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肇慶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產業兩大產業實現快速成長——前者在連續兩年增速超50%基礎上,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了16%;后者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了113.3%。兩大產業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27.9%,成為肇慶名副其實的主導產業。
當前,肇慶緊緊抓住政策機遇和產業紅利,重點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產業在內的“兩新一電”主導產業,搶抓發展新風口,搶占產業制高點,全力把兩大產業打造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雙龍頭帶動 形成“一市造車”產業生態
新能源汽車產業,毫無疑問是近年肇慶產業發展中最耀眼的那顆星。
過去3年,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相繼突破300億元、400億元和700億元大關,連續兩年增速超50%,約占全省汽車產值的7%,千億產業集群雛形已顯。今年1至3月,肇慶規上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89家,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77.4億元,同比增長14.16%。
早在2016年,肇慶就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在土地、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
效果立竿見影。第二年,肇慶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引進實現了“零的突破”——小鵬汽車選擇落戶肇慶。隨后,“肇慶造”小鵬P7實現量產,并創下“造車新勢力”單車型最快萬輛下線紀錄。
緊隨而來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選擇在肇慶打造華南地區最大的鋰電池制造基地。隨著小鵬汽車、寧德時代肇慶項目建成投產,肇慶成為國內少有的同時擁有整車制造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的城市,標志著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雙龍頭帶動時代。
在兩大鏈主型企業帶動下,肇慶先后迎來璞泰來、常州巨石新能源、合林立業動力電池、安道拓汽車座椅、天銘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車強鏈補鏈項目。
合普動力、愛龍威機電、四會實力連桿生產驅動電機,鴻圖科技、鴻特精密、鴻泰科技、動力金屬產品涵蓋各類汽車電機殼、副車架等鋁合金精密壓鑄件,亞太新材料、東洋鋁業專注汽車車用新材料,嘉利車燈生產的車燈,吉陽裝備生產的汽車裝備用在鏈主企業生產線上……
如今,肇慶已擁有4家規上整車及改裝車企業,85家規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了覆蓋整車,囊括電池、電機、電控、電線、輪胎、底盤、中控、傳感、照明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生態,成功實現“一市造車”甚至“一市定車”。
新型儲能產業初顯規模 三個維度豐富應用場景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為肇慶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帶來了有利條件。
以寧德時代、小鵬汽車等重大項目為龍頭,肇慶圍繞先進動力和儲能電池,積極招商引資,著力補鏈延鏈強鏈,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初顯規模、漸成體系。
2020年以來,肇慶共引進寧德時代、金晟新能源、卓高新材料、震裕科技等儲能產業鏈相關項目20多個,計劃投資額近250億元。
2022年,全市共有新型儲能規上企業23家,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約306.6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產值超60億元的企業3家、超10億元的2家、超億元的13家。2023年1—3月,這一產業規上企業增長至28家,實現產值92.85億元、同比增長114.34%。當前,肇慶新型儲能產業已形成儲能電池、電池材料、電池配件、電池裝備、電池回收等較完善的產業鏈。
與此同時,肇慶加快各類儲能電站建設步伐,從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三個維度探索儲能應用,豐富應用場景。
用戶側方面,寧德時代肇慶項目一期總投資120億元,主要生產動力及儲能鋰電池,規劃年產能25GWh,年產值200億元。
電源側方面,肇慶高新區國能熱電、高要大唐熱電兩家企業已建設儲能電站,裝機規模均為1萬千瓦。
電網側方面,總投資5億元的萬里揚端州獨立儲能項目已于3月進場施工,該項目計劃接入220kV 端州大沖變電站,采用磷酸鐵鋰電池進行儲能調頻。南網儲能公司計劃投資8億元在廣寧縣220kV翠竹變電站周圍1公里附近建設1座儲能電站。
肇慶瞄準化學儲能方向,會同南網儲能公司、寧德時代等行業領軍企業,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建設共享儲能電站4—5座,“十五五”期間建設共享儲能電站6—10座,滿足綠色能源發展需求。
布局“兩新”產業 深化與大灣區聯動發展
發展新能源汽車及新型儲能產業,正成為肇慶深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動發展的切入點,實現自身產業振興的突破點。
廣東提出重點打造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明確把肇慶列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主體城市、配套城市。近日省出臺的《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肇慶定位為珠江口西岸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鋰電隔膜生產制造基地。
在2023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肇慶提出全力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產業兩大主導產業。
當下,肇慶正以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為重要載體,依托肇慶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和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主陣地,打造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以實現“廣佛肇整車、肇慶汽配、肇慶服務”的區域合作格局。
肇慶提出到2023年,晉級廣東千億新能源產業俱樂部成員;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要具備整車同步開發能力,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40%。
肇慶還將新型儲能產業納入肇慶“主導+特色”產業體系,從政策引導、市場主導、科技創新等方面精準發力,加快打造500億元的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
引進小鵬汽車、寧德時代,布局新能源汽車及新型儲能產業,肇慶正著力構造城市的未來。通過踏踏實實抓好產業招商落地,肇慶在大灣區新能源產業上甘當配角、爭當主角,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1至4月,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34.3億元,同比增長了16%,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8.4%;新型儲能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了113.3%,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9.5%。
