鍵節點。肇慶堅持問題導向,以深化鎮街體制改革為牽引,持續推動各地擴權賦能,用改革的辦法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通過梳理未調整但具備調整空間的事項形成“標準化菜單”,肇慶挖掘縣鎮需求形成符合縣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個性化菜單”,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審批等市級審批權限賦予縣(市、區)行使,將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等縣級審批權限賦予鎮街行使。
2023年,肇慶推動40項市級事項下放(委托)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實施,調整高要區68項到金利鎮政府實施、17項到金利高新區管委會實施,調整四會市27項經濟社會事項到鎮(街道)實施。
肇慶金利高新區。陳彥成 攝
高要區金利鎮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539億元,同比增長13.48%;全口徑稅收首次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37.86%。2024年,金利沖到賽迪榜鎮域經濟全國第382位,穩居肇慶“第一大鎮”位置。
完善城鄉要素流動政策體系,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自主權,才能引導縣域產業集聚發展。金利鎮高速發展的背后是肇慶“標準化菜單+個性化菜單”菜單式賦權的成功探索。
肇慶還通過轉換頻道、厘清責任、整合資源等舉措,率先在全省統籌組建鄉鎮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發展中心、社會事務中心、依法治理中心等鎮街“四大中心”,在不改變原有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前提下,最大化實行人員集中辦公、設施互通共享、業務齊抓共管。
如封開縣大洲鎮建設發展中心集中整個中心人員力量,在一周內動員大洲社區村民征地330多畝,建成西畔村130畝三角梅示范基地和流轉200多畝建設桑果采摘園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基地。
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推動下轄5條行政村組成片區,創新設立村委組團聯辦集體經濟組織,構建“產業共融、產權共有、村委共管、發展共享”的高質量發展聯合體,有效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5個行政村的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21年僅有3個村達到10萬元,到2023年實現所有村均超15萬元,其中2個村超20萬元。
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資料圖片。
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創新政務服務
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一度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政務服務窗口是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環節,是人民至上的一面鏡子,是營商環境的一塊試金石。
肇慶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以激發經濟活力為目標,對標一流開展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全面優化辦事流程,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探索形成集成辦、跨域辦、視頻辦等“N+”政務服務改革“肇慶樣板”,推動惠企政策“秒兌現”,減跑動、即辦程度、證照免提交等指標均位于全省前列。
肇慶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對標一流開展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南方+記者 施亮 攝
肇慶全面推進市域治理“一網統管”,深化“一次辦成一件事”政務服務改革,市縣兩級共上線企業開辦、靈活就業等1100項“一件事”主題服務并實現全流程網辦,推動818項事項“跨省通辦”、1650項事項“省內通辦”;深化泛珠三角區域“跨省通辦”合作,推動750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市內通辦”,與廣州、深圳等12個地市實現1650項事項“跨城通辦”。
“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企業的獲得感和發展信心。”2021年,廣東嘉拓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落戶肇慶,如今已發展成為全市“工業50強企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韓學彬介紹,從落戶到投產,公司在土地、用工、政務服務等方面獲得肇慶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2018年以來,肇慶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雙容雙承諾”項目直接落地改革,項目由原先復雜的“先批后建”改為“先建后驗”,產業投資項目建設周期平均縮短4個月以上,一般企業投資項目落地審批時間控制在30個工作日內。
肇慶市、縣兩級共上線企業開辦、靈活就業等1100項“一件事”主題服務并實現全流程網辦。資料圖片。
如今,肇慶構建起“全肇辦”企業服務體系,聚焦完善產業落地全周期管理和全領域服務機制,打通發改、工信、資源、住建、市場監管、投促等10個部門業務系統,對市、縣兩級招商引資、企業開辦、項目立項、工程建設、不動產登記等846萬條業務數據進行標準化采集、清洗、校驗、共享,構建“投資感應、謀劃審批、要素匹配、服務協調、評價調控”全過程閉環鏈條,實現代辦項目服務全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材料壓減比例達55.26%。
深化民生領域改革回應民生關切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醫療、教育、環境、養老托幼、社會保障、基層治理……既是百姓關切的焦點,也是長期以來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肇慶深化民生領域改革,抓住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肇慶中學學生討論。羅馨如 攝
肇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推動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下沉、提升縣域學校辦學質量,創建首批縣級教師發展中心7個,完成四個山區縣1270名中小學教師輪訓,公開招募49名優秀退休校長、教研員、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講學,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創新推進集團化辦學體制改革,積極推動“一校多區”“名校+弱校”為主的教育集團模式,2023年全市新組建17個基礎教育集團,5個教育集團成功入選廣東省第三批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
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上,肇慶制定實施新一輪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實施3大工程16個項目,推進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全市基本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德慶縣、懷集縣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
四會市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醫院創建互聯網醫院。 四會發布 供圖
讓“就業優先戰略”成為惠民生促發展重要抓手,肇慶打造“一縣一零工市場”,建立零工“即時快招”服務模式,全市建設零工市場20個。深化校企合作機制,全市4所技工院校已與市內外242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市技師學院與100多家企業組建校企聯盟,推動校企聯合招工招生、送崗送學、雙制培養。
此外,肇慶著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完善“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加快構建“13331”黨建引領鄉村治理體系,全市優化整合形成3200多個綜合網格,創新探索將“粵居碼”與“數字門牌”二維碼兩碼合一、系統整合,打造政警銀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有效解決鄰里糾紛等問題600多件次。
(采寫 施亮 通訊員 趙改革 統籌 吳帆)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