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肇慶分站 > 最新動態

肇慶灣區縣象 如何更新

2024年01月0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郡縣治,天下安”。綿延2500余年的縣域,是我國歷朝歷代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

  當前,縣域經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同時也是巨大的潛力板。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縣域經濟為抓手、以鄉鎮做強為節點、以和美鄉村為基礎,加速描繪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圖景。

  在粵港澳大灣區,肇慶作為縣(縣級市)建制保留較為完整的地市,具有典型樣本意義——山區與平原的分界線處于肇慶境內,因勢形成的“半珠半山”“半城半鄉”局面,是肇慶最大的市情,也是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縮影。

  縣域是“再造一個新廣東”的潛力所在,更是肇慶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的關鍵所在。肇慶面臨的時代考題,也是珠三角要作答的必答題。從肇慶之考看珠三角之考:灣區“縣”象,如何更新?

  強省當強縣

  打開廣東省地圖,全省21個地市122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中,除65個市轄區外,還有57個縣(市)。

  這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縣(市)共占據12個,包括惠州惠東、博羅、龍門3個縣,江門臺山、鶴山、開平、恩平4個縣級市,以及肇慶四會市、懷集縣、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5個縣市。

  從數據來看,廣東雖然是經濟第一大省,但縣域經濟總量較小、增長較慢、發展水平相對較低。57個縣或縣級市,縣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1.7%,縣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縣域GDP僅占全省GDP的12.5%。

  2021年,廣東縣域GDP平均值為272.48億元,人均GDP平均值為45381元;同期江蘇縣域GDP、人均GDP平均值分別為1186.61億元、119229元,是廣東縣域的4.35倍、2.63倍;浙江縣域GDP、人均GDP平均值分別為593.21億元、90761元,是廣東縣域的2.18倍、2倍。

  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12縣市,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共為4675.99億元,僅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地區生產總值4.47%。

  對于肇慶而言,西北板塊的懷集、廣寧、德慶、封開4縣,面積占全市比例超七成,GDP占比不到三成。

  相較于中心城市的巨大量級,坐落于璀璨大灣區里的“小縣城”,有著許多先天要素潛力優勢,但仍面臨不少發展難題。

  先看A面,這些縣城擁有廣闊土地、龐大人口、豐富資源,生態環境優良。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發揮著承上啟下、連城接鄉的重要作用,是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連接點。

  再看B面,產業規模較小、經濟結構單一、高新科技含量不高、整體實力不強,受城市虹吸影響大均是發展的突出問題。又例如,在教育、醫療、公共配套等方面,縣域存在較大短板,公共服務相對滯后、不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如何讓這些潛力巨大的縣域找到高質量發展路徑,變“短板”為“潛力板”,是廣東攻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難題必須交出的答卷。

  為此,省委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提出統籌抓好產業興縣、強縣富民、縣城帶動,讓縣域進一步強起來、富起來、旺起來,在不同賽道上爭先進位。

  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對于廣東落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縣域發展撬動起巨大發展空間。

  壯“身”先壯“腰”

  將目光落回到肇慶,從區位和地形地貌上,肇慶市經濟版圖分為東南板塊和西北板塊。

  東南板塊包括端州區、鼎湖區(肇慶新區)、高要區、四會市、肇慶高新區,是肇慶的中心城區;西北板塊則包括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和懷集縣,多處于山區。

  兩大板塊正是廣東工業縣與生態農業縣的兩大組別的縮影。

  工業大縣如何統籌推進工業經濟與新型城鎮化平衡發展,生態農業大縣如何探索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同時,不同組別之間,同組別內容又可怎樣實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肇慶的思路與辦法是差異化發展、堅持“一縣一策”發展產業,構建縣域“雁陣式”發展格局。

  肇慶在東南板塊,打出珠三角發展模式的“真功夫”,不斷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以四會市為例,四會是廣東省57個縣(市)中唯一一個人均GDP突破10萬元的縣,入選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作為肇慶市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力軍,四會不斷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銅鋁深加工等“主導+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西北板塊,肇慶則借鑒浙江山區縣跨越發展的“好經驗”:浙江山區26縣圍繞縣域的產業基礎與地域資源,細分了不同的類型,從人口、土地要素出發,依托各地資源稟賦,分別形成了文旅產業、特色農業、科技園區、電子商務等特色發展形態。

