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下稱“肇慶集聚區”)高新區片區,小鵬汽車、寧德時代兩大鏈主型企業相隔不到5公里,實現“隔墻供應”、及時響應。
今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廣東省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凝心聚力推動全省上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形成比學趕超、賽龍奪錦的奮進態勢。當天,肇慶同步開展“筑巢”“引鳳”“投資”“興業”“融灣”“富縣”“安商”“育苗”“科創”“融金”十個主題的分組大討論,形成2023年肇慶經濟建設十項行動,聚焦高質量發展破題開局。
打造高水平平臺,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廣東提出,堅持制造業當家要抓大平臺,把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約的導向樹立起來,讓高水平平臺成為“金名片”“金梧桐”。
過去一年,肇慶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堅持“產業強市、項目為王、園區為母、企業第一”,以大型產業集聚區為依托,構建“1+1+N”園區發展格局,著力引項目、強龍頭、補鏈條、搭平臺、聚集群,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集中“最好”土地加快集聚區建設
“上次來這里看時還要經過一片淤泥地,現在新修的道路直達未來的工廠。”前來參觀的客商發現肇慶集聚區一天一個樣。隨著“2+5”起步區全面啟動,肇慶在集聚區投資798億元建設的118個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9億元,新修道路90公里、新修管網260公里。
自廣東提出建設一批承載大項目、大集群的大型產業集聚區以來,肇慶高位推進,先后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專題會議上進行具體研究部署,提出把肇慶集聚區規劃建設作為全市產業振興的頭號工程來抓,舉全市之力打造引領型產業集聚區、支撐型產業園區和萬畝千億大平臺。
2022年4月,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指揮部揭牌,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體制及運作機制,鍛造一支懂經濟、懂規劃、懂產業、懂園區建設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集中“最好”土地、資源加快肇慶集聚區建設,強化全方位要素保障。
從交通區位上看,高速、高鐵、城軌與西江、北江等黃金水道在肇慶集聚區交匯,走高速公路到廣州白云機場40分鐘,距離珠三角樞紐機場只有20分鐘。這片總規劃面積約99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肇慶未來產業強市的“核心引擎”、產業集聚發展的“航空母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引領平臺。
作為大灣區最大發展腹地,肇慶土地空間優勢突出。首期劃定的“2+5”起步區面積約137平方公里,包括鼎湖蓮花—富溪、四會大沙2個市管起步區和高新區、四會市、高要區、端州區、鼎湖—新區5個市(區、功能區)起步區,共有可開發利用土地約13萬畝,其中2個市管起步區就有2.3萬畝連片工業用地在等待優質產業。如今,肇慶已落實1.5萬畝用地規模,完成1萬畝征地工作。
機制上,肇慶探索市統籌市投入帶動區聯動區收益的模式,對土地出讓和稅收收益按照“固化存量、共享增量”的原則進行兩級分成,調動地方積極性。
同時,肇慶還在全省率先構建“領導小組+指揮部+國有開發公司”的開發運營管理模式,實行類管委會管理扁平高效大部制模式,把市的決策和資源直插一線;設立市級西江公司作為開發建設主體,打造集“投、融、建、運、管”于一體的建設運營平臺。
規劃上,以市管起步區為重點擬訂了14項規劃編制清單,肇慶集聚區快速形成“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整體發展效應。
資金上,多方投入支撐集聚區建設。省里下撥2億元專項資金注入西江公司,統籌撬動8.38億元社會資本參與肇慶集聚區建設;安排專項債資金38.75億元用于肇慶集聚區建設;肇慶還與10家金融機構達成總金額310億元的合作,滿足未來肇慶集聚區建設的資金需求。
以園帶園構建“1+1+N”園區發展布局
以肇慶集聚區為核心,肇慶推動全市產業園區提質增效,著力構建“1+1+N”園區發展格局。
具體而言,規劃建設中的肇慶集聚區是其中一個“1”,而另一個“1”則是肇慶產業強市“火車頭”——肇慶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肇慶高新區已基本形成以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導,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食品、家具建材等特色產業的發展格局。
目前,肇慶高新區發揮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的“榕樹效應”,推動總面積45平方公里的肇慶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建設,啟動建設首期占地1048畝的小鵬智能汽車配套零部件產業園,全區已集聚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企業超100家。到“十四五”期末,肇慶高新區爭取在工業產值上“翻一番”,相當于再造一個“高新區”。
“N”則是肇慶各地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建設特色鮮明、業態高端、能級突出、功能集成的工業園區,滿足未來大型產業集聚區產業鏈供應鏈配套需要。