“肇慶發展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產業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肇慶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肇慶將牢牢抓住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加快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完整產業生態,在新賽道上跑出好成績。
■觀點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李巍華:
肇慶應提升鏈主型企業配套服務能力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李巍華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形勢下,肇慶同時擁有小鵬汽車、寧德時代這兩大抓手,有利于帶動整條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肇慶發展。
李巍華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遠遠超出市場預期,很多車企已經出口海外市場。在此形勢下,比亞迪、廣汽埃安和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BAT三巨頭已經殺出重圍,成為這一領域的代表性品牌。
“廣東正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從政府到企業,各類資源要素正在向這一產業傾斜集聚,從新能源整車到關鍵汽車零部件,包括電池、電驅等零部件,都得到充分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李巍華說。
其中廣州、深圳是廣東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雙中心”。在李巍華看來,在此情形下,肇慶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和廣州、深圳形成互補錯位發展關系,重點發展和智能汽車相關的配套產業,改進制造工藝,持續提升對比亞迪、廣汽埃安等鏈主型企業的配套服務能力。
“廣州、深圳、肇慶等大灣區城市分工合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有助于打造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推動產業升級,帶動整個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李巍華表示。
如今,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相繼落戶肇慶,肇慶形成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兩個核心,有利于帶動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企業在肇慶周圍進行布局。李巍華建議,肇慶應當順應智能汽車發展趨勢,提前布局和智能網聯相關的預控制器、芯片、計算平臺等相關聯企業落戶,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
李巍華提出,新能源汽車賽道當然不光是車,它和儲能產業是密切相關的。肇慶應當以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契機,加快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更多高質量發展支柱性產業。
■相關
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退役電池“擺渡人”成肇慶百億級獨角獸
仔細盤點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地圖,一家處于鋰電池產業鏈最末端的企業,2022年以來引起眾多投資機構關注,三個月內完成兩輪約10億元融資,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晟新能”)已成為鋰電池回收行業的百億級獨角獸。
實現退役鋰電池循環利用
成立于2010年的金晟新能,是國內最早從事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的企業之一,目前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一塊塊退役電池被送進金晟新能的破碎車間,依次分離出鐵顆粒、隔膜、正負極黑粉、銅顆粒、鋁顆粒等材料后,經濕法冶煉的數十道工序形成再生鋰電材料,這些材料被用來制造嶄新的新能源鋰電池。
“我們既是產業鏈的終點,也是產業鏈的起點。”該公司三元再生研究院院長兼副總工程師韓旗英表示,金晟新能通過對退役鋰電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了退役鋰電池的循環利用,打造了鋰電池的產業閉環,更重要的是,通過鋰電池的循環利用,有助于幫助新能源車和儲能系統的再次減碳,為實現雙碳目標持續貢獻力量。
也正是因其產業閉環,讓它在投資圈出了圈。今年初,金晟新能宣布連續完成B+輪和C輪兩輪融資。至此,金晟新能在B系列及C輪融資中已累計獲得融資約1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鋰電池回收市場的地位。
如今,這家市場估值超300億元的獨角獸已啟動上市輔導備案,正朝著上市目標不斷邁進。
進入全國88家“白名單”企業
鋰礦資源一度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難題,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或許成為解題答案。
因行業門檻較低,過去兩年新能源電池回收公司不斷涌現。截至2022年底,相關注冊企業8.8萬家,但正規軍“白名單”企業僅88家,金晟新能的江西基地就是88家企業的佼佼者之一,目前肇慶基地進入“白名單”的材料正在審批過程中。
江西基地之所以能夠獲得“白名單”資格,離不開肇慶總公司的技術和團隊支持。作為國內領先的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金晟新能在技術工藝、成本、產能布局、環保等方面均積累了深厚的先發優勢,逐漸形成了產業壁壘。
“我們的兩段凈化法生產工藝在業內具有突出的成本和效益優勢。”金晟新能工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工藝生產成本高且經濟效益微弱,金晟新能采用的兩段凈化法生產工藝,不僅縮短了近1/3的流程,綜合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該工藝已在公司多個基地全面鋪開。
金晟新能工藝部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產線工藝優化、產品提質升級以及降本增效工作,不僅在技術研究與攻關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助力公司尋求短程高效綠色的生產工藝,還促使公司參與了三元再生技術規范、磷鐵再生技術規范等四項行業團體標準制定起草。
打造“莫斯烏比環”產業版圖
鋰電子電池是當前最主流的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其回收利用水平也日益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
資料顯示,2025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回收量能達到82萬噸,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可達到千億產值。在整車制造激烈競逐市場份額時,動力電池回收悄然成為又一藍海市場。
目前,金晟新能已與國際頭部電池廠商、整車廠、鋰電材料龍頭企業等深入合作,產品進入華友鈷業、中偉股份、LG化學、寧德時代等主流廠商供應體系。未來,將穩步部署產能,向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新型儲能、分布式能源等方向進一步延伸。
作為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圖譜重要一員,金晟新能或許將成為繼小鵬汽車、瑞慶時代的第三勢力,吸引更多上游汽車拆解企業、下游鋰電池生產企業落戶肇慶,形成肇慶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集聚。而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將由動力電池生產,到整車制造,再到電池回收,形成“莫斯烏比環”般的閉環產業版圖。
金晟新能負責人表示,將努力把公司打造成鋰電池“城市循環礦山”的全球性企業,助力肇慶新能源產業的零碳高質量發展。
(記者 劉亮 施亮 王焌鑫 通訊員 盧杭華)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