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五年。
五年來,肇慶“向東看、向東趕”參與大灣區建設,多次與香港、澳門溝通對接,主動融入廣州都市圈,積極與大灣區兄弟城市開展產業協作,不斷深化“軟硬聯通”,探索可行路徑與辦法。
“向東看、向東趕”一直是肇慶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要目標方向。在此方向下,肇慶要如何發力,在深度參與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贏得重要機遇、實現聯動發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肇慶新擔當新貢獻?
肇慶召開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立足“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肇慶所能”,以“弱鳥先飛”精神狀態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謀劃推動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軟硬聯通和產業共建。
交通硬聯通
融入大灣區空間布局
放眼大灣區,“港車北上”“澳車北上”讓大灣區互聯互通邁上新高度。再看肇慶,作為重要交通節點,肇慶新區到香港西九龍高鐵班次增加、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落子、廣佛肇高速全線貫通,20分鐘到佛山、40分鐘到廣州……
根據《2022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2022年灣區城市間日均出行量542萬人次,都市圈層面廣佛肇占49%,可見廣佛肇出行聯系日益緊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在此高效流動。
交通格局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區域發展整體格局。雖然近年來肇慶在“硬聯通”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在交通路網密度、道路等級等方面,與廣州、佛山等都市圈核心城市還存在差距,必須加快打通更多東進和南下的快速通道、高效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聚焦構建立體交通體系,將區域交通格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空間布局,才能牢牢把握住發展機遇。
做好軌道文章是重要一步。按照省、市規劃安排,共有13個軌道交通項目涉及肇慶,其中“十四五”建設項目6個。肇慶市交通運輸局透露,廣湛高鐵、珠肇高鐵、深南高鐵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肇順南城際、柳廣鐵路(肇慶段)、桂賀肇廣鐵路正加快推進前期工作,中遠期謀劃肇慶至清遠至佛岡至從化城際、廣佛肇城市軌道(機場至端州、三水至新區、四會、大旺)等項目,加快構建功能完善的軌道交通網。以上項目順利建成將進一步拉近肇慶與廣佛的時空距離,有效支撐廣佛肇半小時交通圈。
做好機場文章是關鍵一步。《肇慶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推動懷集支線機場研究工作,提前謀劃高要、德慶、四會3個通用機場布點,逐步推進肇慶形成“1+1+3”的機場總體布局,形成多層次的航空服務體系,加速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同時,規劃銜接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的路線主要包括肇順南城際鐵路、肇慶至高明高速、廣佛肇云高速、江肇第二高速、端州至新機場快速路,環城快速路等,預留城區至機場城市鐵路通道條件,努力打造“雙樞紐”的交通格局。
“雙樞紐”必將強化肇慶內外“硬聯通”,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機制軟聯通
保持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推動大灣區城市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一大難點。肇慶選擇從“灣區通”工程入手,積極參與“數字灣區”建設。
根據廣東發布的2022年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評估結果,肇慶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能力水平“非常高”,位居全省第一梯隊;廣東省政數局將肇慶確定為“廣東省招商引資對接平臺”上線試點單位,與其他10個城市共同形成招商數據庫和招商地圖,實施一體化招商引資;肇慶端州區與深圳龍華區實現218項網上“灣區通辦”政務服務,就醫、辦證等實現跨城通辦……肇慶以小切口入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與大灣區規則“軟聯通”。
肇慶提出,將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投融資、貿易、仲裁等營商規則體系,保持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并以“數字政府”改革為引領,加快構建“統一標準、統一供給、統一應用”政府服務體系,擦亮“全肇辦”品牌,全面實施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直接落地改革,積極參與“數字灣區”“信用灣區”建設。
“軟聯通”促進“人才通”,肇慶的一系列民生舉措正不斷深化肇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助力大灣區提升人才一體化水平。
為進一步增強港澳青年歸屬感,肇慶市實施“就業通”“社保通”和“人才通”工程,制定《肇慶市貫徹扶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若干措施實施方案》《肇慶市進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暫行措施》等系列政策,取消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將港澳人員納入就業創業扶持對象范圍,享受同等就業創業優惠政策。
目前,肇慶新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納入廣東省“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臺之一;“1+9+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體系,累計入駐創業項目349個(其中港澳項目70個),累計帶動就業2655人(其中港澳居民70人)。
