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全市實際使用外資70.4億元人民幣;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97.1%;全市固定投資、市場銷售和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可觀……開年以來,深圳經濟運行延續向上向好態勢,實現平穩開局。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圳一直把有效益的投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面向全球吸引各類高效益投資,努力打造投資最佳首選地。
深圳是全球企業的發展熱土和廣闊舞臺。未來,深圳將堅持“心誠+行程”,面向全球、全國招商引資,持續為廣大企業來深投資全要素提供保障、全鏈條做好服務、全方位優化環境,誠邀廣大企業家、投資家、科學家來深投資興業,共創奇跡、共贏未來。
全要素保障全鏈條服務
筑就全球企業發展熱土
截至2024年2月,深圳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425.75萬戶,其中企業主體達261.31萬戶,商事主體規模和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擁有本土世界500強企業11家,另有約30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深落戶,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在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圍繞產業政策、創新體系、要素保障以及營商環境等四個方面,介紹深圳如何打造投資最佳首選地。
首先,深圳持續推出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產業政策,始終保持搶抓產業風口的敏銳性,出臺實施一系列系統化、精準化的產業支持政策,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相互配套、梯度發展、共同成長,加快建設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也是當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在創新體系方面,深圳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讓企業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1880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5.81%,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94.9%,總量居全國第一。
在要素保障方面,去年,深圳出臺實施了“制造業降成本20條”等政策措施,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在企業普遍關心的產業空間方面,推進集中連片區域開發建設,以“大片區統籌”帶動大項目落地,確保優質項目在深圳一定有地可落;資金要素方面,今年要新增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貸款、科技型企業貸款、綠色貸款超8000億元;數據要素方面,重點推動城市人、地、事、物、情、組織等政府數據社會化應用,積極爭取數據資產入表試點,全面釋放數據要素的社會價值。
在營商環境領域,深圳將出臺2024年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以及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優化提升工作方案,以企業需求和感受為導向再推出一批務實舉措,包括在市場準入方面,將加快深圳放寬市場準入24條措施全面落地,進一步放寬電信、醫療、能源等領域市場準入;在審批服務方面,將注重提升民間投資項目審批效能,對重大民間投資項目實施“拿地即開工”,推動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
力挺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做優
增加全球市場“含深度”
民營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統計,深圳的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約40%的固定資產投資、50%的GDP、60%的進出口、70%的稅收、80%的技術創新,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民營經濟在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來自深圳的華為、比亞迪等民營企業入選世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有27家來自深圳、前10名中深圳企業占4席,已成為我國民營經濟最活躍和民營企業最集中的城市。
在實施好去年推出的“民營經濟20條”基礎上,深圳今年將推出更多務實舉措,力挺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做優。在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運營成本方面,推進100個產業園區綠色化改造,降低企業用地和用能成本;支持學校、科研機構以“訂單式”模式與民營企業共建專業和實習實訓基地,優化完善高端人才服務體系,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在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開放力度上,深圳面向民營企業開放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低空配送、無人駕駛、充換電設施、全屋智能等應用場景,為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最佳“試驗場”,支持民間資本深度參與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養老托幼、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建設運營。
在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方面,深圳將全力支持民營企業“抱團出海”,整合各類資源為出海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務、產業政策咨詢、投資風險預警等支持,加大出海企業領事保護力度,用好深圳優勢企業產品出海推介清單,幫助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大力開拓中東、東南亞、中亞、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增加全球市場“含深度”。
內外貿聯動鍛造“深圳服務”
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今年3月18日,深圳高規格舉辦了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服務業發展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制。
據了解,深圳2023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923億元,占GDP比重8.4%。今年,深圳將重點加快引進培育一大批批發企業,突出發展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相關批發業務,把抓進口、出口業務作為抓批發業的重要切入點,以及大力發展大宗商品和優質消費品相關批發業務。
“在零售業中,重點引進培育更多適銷對路、引領需求的零售企業;從居民和游客需求出發,不斷優化全市零售業布局。將大力發展電商,尤其是跨境電商,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目標3000億元。”市商務局副局長葉文戈說。
在會展業領域,深圳去年在會展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在舉辦國際會議、國家級會議數量、質量上,還存在提升空間。
今年,深圳將重點培育打造一批專業展會、精品展會,力爭全年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展會增長10%;把會展經濟匯聚的人氣轉化為發展動能,力爭全年辦展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米。
而在服務貿易板塊,去年深圳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動試點清單102條舉措全面落地,服務貿易進出口達1300.7億美元,增長超20%,服務貿易創新示范效應持續擴大。
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
外資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積極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
未來,深圳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高投資促進工作水平,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在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方面,進一步落實國家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繼續減少外資準入限制,并在外資企業關心的醫療、增值電信等領域開展準入試點,加大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先行先試力度,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開展銀行保險、債券基金等領域業務,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私募基金并依法開展各類投資活動。
在加大外商投資引導力度上,深圳將加快出臺進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實施辦法和跨國公司總部企業認定辦法(修訂版),面向全球加強投資機遇和政策宣介,發揮政策的能動作用,推動招商的對接和項目的撮合,引進落地一批有影響力的外資標志性項目。
在強化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保障工作領域,發揮深圳外商投資促進公共服務體系全方位、多層次服務作用,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經營中的困難問題。
此外,深圳還將升級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體系,深化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常態化交流,不斷提升和優化外商投資服務水平,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使深圳始終成為跨國投資的熱土,讓外資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記者 崔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