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農、半城半鄉,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的城市肇慶的真實寫照。作為大灣區唯一與大西南接壤的重要節點城市,肇慶正舉全市之力推進“百千萬工程”,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
此前,肇慶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思路,選定4個“兩工兩農”示范鄉鎮,以點帶面落實“百千萬工程”。高要區金利鎮、四會市大沙鎮作為兩座工業強鎮入選。
在探索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化”融合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金利鎮和大沙鎮如何破解城鎮化和工業化“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難題?傳統工業產業如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肇慶市高要區委副書記、金利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金利鎮委書記梁文杰,肇慶四會市副市長、大沙鎮黨委書記劉街雄。
補短板強弱項
不斷提高“幸福指數”
記者:不久前,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召開。收看收聽會議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是否激發了新的發展思路?
梁文杰:一方面,我們感到“壓力山大”。壓力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工業化與城鎮化“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二是109條自然村,僅有29條已創建衛生村,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薄弱;三是全鎮超23萬常住人口,政府行政人員與城鎮常住人口比例為1∶400,“小馬拉大車”問題較為突出。
另一方面,我們更加充滿信心。我們要掛圖作戰,清單式地突破薄弱環節:一是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二是全力發動群眾同心同德同勞動,補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強弱項;三是依托肇慶金利高新區,申請市、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事權下放,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劉街雄:我們既看到了機遇,也面臨挑戰。這場會議之后,我們有了更明晰的工作思路,通過典型鎮的帶頭先行、典型村的全面提升,做強做優做大工業產業,同時打造綠美鄉村、綠美鄉鎮做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鎮村的品質。
接下來,我們將以“中心鎮”為抓手,以“典型村”為突破,抓好綠化、美化和亮化;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牽引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擦亮“大沙漁”農業品牌,因地制宜導入農文旅產業,不斷提高大沙鎮“幸福指數”。
記者:兩個鎮定下了哪些發展目標?
梁文杰:我們有3個目標。一是工業總產值和稅收實現兩位數增速。二是典型鎮村建設有突破,推動愛群、建群、西壩等6條典型村邁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行列。三是十大重點項目出成效。最近金利集中動工竣工了一批涉及產業發展、交通設施、教育民生的重點項目,我們將力促六大竣工項目早出效益,四大動工項目早建成投產。
劉街雄:我們目標和工作路徑,總結起來就是“136”。具體為:以全力推動大沙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統攬,錨定“推動全國千強鎮爭先進位、加快打造千億產業強鎮、爭當廣東鎮域典型示范樣板”3大目標,以提升“產業集聚、美麗圩鎮、城鄉融合、綠美生態、城市社區、和美鄉村”6大組團為抓手。
強功能提顏值
以“繡花功夫”建設美麗圩鎮
記者:鎮是聯城帶村的重要節點。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化融合”方面,兩個鎮有怎樣的思路?
梁文杰:金利鎮是肇慶全市首個“兩化融合”試點。我們將在兩方面發力,探索城鄉融合發展。一是以新型工業化發展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做大做強五金、汽配、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導產業;二是以新型城鎮化發展帶動和美鄉村建設,構建外聯內暢的交通網絡,不斷完善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配套,推動公共服務、資金、資源向鄉村下沉,發展現代農業,補齊功能短板,帶動鎮村一體化發展。
劉街雄:總結來說,就是“靚面子、實里子、夯底子”。一是以“繡花功夫”扮靚家園“面子”,有序推進“綠美行動”、亮化、美化工程,完成1598棟農房外立面風貌提升,串珠成鏈打造風貌提升新樣板。二是以“樹牢宗旨”做實基礎“里子”,持續提升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供給,肇慶首個鎮級美術館、大沙鎮“長者食堂”相繼運營開放。三是以“三產融合”夯實經濟“底子”,推動大沙工農業齊頭并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在美麗圩鎮建設中遇到過哪些難題?如何攻克?
