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深圳GDP目標增長為5.5%,并為今年的各領域工作劃出重點。
經濟體量如何沖刺“4萬億”?創新之城如何競跑人工智能新賽道?年輕城市如何吸引并留下青年人才?這些都是今年擺在深圳面前的發展命題。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亮出2025年的新目標、新舉措、新布局,全力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
經濟沖刺“4萬億” GDP預增速居一線城市之首
2024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跑贏中國四大一線城市。
2025年,站在“4萬億”的門外,深圳定下了比其他一線城市更高的增速目標——GDP增長5.5%。
根據報告,今年,深圳將全力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三箭齊發。
消費方面,2024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6萬億元,連續兩年成為“萬億消費之城”。今年,“擴內需促消費”被擺在了深圳十大重點工作的首位。深圳將大力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家居家裝等大宗消費,培育壯大時尚消費、演藝經濟、國貨“潮品”等消費新增長點,新增首店、旗艦店、新概念店1000家以上,新增40家離境退稅商店,讓城市人氣更旺、商氣更濃。
投資方面,2024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規模首次邁上萬億元新臺階。2025年,深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力爭增長8.0%。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300億元、新型基礎設施投資1600億元。深圳將加快建設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安托山片區、燕羅國際智能制造城、坂雪崗科技城等重點區域,完成重點片區投資3800億元,在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精準布局項目。
進出口方面,2024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5萬億元,增長 16.4%,總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出口實現“32連冠”。2025年,深圳將打造高能級國際貿易樞紐,擴大優勢產業產品出口規模,加強先進技術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大宗能源、優質農產品等重點商品進口,持續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東盟、中東、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
作為全國經濟第三城,深圳經濟體量已超過全國部分省份,在工業、外貿等方面收獲多個“第一”。2025年,深圳這艘經濟巨輪如何在維持總量的基礎上繼續乘風破浪沖刺“4萬億”,值得期待。
競跑AI賽道 推出100個以上垂直應用示范場景
AI與機器人是引領未來發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導技術和重磅產業。競跑當下這一最熱的賽道,深圳今年宣布“加碼”。
報告提出,2025年,深圳將全力競逐人工智能、低空與空天等產業新賽道,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算法理論、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階智駕、端側輕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打造超智協同、異構融合、訓推一體、普惠泛在的可持續訓力供給體系,豐富發展人工智能終端新產品。
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起步較早、基礎較好。全市已匯聚人工智能企業2600余家、獨角獸企業6家,機器人上市企業34家、獨角獸企業9家,相關領域企業“家底”厚實。
在大模型領域,深圳在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上有比較好的成果,騰訊混元、華為盤古位居通用大模型前列,思謀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聲、元象憑借出色的產品體驗成為機器視覺、AI制藥、智能語音、3D視覺領域垂類模型“領頭羊”。
在機器人領域,7家深圳企業入選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名單。肯綮穿戴外骨骼機器人成“登山神器”,助力游客輕松爬泰山;樂聚機器人亞冬會上在-20℃極寒天氣下與火炬手擊掌互動……今年,在網絡上頻頻制造出圈“名場面”的機器人大多來自深圳,機器人“夢之隊”嶄露頭角。
在硬件方面,深圳在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領域優勢突出。深圳已逐步構建從底層技術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生態。“硬件配套‘當日達’成為現實,上午下單的零部件當天下午就能完成制作并送達。
根據報告,2025年,深圳將從基礎研究、應用場景等方面發力,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前沿學科,深化“千行百業+AI”全域全時全場景應用,在企業服務、教育醫療、智慧交通、生態環保、公共安全等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出100個以上垂直應用示范場景。
服務青年發展 籌建保障性住房4萬套(間)
“來了就是深圳人,幸福不落一個人。”政府工作報告里的這句話,讓不少代表委員印象深刻。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在市兩會上再向五湖四海年輕人拋出了繡球。
報告明確提出:深圳將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全力構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實施頂尖人才、企業人才、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匯聚項目;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余力引進、培養、使用、協作和服務各類人才。
過去一年,廣州、成都、杭州、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紛紛放寬落戶限制。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都不約而同瞄準了青年人。
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群體。城市發展需要“年輕血液”,經濟發展和高質量增長要依靠青年創新創造。
深圳把人才視為城市的寶貴財富和生命力。目前,深圳全市匯聚高層次人才2.62萬人,留學回國人員22萬人,技能人才406萬人,各類人才總量700萬。
多項數據證明了深圳的吸引力。去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799萬,同比增加近20萬,增量增速均居全省首位。在《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天下英才聚鵬城的良好態勢不斷增強。
求職、育兒、住房……年輕人關心的那些事,深圳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都提到了。
求職方面,深圳更新了一項實施了12年的政策,將為來深求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的政策延長為15天,再次彰顯了邀請青年來深、留深、融深的誠意。
育兒方面,深圳將全面完成基礎教育百萬學位建設計劃,擴大優質高中學位供給,新改擴建中小學校 50所以上。
住房方面,深圳將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4萬套(間)、供應分配5萬套(間),全力托起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工薪群體的“安居夢”。
一直以來,深圳因才而起、因才而興。當下的城市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更期盼人才。面向未來,深圳將持續提升人才吸引力,全方位營造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
(記者 劉越亞)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