金利高新區依托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瀚和(高要)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五金產業升級示范區、信基創新科技園、中安智谷等產業平臺,聚焦汽車零部件、五金制造、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導產業,2022年獲省工信廳批準為省級金屬制品業特色產業園,擁有鴻圖科技、嘉利車燈等五金加工業龍頭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肇慶高要)預制菜產業園總規劃用地7000畝,是大灣區首個預制菜產業園,重點打造大灣區預制菜“八大中心”“六大功能區”,以肉類深加工和水產深加工為園區主導產業,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先機。
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構建以綠色農副產品交易批發為中心,以食品(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屠宰產業園區和戰略儲備基地等為節點的“一中心多節點”產業閉環,重點發展以食品加工為主,金屬加工、生物醫藥為輔的“一主兩輔”的主導產業。
如今,肇慶已有省級工業園10個,園區總面積94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了省級園區縣域全覆蓋,為肇慶落實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如果說大型產業集聚區是航空母艦,主要搭載大項目,那么特色園區就是圍繞在航母周圍的驅逐艦、護衛艦,確保大產業蓬勃發展。”肇慶市工信局局長邱健強表示。
為增強園區承載力,肇慶持續開展園區提質增效行動,加強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如今,肇慶大旺、德慶、高要3個園區已提前實現“九通一平”;懷集、四會、肇慶工業園(西江高新區)基本實現“八通一平”;其他自建工業園基本達“六通一平”以上標準。
肇慶中安產城產業園等一批“園中園”也在肇慶落地生根,發揮招商平臺紐帶作用,帶動園區產業技術升級、業態創新。
“園區為母”孕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建設不斷加速的肇慶集聚區,功能日益完善的“一縣一園”,正成為肇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梧桐”。截至2022年底,肇慶集聚區共有規上工業企業950家,占全市總量的65.3%;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市總量的68%。
“主導+特色”產業相結合,當前肇慶正深入對接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打造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綠色建材、金屬加工等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壯大家具制造、食品飲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集群。
目前,已有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等一批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龍頭企業在肇慶落地生根。在它們帶動下,肇慶近年來引進合林立業動力電池、安道拓汽車座椅等多個新能源強鏈補鏈項目,初步形成了覆蓋整車和電池、電機、電線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生態鏈,2022年這一產業集群產值突破700億元。
與此同時,肇慶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全面落實好制造業當家、招商引資兩個“一把手工程”,實施企業增資擴產、產業項目招商落地專項行動,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
肇慶集聚區成為全市招商引資的“強磁場”。肇慶市投資促進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肇慶共有在談項目313個,計劃投資額2460億元;肇慶集聚區新簽約176個項目、總投資242.67億元,包括明晟裝備制造、中建塔機總部等科技含量高、終端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項目。
2022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方網站發布的《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指出,支持構建以佛山大型產業集聚區(佛北戰新產業園)、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為引領的佛肇聯動組團,推動佛肇產業協同與科技創新合作。這為肇慶集聚區參與全省產業共建創造了更多可能。
產業園區成為各地爭先高質量發展的“賽馬場”,“以畝產論英雄”則成為各地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依托各產業園區,肇慶各地各部門比謀劃、比開工、比建設、比服務、比效益,把效益優先導向貫穿到項目謀劃、建設、投產、運營全過程,公開承諾進度,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帶動全市掀起抓項目謀發展的熱潮,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
肇慶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指出,肇慶將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聚焦大產業、打造大平臺、培育大企業、建設大項目、營造大環境,做實做厚制造業這份家當,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聲音
以“服務指數”換企業“發展指數”
“肇慶就是我們要選擇的地方”
肇慶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發展服務,打造“肇慶服務、天天進步”品牌,營造良好制度環境、一流營商環境和濃厚干事創業環境,形成高質量發展強磁場。