梁文杰:比較難的主要有設計和歷史遺留問題。設計要兼顧的因素很多,既要因地制宜,又要滿足群眾所需,更要考慮經濟成本。因此,我們堅持美麗圩鎮設計是繡花功夫,在前期設計上更注重用巧勁、出巧思,以達到節儉、好看、好用、好管四合一的目標。
歷史遺留問題影響美麗圩鎮建設項目的推動。因此,我們采取擱置爭議、先開發利用模式,推進了項目的建設。
劉街雄:主要困難有兩點,一是空間布局還不夠規范,二是城鄉建設還需加快,大沙圩鎮新增人口較多,但是城鎮基礎設施不能完全及時滿足居民生活和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對此,我們以典型鎮規劃編制為引領,建設美麗圩鎮項目庫,以“兩軸多節點”建設思路明布局、強功能、提顏值,加強鎮區精細化管理,著力建設完善的服務圈、興旺的商業圈、便捷的生活圈。
建平臺搭舞臺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記者:作為肇慶的兩座工業強鎮,兩個鎮在發展鎮域經濟、推動產業發展的思路和方向是怎樣的?
梁文杰:我們堅持“三箭齊發”抓好產業發展。
一是主抓第二產業。圍繞廣東(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金利起步區,規劃建設專業化園區平臺,堅持招商引資與增資擴產“雙輪驅動”;搶抓政策利好,推動五金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孵化一批支柱型產業的頭部企業,帶動產業做大做強。開展融資、質檢、安心、司法四方面貼心服務。
二是抓牢第一產業。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三是抓好第三產業。另辟蹊徑,以高端商住、商業商貿、超高層五星級酒店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為切入點、著力點,在金利東南版塊打造“現代化新城”。
劉街雄:我們主要以4個方面為抓手,推動大沙產業由“大”變“強”、向“新”提“質”。
一是抓平臺。全面推動南江、崗美等4大園區內低端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
二是抓招商。積極配合肇慶集聚區做好招商工作,力爭年內新引進100個項目、實現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100家,為打造千億級產業大鎮、制造強鎮夯實發展基礎。
三是抓項目。加快推動華昌項目全面投產上規,同宇新材料成功上市,四會沙糖桔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實現竣工。
四是抓科創。我們將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外溢和產業轉移,實現科研在廣佛肇、轉化生產在大沙的“雙向奔赴”。
記者:金利鎮是五金產業集群主戰場,接下來將如何繼續把產業做強?
梁文杰:2023年,金利五金產業工業總產值完成309.18億元,規上企業達103家。接下來,我們將從五方面抓好傳統五金轉型升級工作。
一是搶抓政策利好促轉型,引導五金企業設備更新、產線升級,帶動產業鏈走數字化升級路線,形成新質生產力。
二是推動平臺建設提質增效,高水平打造五金智造小鎮、電鍍產業園,引導企業入園上樓經營,集聚發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引育五金產業頭部企業,同時大力扶持本土五金企業發展壯大,不斷加快培育五金企業上市零的突破步伐,打破五金企業“星星滿天,沒有月亮”的局面。
四是推動多元化發展,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加強本土五金企業與相關汽車企業溝通聯動,助推金利五金向汽配五金、電器五金、儲能五金等更高產值產業轉型,多元化發展。
五是繼續擦亮“好五金、金利造”的金字招牌,辦好7月的第二屆金利五金建博會,為金利五金企業打造品牌提供舞臺。
記者:大沙鎮近50%面積納入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市管起步區,大沙如何發揮好區位優勢,與起步區協調發展?
劉街雄:大沙市管起步區作為肇慶重大產業發展平臺的主戰場、主陣地,我們將乘著“灣區新秀,制造新城”發展東風,加快把大沙打造成千億產業強鎮。
一是目前全力配合市管起步區完成土地征收累計超1.4萬畝,今年力爭完成超2600畝征地任務,確保滿足項目用地需求。
二是做好配套招商,強化起步區產業鏈上下游供需對接、完善產供銷整體配套,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卡位入鏈”。
三是織密“內暢外聯”交通路網,推進龍沙大道、振興大道等工業園區道路建設,加快融入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四是積極順應人口發展規律,逐步推動公共服務全面升級,以優質的配套服務滿足起步區高速發展需求。
(記者 黃敘浩 施亮 王焌鑫 統籌 彭琳 馬喜生 吳帆 黃進)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