大灣區,大未來。接下來,肇慶將以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為依托,完善港澳青年創業創新服務體系,打造成為港澳產業鏈強鏈補鏈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承載地;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肇慶)示范區,與港澳在產業發展、創新創業、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推動與港澳體制機制“軟聯通”,實現優質產業圈、生活圈與生態圈有機融合。
產業迎共建
積極嵌入大灣區產業鏈
今年6月初,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調研組到肇慶開展專題調研,在深入考察肇慶科研創新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情況后,對肇慶持續深化灣區產業合作共建的做法和取得的扎實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8月18日至20日,40多位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員來肇考察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型儲能、電子信息、預制菜等產業。在參觀完喜珍科技等港資企業與肇慶本地特色產業后,代表們紛紛表示驚訝于肇慶先進的制造業水平與企業發展實力,開展合作的勢頭也隨之涌動。
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是粵港澳面臨的共同課題,也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任務。對肇慶而言,發展的根基在產業,關鍵在產業,希望和潛力也在產業。
近年來,肇慶切換新賽道,蓄勢新能源,從零開始引進小鵬汽車、寧德時代等行業龍頭企業,到如今成功實現“一市造車”甚至是“一市定車”。過去3年,肇慶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先后突破300億元、400億元和700億元大關;2022年,肇慶新型儲能規上企業23家,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06.6億元,同比增長65%,兩大主導產業讓肇慶在全省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當中,有了自己的方向與地位。
聚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肇慶還瞄準產業共建向縱深推進,積極嵌入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肇慶依托產業集聚發展優勢、土地空間優勢、大型產業集聚區園區優勢、交通區位優勢……不斷補齊產業鏈空缺,增強供應鏈韌性、激發創新鏈活力,并主動接受大灣區優勢產業資源外溢,2022年共引進廣州、佛山制造業項目175個,占引進制造業項目總數的48.9%,“廣佛肇整車+肇慶汽配”“廣佛研發孵化+肇慶加速、肇慶落地”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參與灣區,建設灣區。接下來,肇慶為增強發展動能,將全力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主動對接橫琴高端制造業建設,強化與前海現代服務業的對接合作,推進現代服務業標準化建設,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服務。
平臺強合作
加快深度融通
為更好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肇慶規劃“344”園區發展格局,構建以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為主戰場,肇慶高新區為“火車頭”,肇慶新區為產城融合主陣地,東部板塊四區(市)、西部板塊四縣特色園區合力布局、聯動發展的園區發展格局。
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集聚區將在廣州都市圈及大灣區一體化背景下,積極探索建立佛肇兩地對接合作機制,密切和佛山聯動組團,推動兩地產業協同與科技創新合作。
肇慶高新區選擇在人才吸納、成果轉化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出臺《肇慶高新區打造人才高地2022年工作方案》,通過拓展“免申即享”項目庫,推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秒到賬,打造成為科技創新人才的中試和成果轉化基地,吸引集聚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政策創新的先行示范區。另一方面,依托智華(廣東)智能網聯研究院等高水平創新平臺、西江實驗室等,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增強創新發展的長期動力。
肇慶新區則聚焦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強化與大灣區城市產業交流合作,研究制定《“以加快粵港澳深度合作(肇慶)示范區建設為突破,助力肇慶高質量融灣”深調研工作方案》,進一步打破產業發展共建的瓶頸,推動新區戰略轉型。日前,肇慶新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按協議指引展開系列協同合作,推動兩地產業招商信息互通、緊密協同,促進合力招引優質項目,全力打造灣區區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對接港澳,深度融通,東、西部板塊在南藥等結合點上默默發力。高要區正打造國家級肇慶(高要)南藥市場,為橫琴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提供充足的優質原料;德慶縣依托肇慶(德慶)南藥健康產業基地,與澳門大學、廣東南粵集團對接《肇慶市人民政府與澳門大學中醫藥領域合作框架協議》,希望以此推動與南粵集團澳門中醫藥產業園合作。
肇慶市大灣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肇慶起草了相關文件方案,將以“走在前列”統籌肇慶與港澳在產業共建、科技創新、人才建設、特色金融等領域全方位合作,將粵港澳(肇慶)特色合作區打造成港澳元素最佳承載地以及“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示范性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
(采寫 王焌鑫 策劃 馬喜生 統籌 吳帆)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