近日,肇慶市在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鼎湖蓮花—富溪市管起步區,舉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活動,重大項目超200個,總投資876.7億元,一個個項目勾勒出全市高質量發展立體圖景。
眾多項目為何落子肇慶園區?從投資10億元,打造新能源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一期項目的肇慶銘利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身上,可窺見原因之一。
肇慶正圍繞龍頭企業構建“大產業”發展格局。銘利達公司代表肖尊軍介紹,其上游供應商亞鋁、中亞等大型鋁材企業均落戶肇慶;下游合作伙伴寧德時代、小鵬等企業供應商也投資肇慶,“從上下游供應鏈看,只要是產業堆積的地方,那這個地方的發展是指日可待的,肇慶就是這樣的地方”。
2022年,肇慶市“主導+特色”產業實現工業產值3619.30億元,同比增長5.8%。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超700億元,增長50.6%。引進儲能產業項目14個,投資總額205億元,主導產業迎著風口繼續上揚。今年,肇慶將朝著“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產值上500億元”目標穩步前行。
縱觀肇慶整體市場環境,眾多項目落子原因之二,在于優質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的氧氣,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的關鍵,肇慶近年來除了構建“1+1+N”園區發展格局、以產業鏈為藍圖開展招商引資外,還深化“雙容雙承諾”改革,為企業項目提供“母親式”優質服務。
通過“并聯審批”服務,廣東瑞慶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棟廠房確權一天之內辦結全部手續;通過項目代辦服務,有效解決了國能(肇慶)熱電有限公司環評技術評估等實際需求;通過“母親式”服務,肇慶德慶冠旭電子有限公司二期土地指標落實等棘手問題得到量身解決方案,堅定了企業家投資信心和決心……
案例
“大平臺”為“大產業”發展
提供母體支撐 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再添新成果
一臺小推車大小的無人駕駛清掃機器人,正運行駛過大旺公園、麒麟湖周邊道路,運行過的路面干干凈凈……這是根據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建設、打造國家智能網聯先導區應用場景要求的最新成果。
經過幾年穩步發展,肇慶市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破局起勢——全市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產值已超700億元,正向著千億級產業集群邁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主導+特色”發展格局雛形已現。
基于產業發展基礎與優勢,肇慶市高新區作為“火車頭”,于2022年12月率先啟動建設占地45平方公里的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制定“萬畝千億”總體目標。產業城計劃引入80多家相關企業,力爭為建成國內一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動力和儲能電池制造基地提供“大平臺”支撐,使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智車新城”。
目前,肇慶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實現規劃專項落地建設,并成功入選廣東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特色產業園區”;僅小鵬汽車就有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42家,產業生態加速形成,整車生產、新能源儲能、汽車關鍵零配件、汽車輕量化、汽車后市場等領域全面發展;瑞慶時代實現當年產值約90億元,居全市工業企業第三;去年以來新引進23個新能源強鏈補鏈型項目,規模以上新能源智能汽車相關企業達到36家,被科技部確定為創新型產業集群。
隨著龍頭鏈主企業陸續投產,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后勁更足,產值節節攀升。在雙龍頭帶動下,肇慶高新區產業號召力、影響力顯著增強。常州巨石新能源、合林立業動力電池、安道拓汽車座椅、天銘新能源等多個新能源強鏈型、補鏈型項目落戶高新區;宏旺金屬、百匯達新材料等一批存量企業緊緊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向順勢轉型升級,初步形成了覆蓋整車和電池、電機、電線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生態鏈,汽車零部件集聚發展趨勢愈發明顯。
更值得欣喜的是,肇慶的智能網聯創新能力也實現了明顯的提檔躍升。2023年1月初,肇慶小鵬汽車在高新區注冊成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究自動駕駛項目驗證與測試、數據標注、電池安全試驗等相關研發工作。提高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的智能能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增添創新力量。
未來,肇慶市將加快建設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更大平臺、更多支撐、更好的發展空間,以助力早日突破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1000億元、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產值500億元目標。
撰文:劉亮 王焌鑫 梁愛玲 廖通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