  讓“雁陣”成群、做強“腰部”力量。肇慶推動西北板塊縣域做大做強“一縣一園一主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懷集縣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面積最大縣,正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和廣東省東西部協作肇慶產業基地功能定位,全力建設嶺南蔬菜之鄉。

  廣寧縣是典型的山區縣,按照“一竹富民”思路,全力打造主產業特色集群。該縣還圍繞清潔能源開發做“加法”,加快建設浪江、長灘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

  德慶用好農業資源推動貢柑、南藥等“土特產”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并全力打造“中國通用風機之都”,落戶風機及配套產業項目超60個。

  在封開境內,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且儲量豐富。封開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加快建設大灣區綠色建材產業基地。

  不斷強化縣域內生動力的基礎上,肇慶注重在市內聯動、與市外協作。密切對接廣州、佛山幫扶地市,肇慶四縣一市與廣州幫扶區共建產業轉移合作園,搶抓對口產業協作政策機遇,促進珠三角先進地區產業向肇慶有序轉移。

  肇慶還建立市內縣域結對幫扶協作、聯動發展機制,推動市內東西部縣域“一對一”幫扶協作聯動發展、市內縣域“多對多”聯動發展等結對關系。

  “百千萬工程”提出一年多以來,肇慶一方面因地制宜、因縣施策,走好“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另一方面抓好對口幫扶產業協作,促進幫扶雙方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

  這是肇慶推動縣域“生長”的實踐探索,也為全省縣域發展提供不同模型與路徑。

  賦權以賦能

  在縣域發展差距的表象背后,更深層次是要尋求體制機制的改革與突破。要完成“百千萬工程”提出的目標任務,需要激活改革動力,再造體制機制新優勢。

  省政府原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指出,在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激勵體制和合作模式上,縣域這個“后腰”硬不起來,一定原因是省市對鎮村下沉的資源許多“繞”過了縣,該讓縣統的沒統起來,該分給縣的沒分下去,縣一級既缺乏統籌各鎮、村和各部門的能力,又缺乏必要的動力和壓力,從而也影響下沉資源的配置效率。

  陳鴻宇建議,大膽擴權強縣,要建立省、市、縣三級下沉支持鎮村資源主要由縣一級統籌、使用、考核的體制,明確縣一級統籌全縣鎮、村協同發展的主體責任和相應的資源保障。

  推動縣域發展,浙江經驗值得關注。浙江省實行“財政省直管縣”與“行政省直管縣”并行,即在縣級政府財政直管于省政府,并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包括經濟建設、社會治理、行政審批等權限下放到縣,用于激發和提高縣級政府的競爭能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廣東省委明確提出,“百千萬工程”堅持“主抓到縣”與“由縣主抓”相統一,推動各縣(市、區)擔起主責、唱好主角。通過推進擴權強縣和強縣擴權改革、鎮街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抓好改革賦能。

  “錢隨項目走”“錢向基層傾”“錢向典型聚”“地向重點轉”……一系列實踐也正在肇慶落地。

  肇慶堅持推進“百千萬工程”,構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重點任務責任清單》等“1+5”改革創新體系;依法賦予縣(市、區)更多縣域所需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和委托23項市級行政職權事項。

  落實“百千萬工程”,肇慶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與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典型案例意義;為縣域破題、為灣區探索,這是肇慶的責任與使命,更是肇慶的空間與未來。

  從產業發展到民生配套,從機制設計到體制改革……肇慶奮力回答灣區之問、廣東之問。以縣域為突破,灣區“縣”象,萬象更新,“縣”在進行時!

  (撰文 吳帆 王焌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合江县| 宜春市| 珠海市| 磐安县| 禹州市| 中西区| 托克托县| 铁岭县| 北辰区| 曲松县| 新乡县| 喀什市| 岑溪市| 泰安市| 桦川县| 钟山县| 江华| 南汇区| 麻江县| 灵丘县| 泰顺县| 中方县| 石景山区| 成武县| 梅河口市| 潮州市| 定日县| 吴川市| 郑州市| 湘西| 沈丘县| 乌鲁木齐县| 盖州市| 鲁甸县| 安泽县| 泰安市| 海口市| 泾川县| 句容市|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