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肇慶力爭突破GDP3000億元目標,向更高質量的千億進階之路奮進。梁亮 攝
2025年,“十四五”的收官之年。
近日,肇慶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全會工作報告提出,努力實現經濟總量2025年突破3000億元,“十五五”期間更快更早、更高更好跨越4000億元大關,為奮進5000億元、“再造一個新肇慶”打下堅實基礎。
肇慶要突破3000億的說法并非首次出現,為何今年如此鮮明地提出追趕計劃?回望來時路,這個目標并不是輕易就能完成的事。從10億到1000億,肇慶用了30年;從1000億到2000億,肇慶乘坐時代發展快車,但也用了六至七年;從2000億突破到3000億、4000億、5000億……絕非易事,肇慶還需奮力一搏。
目標之下,千億進階之路,絕不僅是數量之變,更是發展質量之變、產業層次之變和城市能級之變。肇慶唯有敢于跟強的比、快的跑、優的賽,才能實現3000億這一目標。
城市進位:做大經濟體量
GDP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3000億則是檢驗城市經濟指標的分水嶺。
按照簡單可行的算法,即GDP總量劃分,中國城市可分為萬億、8000億、5000億、3000億、1000億、1000億以下六個城市等級。肇慶屬于1000億—3000億元的第五等級。
跨過今年的3000億、向“十五五”的5000億奮進,看似水到渠成的進位之舉,實則是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勢的必然要求。
從全省大盤來看,廣東區域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2023年,全省21個地市GDP超3000億的有11個,4個萬億城市與第二梯隊相差5000億元以上。再看中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江蘇,“十三太保”GDP均超3000億元。肇慶若能取得新的千億進階成就,有利于縮小與省內城市的經濟差距,有利于支撐廣東區域更加協調發展。
從城市定位來看,千億進階之路是踐行省委賦予的“加快崛起為珠三角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的門戶樞紐”重大使命。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的廣東,需要肇慶成為新的增長極,實現更高的經濟體量、更好的發展質量;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地區的橋頭堡,肇慶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能級,成為樞紐。
從規劃目標來看,3000億是肇慶人多年來孜孜以求的階段性目標,也是昂首挺胸邁進“十五五”,奮起直追4000億的底氣。“經濟規模大,城市才能強”,每跨越一個千億大關,城市能級就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肇慶市委在全會上提出這個目標,意味著今年肇慶必須將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進階之路:還需奮力一搏
突破3000億,不是臨門一腳,還要奮力一搏。
首先應當堅定信心的是,突破3000億元肇慶有基礎、有底氣。
擴大經濟總量的重點是招商引資。2024年,肇慶引進制造業項目計劃投資額再超100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1400億元,經濟盤子總量有望擴大,制造業發展穩中有進。
存量提質利于經濟總量爬坡過坎。2024年,肇慶經營主體突破40萬戶,規上工業企業超1700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四上”企業基本實現鎮街全覆蓋。
農業產業奠定鄉村振興扎實基礎。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突破800億元,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收入全部達15萬元以上、平均達50萬元,城鄉融合發展形成了新探索。
過去一年,肇慶親歷了一批喜事,辦成了一批大事,辦好了一批實事。以肇慶為西端點的“灣區大號地鐵”開通運營,廣州新機場獲批拉開肇慶“航空時代”序幕;大型產業集聚區不到兩年時間引進項目超200個;小鵬汽車第50萬臺在肇慶基地下線,大旺跨境電商國際貨站建成開業,希音灣區西部產業園建設熱火朝天……
雖然官方統計數據還未公布,從上述核心細項數據可以看出,即便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肇慶2024年核心經濟指標也能做到穩中有進。
千億進階之路,越往深走越考察城市全面性、綜合性發展,要求肇慶不僅要穩中有進,還要加油添柴。當下,肇慶要樹立發展的信心、堅定的決心;找到續航的動力、改革的活力。
正如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在全會上所言:“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得來的收獲,只要我們一條心、一起干,一定能拼出一個更好的新肇慶!”
奮進突破:明確思路有章法
千億進階之路,有哪些難點,要如何發力破局?
首要的難點在于瓶頸性、結構性難題。作為三線、四線梯隊城市,肇慶虹吸力量相對較小,內部結構性問題也長期限制其發展。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肇慶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千億進階的過程。
全會報告指出,要堅定不移向東看、向東趕,深化“九九”融灣行動,努力打造大灣區“夢工場”“大農場”“后花園”和“休養地”。同時,也提出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產業和科技為重點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塑造肇慶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突破新的千億目標,另一個難題在于產業層次需要提升。
過去,肇慶靠制造業當家興家,未來更要推動產業向新向上向強。全會報告指出,要持續壯大“主導+特色”產業,推動新興產業積厚成勢,推動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推動未來產業落子布局,進一步提高產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科技創新是加快肇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變量。全會報告提出,將科教創新走廊打造成為創新創業主陣地、產業策源地、應用人才集聚地。同時,傾斜要素資源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和獨角獸企業,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與頭部或腰部城市相比,肇慶城市能級相對較弱,中心城區顯示度、集聚能力有待提升……全會報告指出,要推動“東部城區一體化”,深化鼎湖區、肇慶新區融合發展,加快四會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實施“品位端州”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推動高要城區“北融南拓”,加快推進“肇慶新區—大型產業集聚區—四會城區—肇慶高新區”交通快線建設,以東部板塊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一體化不斷拉開城市大框架,全面提升東部城區發展能級。
長風破浪,必然要闖難關、爬陡坡、涉險灘。唯有干在實處,才能成就新的肇慶。
亮出目標,定要堅定信心,有格局、有思路。唯有咬定青山,才能實現下個千億。
(撰文 王焌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