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發布《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透露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從區域資源分布來看,深圳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其次為廣州和北京。
《報告》顯示,2023年,受到民用無人機產業高速發展,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工作持續深化等影響,中國低空經濟高速發展,較2022年相比經濟規模增速進一步提升。根據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
全國多個省市都在加速低空經濟布局。今年至少有24個城市將低空經濟寫入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廣州、深圳、武漢、吉安、蕪湖、蘇州、成都等地都已陸續出臺低空經濟相關規劃或支持政策。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從成立時間看近五年新成立的企業數達到近2.1萬家,近十年成立的企業數占比接近80%。從區域分布看超六成企業分布在中南和華東地區。中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TOP50城市擁有的企業占比全國企業資源比例高達93.3%。從具體城市看,深圳、廣州、北京位列前三,成都、長沙、西安緊追其后。
專利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產業的創新能力。《報告》稱,中國低空經濟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量已經由2014年的852件增長至2023年14134件,增長近16倍,且近三年持續保持超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公開。各地區分年度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量呈現增長態勢,總量主要集中分布在華東和中南地區。低空經濟創新資源聚集TOP50城市的專利有效量共有39307件。從具體城市看,北京、深圳、南京位列前三,廣州、成都、西安緊追其后。
《報告》認為,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逐步顯現。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4.6億元。
(撰文 徐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